|
|
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刘敬科研究员:杂粮加工产业创新及展望:从作物特性到营养加工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15 0:23:54 | 【字体:小 大】 |
吴美珩与波多野结衣杂粮具有抗旱、耐瘠、环境友好、粮饲兼用等特点,和主粮一起共同构建了人类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世界农业作物多样性、结构多元化、产业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杂粮大国,杂粮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场合、农耕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杂粮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杂粮还是营养均衡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因子,可以起到补充营养成分及能量、促进消化系统健康、改善血糖控制、预防慢性疾病、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与作用。目前杂粮加工以初加工为主,杂粮米、杂粮面为主要消费方式,消费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严重限制了杂粮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杂粮加工产业、拓宽杂粮消费方式、调整杂粮供给侧结构迫在眉睫。本报告立足于杂粮产业,深入阐述了杂粮世界及我国分布现状、营养功效作用以及研究进展、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立足于杂粮加工产业,全面介绍了杂粮加工产品消费现状、加工产品分布情况和加工科技支撑情况;立足杂粮加工产业存在问题,提出了品牌提升、功能挖掘、产品细化、科研与科普双驱的杂粮加工产业的发展思路。
刘敬科,男,1979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食品学会副秘书长、河北欧美同学会青委会委员、第三届河北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和Journal of Future Foods编委,荣获河北省“省直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称号。
主要从事谷物加工基础理论、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等的研究;主持“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87 篇,其中SCI/EI论文30 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 项,鉴定成果6 项,参与起草国家粮油行业标准3 项。
为了帮助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技巧、提高SCI期刊收录的命中率,综合提升我国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的高质量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2024年8月1—2日在武汉举办“第11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2024年8月3—4日,会议地点:中国 湖北 武汉。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