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haobc春嗅梨兰幽会,夏赏荷花满园,秋来碧空如洗,冬看玉树琼枝,随着四季交替,西楚大地仿佛一匹锦绣铺展在世人面前;
瓜果清甜甘美,螃蟹膏满黄肥,飞鸟啼声悠扬,游鱼轻盈跃动,伴着寒来暑往,西楚大地好似一个乐园护佑着万物生长;
河湖滋润青绿,湿地涵养水源,阳光和煦温暖,空气清新怡然,满目生机勃勃,西楚大地如同一座宝库蕴藏着奇珍异宝;
蓝天碧水织锦绣,绿染西楚满目新。近年来,宿迁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发展目标,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宿迁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深秋的傍晚,凉风习习,漫步在骆马湖岸边,夕阳下的湖面波光粼粼,余晖脉脉,湖光水色尽收眼底,充满诗情画意。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活在这儿很幸福。”家住骆马湖边的市湖滨新区皂河镇船闸社区居民史仁感叹,这里大变样了,再也没有多年前采砂肆虐时候的“乌烟瘴气”了。
那时,湖面上拥堵着采砂船,都没个下脚地。采砂机一响,船上“咕咕”冒黑烟,湖面上柴油味儿呛得要命。直到2015年,宿迁市委、市政府作出在洪泽湖、骆马湖等水域全面禁采黄砂的决定, 顶格处罚盗采行为,设置黄砂运输检查站,开展非法砂场码头专项整治……一系列有力措施,彻底斩断骆马湖非法采砂经营链条。
如今的骆马湖不仅有着岸绿湖清、天蓝鸟鸣的和谐景色,更创成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骆马湖的变迁是一个生动缩影,照见了新时代宿迁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实步伐。
生态持续向好、环境愈加优美,不仅有市民的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1—7月,全市PM_2.5浓度为3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3%;空气优良率为69.8%,优良天数148天;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为94%,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面对“绿色大考”,宿迁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从保护一片蓝天、一泓清水、一块土地开始,全方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铁腕治气让空气更清新。狠抓PM_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重点开展清洁城市、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整合空气质量、用电监控、高空瞭望等监测监控资源,实行24小时值守调度、“走航+执法”等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大气治理体系。统筹实施2300个治气工程,1365个重点治气项目完成1313个,完成率96.2%。
——综合治水让水体更清澈。搭建水专项平台,整合107座自动站数据,对县区开放流域自动站进行预警定位,提高响应效率。科学谋划治水项目236个,已完工147个、在建86个,全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同比增长7.8%。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对全市73条骨干河道、3个重点湖泊开展全面排查,核查排口7031个、认定并溯源5697个。
——系统治土让土壤更安全。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79家,对36个高风险遗留地块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全市新增治理行政村1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1.9%。深化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共排查农村黑臭水体482条,完成治理403条,治理率83.6%。
山河秀丽本如是,还看杨柳醉春烟。越来越好的空气质量,越治越美的山河湖泊,实实在在地转变成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在我们这里,8个废弃小塑料瓶就可以制造一件衬衫。”走进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该公司是全球首家践行“零碳”行动的再生纤维企业,年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瓶300亿个,直接减少380万吨原油使用和108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升级改造后的加弹车间排烟系统可减少废烟排放量60%。
要想实现“经济突围”和“绿色崛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一条必然的路径。为此,我市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陆续关停化工企业29家,取缔“散乱污”企业2946家。
同时,加快推进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建设,列入省强审的10家企业全部制定中高费方案并已完成中期评估;创新开展5个省级以上园区企业集群简易化清洁生产审核,550家企业制定612个中高费方案,切实减降污染物排放。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探索与实践中,我市还转变发展思路,加快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让好山水、好生态成为共同守护的“有价之宝”。
去年9月,泗洪县两山生态集团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向江苏甲等包装有限公司发放首例“绿票”证,标志着全省首单“绿票”交易成功落地。“绿票”指的是因工程建设影响生态环境,需从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购买一定数额的债券反哺生态治理。
据悉,“绿票”不仅可用于国有担保公司担保、质押和抵押,也可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内交易,还能将持有“绿票”数额作为信用积分依据,根据信用积分额度享受贷款额度及利息优惠,予以精准帮办服务,是产业实现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的绝佳之举。
至此,“绿水青山”被贴上“价值标签”,一套生态资产有偿使用的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形成。
从源头为生态环境减负,又拓展转换通道,宿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然在宿迁大地铺就。
2020年10月,鸟类专家追踪珍稀候鸟迁徙时,通过卫星监测发现有一只白鹤在骆马湖上空盘旋;2021年,骆马湖宿迁流域首次发现成群东方白鹳;去年9月,泗洪县临淮镇生态环保工作人员苗新丽在日常巡查时,意外发现成片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
绿水青山间,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机勃勃。这背后,是我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加大本土物种保护力度,出台《宿迁市加强野大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泗洪县关于加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保护的实施方案》,建立野大豆就地保护体系,全市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成群的萤火虫在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飞舞穿梭,数万只白鹭在泗阳245省道附近栖息繁衍。
如今,越来越多的绿色在西楚大地蔓延,受益的不仅是野生的动植物,更是在片土地栖息的我们。
“‘散乱脏’的乱鱼塘建成了水美、景美的度假区,美了乡村不说,还发展起‘美丽经济’,让日子越过越甜。”走进宿城区王官集镇朱海水库生态安全缓冲区,碧水古亭映成趣,绿树鸟鸣生欢喜,游客村民乐融融,这让当地经营特色民宿的马伟欣喜不已。
曾经的朱海有200余处大小不一的“乱鱼塘”,因长期分片养殖、阻断水源,水体污染严重,防洪蓄洪能力缺失。王官集镇借助公共空间治理的契机,退渔还湖,通过生态护坡、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涵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打造了“水美朱海”“业美朱海”。朱海水库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全部运营后,带动群众就业1500余人,村集体经济增收600余万元,成功实现富民增收。
新农村的环境“靓度”和新时代的生活“温度”深度交织,当地群众眼见着“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地生根。
环境好了,思路变了,发展的机会也越变越多。王官集镇把“绿色+”融入村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形成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链条。短短两年,投资1.5亿元的四季采摘园项目和投资3.6亿元的春晓农业科技深加工项目成功投产,投资3.08亿元的蝴蝶兰大世界稳步推进,农家乐、精品酒店、主题民宿相继落成……
蓝天、白云、绿树、碧水相互映衬,如今的宿迁,风景如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初见成效,湖畔的人声鼎沸、湿地的鹤舞鸟鸣、夜空的繁星点点便是最好的见证。从“增加绿量”到“涵养颜值”,宿迁的“生态气质”持续提升,广大群众期盼的绿色生态美丽家园变为现实。(刘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