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虎大仓库农业保险为农业支起了一道保护屏障。为有效化解自然灾害风险,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保障我市蔬菜稳定生产,今年3月30日,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保监局、市金融办会同人保财险厦门市分公司正式出台《关于做好2017年设施蔬菜种植保险工作的通知》,我市首次推出了设施蔬菜种植保险。
设施蔬菜险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源于去年的那场全球最强台风莫兰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厦门,每年都要遭受多个台风的威胁,厦门农业龙头企业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的例子非常具有代表性。公司总经理康英德坦言,百利种苗生产基地里的各项农业设施堪称是全厦门最完善、最先进的,但是,去年在台风“莫兰蒂”发生之后,基地里的农业设施损毁严重,尤其是各类大棚几乎无一幸免。事实上,农业生产者并非没有未雨绸缪的意识,但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我市的农业生产者一直没能为农业生产购买到适合的保险,康英德说,台风“莫兰蒂”让公司购买保险的愿望更加强烈。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者的迫切需求,要求各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农业保险相关政策。从去年开始,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保监局等部门多次与保险企业沟通协调,最终,在人保财险厦门分公司的支持下,我市顺利推出了设施蔬菜种植保险。值得一提的是,从减轻农业生产者负担的角度出发,我市财政还为投保者提供50%的补贴,也就是说,投保个人或企业只需自付一半保费,而保险效果丝毫不打折。
设施蔬菜种植保险推出之后,今年4月,保险公司就率先开出了两张保单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为17亩玻璃大棚和44亩智能化温室大棚投保,保费25万元;厦门市青云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57亩钢管连栋大棚投保,保费7万多元。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康英德和林晓晴都证实,政府补贴的50%保费在支付时就得到了当场减免,也就是说,两家企业分别只实际支付了12.5万元和3万多元的保费。对于设施蔬菜种植险的推出,两位负责人纷纷点赞这场“及时雨”,由于还有在省内其他地方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康英德坦言,厦门此类保险的补贴力度属全省最大。两张保单,让两位企业负责人吃了定心丸,至少在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厦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上,他们的脚步会迈得更加坚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岛外农田应用最多的是水泥柱大棚,面积超过1万亩,尤其是郭山紫长茄等知名茄果类蔬菜的种植基本都是在水泥柱大棚内完成的,因此我市还因地制宜地将简易水泥柱大棚列入了保险标的范围。市农业局副局长邱武伟表示,为了尽可能惠及更多农业生产者,目前,我市农业部门正在考虑进一步扩大保险标的范围。今年下半年我市农业部门将根据投保实际情况,研究是否将露地栽培蔬菜也就是非大棚种植蔬菜也纳入保险标的范围。
答:以市场运作、自主自愿的原则推进设施蔬菜种植保险工作。由参保农户与人保财险厦门分公司签订保险协议。
答:种植的设施蔬菜生产周期(定植到采收期)在30天以上、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生长正常、规范管理、合法经营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均可投保。投保人符合条件的设施大棚和棚内蔬菜可分开投保,但确定的设施大棚或棚内蔬菜应全部投保,不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投保。
答:因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以及病虫草鼠害、火灾、雷击、空中运行物体坠落所造成保险标的损毁。其他原因,如人为破坏或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不属保险责任。
答:设施大棚保险期限为一年;蔬菜作物保险期限从定植于棚内开始,到收获结束止,或以事先约定的期限为准。
答:对参加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保险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财政给予50%保费补贴,其中市、区级财政按照6:4的比例分担。
1.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各分项保险标的最高赔偿限额不超过各自对应的保险金额。
2.如果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赔款时,保险单的有效保险金额(即原保险金额减去已付赔款后的剩余保险金额)逐次递减,逐次累计赔款金额不得超过保险单列明的保险金额。
3.发生保险责任范围的事故后,如果保单未到期且被保险人同意增保的,可在赔款后做好增保手续。原保险项目不变,增加受损新添置项目部分,按短期费率投保,保险金额恢复到原保险金额。增保时不再享受财政补贴,增保后与原保险期限同时到期。
4.对于分阶段收获的大棚内的蔬菜作物,在计算赔款时扣除已收获的部分。
5.台风来临前,投保户应根据气象预警等级和大棚设计的抗风能力,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设施大棚或棚内蔬菜的损失。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