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城管来了在新华区大马学校的对面,有一片庄稼地,这可不是普通的一块地,这是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通过让学生们参与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真正去懂得“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近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其中,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更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大马学校正是遵循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学校坚持劳动育人,将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相融合,从抓劳动内容到品质提升,通过不同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
新华区大马学校的生源来自大马村,虽有近一半的家庭仍处于务农状态,但孩子们接触农活、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父母对孩子们的管教处于溺爱与放手之间,孩子们动手能力堪忧。针对这一情况,学校积极谋划,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并在学校西侧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开心菜园”,让学生轮流体验劳动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为了能够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充实劳动教育,学校发动教师主动报名,在完成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担任劳动教育工作。“从小我就生长在田地里,种菜、间苗、收割都是我和哥哥独立完成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像我一样,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学校的劳动教师有感而发。
在配备好师资的前提下,如何让孩子们去真正热爱劳动而并非只是出于好奇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将思政课堂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在完成劳动课程的同时,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宣讲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表彰热爱劳动的好少年,让孩子们从小在心底种下劳动者最光荣的种子,自觉自发地去热爱,去践行。
作为学校的校长,刘怡萌把更多的空余时间都给了菜园,每次劳动课,她总会和孩子们一起在菜园劳作。为了能激发更多孩子热爱劳动,亲身体验劳动,学校制定了“播种希望、夯实劳作、丰收果实、制作美食”的劳动四部曲,在每个阶段都让孩子们有劳动目标,从一粒种子到一盘美食,让孩子们一起去品味创造的幸福。几年来,新华区大马学校的劳动教育从未间断,学校也荣获石家庄市劳动教育示范校。
大马学校秉持着 “办有特色学校、育有生气学生”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结合“开心菜园”学校开展了特色校本课程“二十四节气文化”。
如何让劳动教育与节气文化完美相遇--这又成了学校的新课题。面对既没有教材,又没有专业教师的难题,教师们反复考虑,细细研讨。学校成立了教材编写小组,分工明确,从节气名词、节气常识、节气典故、农事谚语、相关诗词等方面搜集资料,整合、排版、出书,以理论为支撑,形成了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生命的季节--二十四节气》。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老师们对二十四节气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劳动内容也有了更多元的设计。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在节气文化中学习农耕知识,感受农耕的快乐,学校开拓师资范围,聘请村里的农耕“能手”作为学生授课的技术指导,向学生讲解农业种植技巧。如谷雨时节,种瓜点豆等等,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孩子们对农业知识更加熟悉,对劳动的热爱更加高涨。同时,学校还与国家课程标准中德育的要求对接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气活动,如春分诗会、谷雨小农人等,让一门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从大马学校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