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神今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湿地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绿色的好去处。
2月1日,孝妇河中段主河道上的淄川张相湖人工湿地公园,春寒料峭。沿湖漫步,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群鸟儿在自由飞翔。这片湿地构建起净化水质的生态体系。
这样的和谐景象在淄川区不止一例。淄川区牛家潜流湿地是淄川区孝妇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占地55亩,工程位于葛洲坝水务淄川有限公司北侧,总投资4500万元,日处理量3万立方米。这个湿地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将葛洲坝水务外排水净化之后,排至孝妇河。经计算,该湿地每年可消减COD(化学需氧量)110吨,氨氮5.4吨。
湿地也有磁场效应。今年春节假期,在西安工作的巩象军回到桓台老家过年。大年初一,他带着爱人和5岁的儿子“打卡”马踏湖湿地公园。尽管天气寒冷,但他们拍视频、发抖音,乐在其中。一家三口成为马踏湖湿地公园的义务宣传员。“去年初,我老家的马踏湖湿地公园被评选为中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巩象军在微信朋友圈的推介,引来一片点赞。
桓台县东北部的马踏湖,素有“北国江南”之美称。上世纪后期,流域内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活动,让马踏湖不堪重负,水质恶化,生态功能退化严重。去年,摄影爱好者们在这里捕捉到了对水质有“苛刻”要求的震旦鸦雀的身影。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种,它们的频繁“现身”,成为近年来马踏湖湿地生态环境提升的最好注脚。
“前些年,水污染严重的时候,我们在河里撑船,拿篙一捣,咕噜咕噜泛沫,气味熏得人直恶心。”回想起湖区水质恶化的那些日子,华沟村村民宋小利颇为感慨,“经过多年治理,这两年村边河道的水清了,鱼虾回来了,农家乐等餐饮服务业红火了!”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陈景旺说,马踏湖治理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人工湿地”功不可没。
这些年,在马踏湖湖区所在的桓台县,人工湿地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桓台县邢家人工湿地工程是马踏湖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猪龙河东侧,接纳的是桓台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总占地面积约450亩,总投资约9500万元。工程根据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及周边环境情况,种植了香蒲、水葱、黄菖蒲、千屈菜、再力花、美人蕉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丰富了区域物种多样性,也提升了净水效果。
这个湿地采用“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生态修复”组合工艺,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回用于红莲湖生态补水,其余排入北侧林场水系进行生态修复和农业回用,并通过沟渠最终汇入马踏湖。
“经测算,桓台县邢家人工湿地,每年可削减COD410吨、氨氮41吨。”市生态环境局桓台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强心里有本生态账。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可达 Ⅲ类标准,运行费用仅为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1/4。
近年来,我市在孝妇河、猪龙河和乌河等河道周边,先后建设人工湿地,构建起了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提升了流域环境承载力。
目前,沂源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对”占地50亩的潜流湿地,日处理能力为3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流入沂河;临淄齐城污水处理厂“配对”占地325亩的运粮河湿地,日处理能力为7.5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流入运粮河;文昌湖区沃特污水处理厂“配对”占地78亩的人工湿地,日处理能力为1.5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流入焕然河……
从沂源到桓台,从临淄到周村,全市已有11个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人工湿地,面积达14000余亩,使得一片片水、一条条河又重新复“活”,润泽着品质好生活。(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姜乾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