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型大棚试种成功 四季种植推广在即——集宁区马莲渠乡持续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22 9:13:53 | 【字体:小 大】 |
阿朵三围马莲渠乡东园村村民李高娥在新材料日光温室大棚里采摘新鲜草莓。记者张晓鹏摄
“十三五”期间,集宁区马莲渠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四五”时期,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记者来到马莲渠乡寻求答案。
驱车到达马莲渠乡,道路两旁一座座传统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其间便孕育着新春的生机,潜藏着脱贫的答案。在此基础上,当地立足自身种植优势,谋划生成一批好项目,为村民谋幸福的“蓝图”又摆上了马莲渠乡党委政府的案桌:经过多方研究和调研,决定分别在大十号村和霸王河村各新建一座新材料日光温室大棚,试验种植收益率高的果蔬。
“马莲渠乡大十号村、霸王河村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非常适应蔬菜生产,周边村庄均有发展大棚种植的农户。这是集宁近郊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是集宁人民的‘菜篮子’,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八批‘一村一品’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但近年来,由于目前的传统塑料大棚保温性较差,种植户在冬季时只能种植耐寒性较高的蔬菜,收益率低,这一限制导致当地种植户冬季种植积极性逐年下降,甚至选择空置不种。这也导致集宁城区大部分绿色蔬菜依靠外调供应,市民们吃不到本地蔬菜。”马莲渠乡副乡长段海滨叹了口气后盘算道:“集宁区年蔬菜消耗量在1.9万吨以上,而目前,霸王河仅拥有各类蔬菜大棚540栋,面积350亩,年产蔬菜量在4000吨左右,缺口1.5万吨。面对这一巨大缺口,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调研,决定建设两座新材料日光温室大棚,冬季时试种‘反季节’蔬菜,改变当地种植户冬季撂荒的情况。”
来到大十号村,一座新材料日光温室大棚备受当地种植户关注。“当地寒冬腊月室外平均温度零下15℃左右,且伴有大风。选择旧式大棚发展生产,一冬天的辛苦收益不高,还不如闲置不种。这座新材料日光温室大棚可移动,室内土地可利用率高,不用额外砌筑保温土墙,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抗冰雪能力特别强,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情况下保温效果依然很好。看看这些茼蒿、水萝卜、生菜、香菜和黄瓜……这些都是去年12月25日种下的,肥料就地取材,直接用村里的农家肥。从种植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病虫害,也没上过农药。年前价格高的时候卖出好几茬,市场反响很好。”大十号村新型大棚试验种植户任艳花笑着说:来来来,都尝“尝,这黄瓜有外面市场上卖的黄瓜吃不出来的甜味,不要客气,好吃的话就多给宣传宣传。”
与大十号村新型大棚内一样,霸王河村的新型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的草莓同样长势喜人、硕果累累。这座大棚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的,前几年冬季收益不好,2020年改建后,开始种植草莓,今年春节,成熟了一茬,市民们纷纷前来采摘,一天客流量就达几十人,收入1000元左右。除去采摘,我们还给市区水果店供货,纯收入在4万元左右,比以前多出万数多呢!”试验种植户李高娥乐呵呵地说。
“种植黄瓜、草莓等果蔬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要求很高,我们不是很相信这么冷的天,咱这里的大棚在不采暖的情况下,能种活黄瓜、西红柿、草莓等果蔬。但这两座试验大棚内成熟的果实让我们不得不信。这要是能推广,那对于我们种植户可真是个好消息呀。”霸王河行政村东园自然村大棚种植户郭建平说。
“目前,乡里两地新型大棚内试种的黄瓜、草莓、西红柿、香菜、茼蒿等作物都已种植成功,建设1栋一亩地的新材料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需投资25万元,年产蔬菜2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元计算,年产值6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3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新建后的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既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又能提高村民收入,一举两得。我们准备逐步进行推广。”马莲渠乡副乡长段海滨信心十足地说。
段海滨表示,马莲渠乡计划在霸王河村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示范区,分三期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第一期为30栋,二期、三期逐步建设蔬菜大棚200栋,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以此为依托,发展观光农业采摘项目,项目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统一规划种植,统一进行管理技术培训,统一协调销售,打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有效提升种植户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打响“霸王河”绿色蔬菜金字招牌,解决销路窄、售价低等问题,带领大家增产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王锦鹏)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