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神格这里是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的边缘;这里有雪山、草原,也有森林、湖泊;这里农区、牧区、林区混杂,是汉藏回等多民族共同栖息的家园;这里被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为“青藏高原的窗口”,也是“藏族现代化的跳板”。这里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近年来,甘南推进环境革命,当地从环境脏乱差的落后农牧区,蝶变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跑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汽车行驶在甘南公路上,无论是国道、省道,还是县道、乡道,几乎看不见路边垃圾。在这背后,70多万甘南儿女进行了一场深入人心的环境革命。
贡保加家住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牦牛与人同住,村道遍布垃圾的普通牧民搬迁点。因为靠近国道,过境游客较多,当地政府准备发展乡村旅游、藏家乐等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可是,尕秀村当时的面貌无法吸引任何游客驻足观赏。
2015年,甘南掀起环境革命,从城市到乡间,从高山草甸到牛羊棚圈,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拉开序幕。在尕秀村,当地着力实现人畜分离,整治村容村貌。村道上的牛马粪便得到清理,土路铺上了青石板。村庄供排水、垃圾收集、公共厕所都得到改造升级。
整治环境不易,改变牧民已有的生活习惯更难。像贡保加一样,许多牧民以前生活在草场上,有的人甚至一生不洗一次澡。没有见过美丽的环境和文明的生活习惯,他们天然无法支持这场环境革命。
于是,当地鼓励每名干部走村入户,手把手教他们收拾客房、叠被子、使用冲水厕所。同时,在村里举办餐饮培训,让大家掌握更多技艺,方便开办藏家乐。
慢慢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转变,尕秀村的面貌越来越好。许多牧民将草场上的牛羊交给其他人看管,自己在村里专心经营起藏家乐,过路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每到夏季,村子紧邻国道的路边停满车辆,游客都下来到村子里打卡、拍照。
2020年1月,尕秀村正式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甘肃省首个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牧民定居点。
在甘南州旅游,会发现当地超市、小商店几乎从不提供塑料袋,许多人采购都是自备购物袋,或使用可降解的购物袋。
甘南,地处黄河上游,在国家生态保护规划中,肩负着涵养上游水源,保持水土,防止草原沙化的重大责任。这也让境内许多区域变成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有的县市相关区域面积达到90%以上。
在环境革命后,甘南趁热打铁,提出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纵深。
在夏河县一家名为达哇央宗的有机肥料加工销售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加工来自各地的牛羊鸡粪便,发酵好的粪便经过粉碎、分筛、制粒等工艺,制成可供销售的生物有机肥。近年来,人们对有机绿色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有机肥供不应求。
甘南有许多和达哇央宗一样的企业,它们正在助推甘南实现全域无化肥这一目标。
在卓尼县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中藏药材有机肥、化肥肥效田间对比试验。2020年,卓尼率先实施“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农业提质增效试点工作,按照政府补贴一半、群众自筹一半的原则,鼓励支持施用农家肥,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
如今,卓尼已成为甘肃中药材种植大县,这里聚集了许多从岷县等传统中药材种植地区赶来的种植户,他们承包土地,种植黄芪、当归等药材。当地抓住这一机遇,推动药材深加工产业发展,一些利用药渣制作水产饲料的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此外,甘南还大力推动各县市垃圾分类、垃圾处理,临潭县投入专项资金,从广州等地定制引入垃圾低温热解处理设备,为多个城镇配备,有效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八月初的当周草原上,青草还未褪去绿色,甘南州七县一市许多群众都来此聚集。10日,是甘南州建州70周年州庆,群众载歌载舞,盛装出席。他们穿着不同的藏族传统服饰,手拿洁白的哈达,献给外地前来观礼的宾客。
如今,甘南已从旅游过境地转变成许多人的旅游终点。近年来,当地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量都达2000万人次,2019年荣获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同时获得“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称号。
文旅产业兴旺是甘南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甘南已实现生态文明小康村全覆盖,并打造了多个旅游标杆村。在这里,原来散乱小的农家乐、藏家乐正在被一间间高档民宿客栈和古色古香的茶园饭庄取代。
按照不同地域风格、文化特色,旅游标杆村民宿有的主打草原游牧风格,有的主打森林木屋风格。为了与市场更好对接,村子还吸引专业旅游公司入驻,打造吃住行等服务设施。公司要付给村集体租金,村民参与分红。随着经营越来越好,利润水涨船高,村民的收入有了更坚实的保证。
卓尼县木耳镇党委书记何晓东说:“在一些旅游业发展较好的村里,村民都在城里有房,村里有产业,城里有生活。”
如今,作为青藏高原面向世界的窗口,甘南正走出一条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