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凤灵蛇原标题:【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2年,洛重回成昆铁路凉山境内第一城
从1952年10月1日建区起,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历史长河里,已跋涉了70年。在凉山建州70年之际,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和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联袂推出“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特别报道,以卫星为眼,从50万米以上的高空穿透星云,用卫星地图、史料照片及视频和最新照片及视频,见证这座城市70年的进化史。
今天,我们走进凉山“北大门”甘洛县,看看70年间,这块2150.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厚重的文化在积淀,新物种在生长……
1950年,甘洛县解放。1956年12月,设呷洛县,1959年6月更名为甘洛县。
1952年,甘洛人口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全县人口仅6.1万人。2021年,甘洛县人口达到24.1万人。解放时县城仅为一块台地和几块荒坝,2022年县城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区2.1平方公里。经济更是一路飞升,1956年,建县之初,全县国民收入仅290万,社会总产值425万元,2022年,甘洛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18亿元。
曾经的甘洛县城是一个沿河而建的狭小县城,低矮的平房,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的甘洛县城,大桥连接两岸的居民,高楼拔地而起(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通过卫星地图可以看到,甘洛县城主要沿江而建,整体呈“人”字形分布。东北部平原地区开发拓展,城区面积明显扩大,操场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河流沿岸房子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在山地较为平缓处,也有不少房屋修建起来。
1995年,22岁的吉米镇乃巫村村民吉克巫解莫正通过阿嘎乡的藤桥渡河(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在乌史大桥乡,湍急的河流上没有一条大桥可供两岸的乡亲过河,大家只能通过溜索这一危险的方式走出大山(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甘洛县地处凉山北部,曾被称作凉山北大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交通闭塞,甘洛没有公路,来往行人全走羊肠小道,过河踩藤桥、攀溜索、涉水,货物运输全靠人背马驮,生活在山里的部分老人一辈子未走出过大山。
当年的藤桥已被坚固的大桥替代,吉克巫解莫和乡亲走在当地宽阔的桥面上(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1966年,甘洛开始修建水文站至田坝公路。截至目前,甘洛公路里程达995.3公里。1970年,成昆铁路经过甘洛县,甘洛人民通过火车能够去往更远的城市,甘洛北大门的地位更加稳固。但随着雅西高速公路的开通,“北大门”旁落。
在吉米色达村,由木头搭建的三角形便桥在湍急的河流上建起,虽然可以帮助乡亲跨过大河,但仍然非常危险(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随着成昆铁路复线即将全线通车,甘洛,作为从成都驶进凉山境内的第一座城市,即将迈入动车时代,也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另外,在建的S66线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以及规划拟建S71金口河至西昌高速公路,都将助力甘洛重回凉山“北大门”的C位。
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火车开始经过甘洛县,不少当地人通过火车第一次走出甘洛。图片是1972年在甘洛境内拍摄到的火车(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成昆铁路复线即将全线通车,甘洛人民将迎来动车时代(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甘洛县的高铁站楼明亮宽敞,未来,将会有更多甘洛儿女从这里出发,走向更远的地方(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甘洛县解放前仅有一所私立学校。经过70年发展,截至2022年,甘洛县各级各类学校74所,学生55872人。2022年,甘洛县高考生本科上线人。
在医疗设施方面,甘洛也在不断发展,从解放前仅有一个县级医疗机构,到如今已有4个县级医疗机械。13个乡镇卫生院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170名医护人员。越来越多的乡亲能够在当地享受更加便利和优质的医疗条件。
20世纪50年代甘洛县委的机关房屋由茅草和瓦片搭建(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此外,甘洛县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也有了巨大发展,除随处可见的高楼,公园、健身休闲场所也在这里不断出现。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巨大改善。
成立于1937年的斯补边民小学,校舍利用一座四合头的私宅房屋,简陋,光线昏暗(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现在的斯补边民小学宽敞明亮,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上课、学习,追逐梦想(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现在甘洛县人民医院的住院大楼拔地而起,当地乡亲能够享受越来越好的医疗服务(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甘洛县解放前,主要的产业以农业为本,大多数地区都以种植水稻、荞麦等为主。甘洛县解放后,农业发展仍为主体,其中普昌村的梯田在长达300多米的缓坡上,梯田层层叠叠,如台阶紧凑相连,以色彩丰富,宛如调色板和彩色版画出名。
普昌梯田拥有丰富的颜色,层层重叠的梯田排列,常被不少书画名家画入作品中(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此外,2019年以来,甘洛县在海棠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种下了牛膝、当归、苍术等药材,预计产值可达4000余万元左右。同时还是“中国黑苦荞之乡”。
甘洛县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9种,其中铅锌矿储量大、品质高,曾被誉为“西部铅都”,2022年截至9月底规模以上矿山生产产值达到7.01亿元。
作为“中国黑苦荞之乡”,如今甘洛的黑苦荞种植面积4.8万亩,预计产值3000-4000万元(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在甘洛,核桃也是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目前,当地核桃树种植面积达33.45万亩,预计2022年产值约9600万元(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大渡河畔的甘洛县,地处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沟谷纵横山势雄浑陡峻,高差悬殊的高山峡谷地貌在此形成。2001年,四川大渡河峡谷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内有红豆杉、银杏、珙桐等国家级保护植物8种,豹、林麝、小熊猫、四川山鹧鸪、金雕等国家级保护动物32种。
甘洛县,地处凉山州北部,东邻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及金口河区,南接凉山州美姑、越西两县,西连雅安市石棉县,北毗雅安市汉源县。
这里,是凉山州北大门,“南方丝绸之路”和灵关古道在此过境设关,是川滇通道的重要关隘。大渡河从这里流经,形成巧夺天工的大峡谷风貌,红军长征途经此处,蕴含红色文化。
2020年,甘洛县7189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在全州率先“摘帽”。位列全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榜首。未来,甘洛将会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和循环工业,抢占凉山北向创新发展区高地,全力创建彝乡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力争2025年GDP总量突破60亿元。
5.【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凉山从秘境到国际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6.【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肩负历史使命 凉山倾力打造“天府第二粮仓”
7.【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凉山实现两次历史性跨越(视频)
8.【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125秒,看凉山农业70年之变(视频)
9.【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凉山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视频)
10.【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凉山的清洁能源有多牛?来看清洁能源王国养成记(视频)
11.【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双向奔赴 农行凉山分行与凉山州共成长
13.【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昭觉完成两次历史性跨越
15.【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从马帮到高速公路时代 “女儿国”的出路越走越宽广
16.【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盐源花椒奇遇记 变荒山为金山银山|见证大美凉山70年巨变
17.【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离天很近的盐源苹果 到2025年综合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
18. 【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乘风破浪70年 大凉山金阳县摆脱贫困欲成“金沙瑶池▪阳光花城”
19.【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金阳8万株青花椒长成“中国青花椒第一县”
20.【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快来看!椒椒来解密70年的“阳光花城”——金阳
21.【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中国石榴第一县”会理市一片红
22.【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革命老区冕宁县生长出三大世界级大国重器
24.【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中国蚕桑之乡宁南开辟绿色新丝路
25.【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宁南从丝路小驿站华丽转身为中国蚕桑之乡
26.【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经济总量增长727倍的德昌把风电建到了山顶
27.【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木里县经济总量增长1493倍
28.【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螺髻山下的普格旅游从0到收入过亿
30.【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70年,布拖从溜索时代跨入高速公路时代
32.【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21张图话凉山清洁能源王国的“绿色崛起”
33.【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图说凉山70年,农业从“刀耕火种”到“天府第二粮仓”
34.【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当农业硅谷遇上星际农业 二者将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35.【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积蓄多民族文脉 大凉山努力成为四川省文艺副中心
36.【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越70年】细数“123”,大凉山金阳县这样华丽转身“金沙瑶池·阳光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