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厂花右手督公转眼间,2023年已经到来。回首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俄乌战争导致的粮食危机、原料涨价;气候变化导致的旱灾、水灾……畜牧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畜牧行业的热点事件,以此纪念不平凡的2022。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俄乌当地油气、有色、粮食资源丰富,俄乌战争爆发影响全球大宗商品的供给格局,直接影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产品向全球供应;直接影响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包括饲料原料);刺激了油脂油料价格的上涨。
4月8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黑海地区冲突对主粮和植物油市场造成冲击,世界粮食商品价格在3月份大幅跃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5个国家亟待外部粮食援助,突发性饥饿人口数量激增6000万人
俄乌冲突间接影响中国的大豆进口。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超80%,且近三成进口玉米来自乌克兰。受国际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大幅上涨27%和23%传导影响,上半年国内玉米、豆粕价格分别上涨4%、19%。
涨价可谓2022年饲料行业的一大关键词,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饲料产品价格上涨,成为饲料养殖行业的新现象。
2022年初开始,由于国际大宗原材料的大幅上涨,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这也挤压了畜牧业的利润。此后,受乌克兰战争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养殖业饲料中的某些关键性原料供应陷入了紊乱,饲料价格高企前所未见,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实际上,因持续性“拉尼娜”气候问题和乌克兰战争,饲料基本原料(尤其是小麦)出现了大规模供应短缺。
到2022年底,饲料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数据显示显示,2022年12月3日-12月9日,玉米平均价为2970元/吨,同比上涨8%;豆粕平均价为5370元/吨,同比增长45.5%;虽然目前豆粕价格比本轮高峰时下降了约1000元/吨,但其他饲料成本依然高企,此消彼长之下,畜牧惬意经营压力正在不断增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五年。
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意见》提出,在工作布局上,重点围绕“四稳四提”展开。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菜,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稳定用地、金融等政策,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提高建设质量、管护水平,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收入稳势头提后劲。坚持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改革驱动等多措并举,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稳定农民增收好势头,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元级产业和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饲草四个千亿元级产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规划》的制定对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会议强调,加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加快推进替代资源开发利用,着力增加优质饲草供给,加强政策和技术保障,牢牢掌握养殖业稳产保供主动权。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牧原股份建立了饲料原料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等营养参数数据库,实践证明额外补充适量5-6种合成氨基酸,可将生猪养殖全程饲料蛋白含量标准下调至12%。2021年,牧原股份生猪养殖使用配合饲料158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6.9%,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8.4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130万吨。
此外,2022年9月,由大北农作为牵头单位的“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制造前沿技术及新产品创制”项目(简称“蛋白项目”)启动会召开,“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
大北农国际集团总裁、蛋白项目首席科学家宋维平表示,创新联合体将实现形成我国蛋白饲料创新阵型,3年实现新增或节约1600万吨大豆当量,推动解决我国蛋白饲料紧缺、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的产业问题。
2022年,兽药行业仍快速发展,各种行业政策法规频出,涉及新版兽药GMP、违禁药物整治等多个领域。其中,《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即新版的兽药GMP,自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对我国兽药行业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加强了规范。
2022年5月11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版兽药GMP实施情况清理行动的通知》。通知中提出,截止2022年6月1日零时未通过新版兽药GMP检查验收的兽药企业一律停止兽药生产活动,国家兽药追溯系统将关闭其兽药产品二维码申请功能、产品入库功能。对未通过新版兽药GMP检查验收且未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延期开展兽药GMP检查验收的企业(生产车间),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部及时注销其兽药生产许可证或相应生产范围,以及相关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2.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夏季高温多雨期非洲猪瘟防控要点》的通知
3.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冬春季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技术》的通知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6月3日向越南中央动物药业股份公司(Navetco)颁发非洲猪瘟疫苗上市许可证。越南因此成为全球首个商业生产和签发非洲猪瘟疫苗上市许可的国家。农业农村部发文要求严防越南非洲猪瘟疫苗入境。
8月24日据越南《国家报》报道,越南中部富安省几个农场的600头猪接种了Navetco公司开发的NAVET-ASFVAC非洲猪瘟疫苗之后,出现了十几例死亡,越南政府决定暂时停止接种非洲猪瘟疫苗,并派出工作组调查死亡情况。
8月12日,普莱柯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示,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兰研所合作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符合预期,目前正按照农业农村部应急评价要求完善相关研究资料,力争早日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考虑到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程度和研发人工成本、生产成本高等因素,若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能够获批上市,按照预计的出厂价25元左右。
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在今年4月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后,今年10月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目前,中国的非洲猪瘟疫苗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和中试阶段都已经基本完成,研究人员尝试了十几种技术路线,最后遴选出来几个基本安全有效的疫苗候选株。在进入最后的临床试验阶段之前,有关申报材料将接受同行专家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目前,同行专家正在进行评估。不过,尽管非洲猪瘟疫苗在研发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离真正的疫苗应用仍有一段较长的时间。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名单。截至当日,国家共开展了两批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127家养殖场通过验收。共开展了三批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评估,166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通过验收。此外还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无疫小区6个、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7个、牛结核病无疫小区1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9个。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成各类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143个、动物疫病无疫区和无疫小区192个。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有力提升了养殖环节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区域综合防疫能力,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
今年疫情的最大转折莫过于“放开”。2022年11月以来,随着“二十条”、“新十条”、“乙类乙管”等优化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2023年,餐饮旅游、娱乐消费、外贸交易等行业将迅速复苏,重回正轨。
受新冠疫情影响,畜牧业各大企业新品发布和线下推广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展销会、行业论坛、大会等不是延期就是取消,企业自身也很难聚集客户举办线下活动。
为适应当前新形势的一种变化,畜牧业不少会议由线下转为线上,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规避了疫情带来的交通不便等,并通过全平台直播吸引更多人参与、关注。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2023年举办活动时,可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这样利于面对面交流,也利于商业运作。
12月28日,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翠湖科技园落成。创新园历时三年建设,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可容纳研发人员近万名。该创新园是目前全球单体最大的农业企业研发园,也是最综合的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园,坐落其中的凤凰实验室将成为全球生命科技领域的领导者。
4月11日,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牧股份”)发布公告,中牧股份、中牧南京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药业”)拟与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共同出资设立中牧牧原。中牧牧原设立后,投资4.7亿元建设中牧牧原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南阳生产基地项目,主要从事兽药生产、兽药经营、兽药研发及技术咨询服务。
进入11月份,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二、世界第四规模的养猪巨头正邦系企业,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司法预重整和司法重整程序正在依法有序推进。
10月22日,正邦科技收到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书》,公司债权人锦州天利粮贸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25日,公司收到南昌中院送达的《决定书》,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并指定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及上海市锦天城(南昌)律师事务所担任公司预重整期间的临时管理人。28日,公司发布了控股股东正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江西永联、公司全资子公司正邦养殖将进行司法重整的公告。
至此,正邦司法重整工作全面启动。司法重整并非破产清算,正邦实行司法重整是企业浴火重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11月10日晚间中牧股份公告,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践行国内动保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中牧股份、国药动保、北京中育、中农威特、育林控股等5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中农中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通过海外投资并购、建厂等方式提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品牌国际化的影响,实现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
猪周期四年一轮,周期波动难以平抑。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核心驱动为非洲猪瘟疫情,猪价弹性达310%。受致死率高且没有疫苗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国内的母猪产能在本轮周期中的去化幅度比过去每一轮周期都大(30%以上),猪价的弹性也明显强于历史,自2018年最低10.0元/kg涨至最高41.0元/kg,弹性达310%。目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猪周期。
2022年,全球肉类生产系统受到了生产利润率下降的影响。报告指出,随着能源、动物饲料和化肥价格上升,养殖者投入成本急剧上升,超过价格涨幅。动物疾病继续影响大多数生产大国的肉类生产,也引发着贸易阻碍。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交距离要求已明显放松,但影响仍未完全消退。不利天气也给肉类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连续的拉尼娜天气现象,导致一些生产者提前出栏牲畜。
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肉类价格在6月份达到历史新高。除2021年8月至12月,国际肉类价格自2020年10月以来急剧上升,FAO肉类价格指数在2022年6月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主要供应国几乎所有肉类供应紧张。与此同时,受全球经济低迷、食品进口费用高企、餐饮业低迷以及主产国国内生产增加等影响,全球肉类进口需求近几个月来一直低迷。
在具体的肉类中,最贵的牛肉,自2020年10月以来,几乎没有间断地上涨,并在2022年3月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国家猪肉收放储对市场交易心态一直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去年发改委发布了猪肉储备预警调节机制,其中对储备调节的触发条件给出具体规定,同时也给市场交易提供了新的指南。
2022年基于猪粮比共启动十三批收储,总成交量10.14万吨;基于肉价同比涨幅过快投放七批冻肉,总成交量13.71万吨。尽管从绝对量上来看,年内收放储体量均相对较低,但其介入本身说明现货价格已出现了较强的不合理性,往往已处于阶段性的高点或低点,从而也给行情把握提供了一定指导意义。
经历了四轮猪周期后,集团猪企市场占比明显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前三个季度末前10家上市猪企累计出栏量分别在2828万头、6004万头、8846万头,分别占到全国出栏量的14.46%、16.41%、17.00%,较2021年末已经提升2.8个百分点,全年预估有望上升到18%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在集团猪企市占率提升过程中,企业间的分化日趋明显,“一超多强”格局已经形成。牧原股份2022年出栏量约占上市猪企整体出栏量的50%,今年11月已成为上市猪企中首家收入超千亿的生猪养殖企业。
按照目前的生猪出栏节奏,多数猪企能“轻松”完成年度目标。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生猪出栏量排名前十的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量达到9874万头,年内计划完成率达到81.47%;今年前三季度出栏量8846万头,集团场市场占有率提升到17%,较年初提高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