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神少年2金羊网讯 记者林润栋摄影报道:“我们要学习冯达飞将军刻苦学习,不怕苦难的精神……”来自连州市西溪中心学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陈蕾,正认真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这名出自家乡,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人物事迹。
6月21日,金羊网记者在清远连州市东陂镇的冯达飞将军纪念馆内,遇到了前来进行爱国教育的西溪中心学校的师生们。“我们刚好上到了一篇课文,要求给‘小萝卜头’写一封信,但是学生们对此有些陌生,于是我就带他们到这里,了解身边的英雄的故事。”作为本地人,同时是该校语文老师的邓丽琼说,冯达飞的英雄事迹以及当年红军长征军民的故事,影响了他们一代又一代人。
与冯达飞将军纪念馆紧挨着的,是冯达飞的故居。1901年,冯达飞出生于此。冯达飞的父亲在其出生前已病逝,一家生活全靠母亲做点小买卖维持,但聪颖好学的冯达飞刻苦学习,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此期间,冯达飞受马列主义的影响,于当年秋天加入中国。1925年,冯达飞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则进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深造,结业后到德国炮科研究院继续深造。后来,冯达飞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首个飞行教官。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也随之诞生。冯达飞被任命为红七军第二纵队第二营营长。1934年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冯达飞是广东党史有据可查的参加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42名粤籍红军之一。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冯达飞不幸被俘,关入上饶集中营,但他革命理想坚定,拒绝投降。1942年6月8日,冯达飞在茅家岭被特务杀害,时年41岁。1958年,当地政府把冯达飞故居所在的东陂街豆地坪改名为“达飞巷”,以纪念英雄事迹。
“小时候每次路过这里,奶奶就会指着故居对我说,记住了,这里是光荣之家,红军之家,是达飞巷。”邓丽琼说,在东陂本地,冯达飞的故事可谓是代代相传。“今天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员,也是受到了冯达飞事迹的影响。”每年清明节,邓丽琼都会组织学生来这里缅怀先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切切实实的了解什么是革命精神,什么是不屈不挠,什么是舍生取义。“我教二十几年书了,有个以前的学生当了兵,就跑来跟我分享这个好消息,说他觉得很骄傲,我也感到很欣慰。”邓丽琼说,她还经常给自己的女儿讲冯达飞的事迹,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女儿觉得员太厉害了,还一直叮嘱着以后一定要把我的党徽留给她!”邓丽琼笑着说道。
在那个革命时代,连州不仅出了像冯达飞这样的革命英烈,也涌现出一个个拥护支援红军的动人故事。1935年小满时节,红一、九军团将伤病员转移到连州的天光山。红军战士们虽然忍饥受饿,但却绝不动瑶胞的腊内与蔬菜。即使接受了百姓的饭,战士们也要把银毫放入百姓的锅鼎中并盖好。红军严明的军纪感动了百姓,不少瑶汉人民顶着敌人的高压,冒着风险,给红军当向导,送情报。李志标的爷爷李启财,当年就曾给红军剿灭山匪当过向导。“我爷爷说过,什么部队都不如红军好。”李志标说,那会山匪猖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而红军牺牲了性命帮他们剿匪,却连两桶煤油的“谢礼”都不收,所以他爷爷有此感叹。
此外,当地百姓还以瑶山丰富的茶油、冬菇、土纸、竹木等土产资源,解决红军急需的粮食、生盐、布匹等物资。而红军留下伤员,当地瑶胞也积极采药,秘密掩护,精心治疗,不少伤员和弱小红军被当地人掩护收养安置。据粗略统计,连县境内被山民掩护收养安置的红军弱小人员及伤员有20余人。如撤退到田心洞牵牛岭的红三十四师余部,在遭到湘粤敌人袭击后,一名永州籍的红小鬼遗落在竹山,田心村瑶人黄红妹上山寻着他后,连忙回家取来仅有的衣裤鞋子给他穿上御寒,提来饭粥让他充饥,并把小红军背下山安置生活。
红军长征在连县逗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红军顽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以及连州人民拥护红军的故事却代代相传,一直激励着连州人民。2017年,田心村组长李六旺将村民组织起来,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九定为“纪念红军节”,并前往烈士墓地扫墓、敬献花圈,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我们举办‘红军节’,就是为了纪念、缅怀当年牺牲的红军革命烈士,告诫村民珍惜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牢记红军的大无畏奉献精神。”李六旺说道。
连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谭丽向记者表示,红军长征的历史对连州影响很大。近年来,连州修缮了冯达飞故居,新建了冯达飞将军纪念馆。其中冯达飞纪念馆被清远市确定为“国防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感谢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
金羊网讯 记者林润栋摄影报道:“我们要学习冯达飞将军刻苦学习,不怕苦难的精神……”来自连州市西溪中心学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陈蕾,正认真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这名出自家乡,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人物事迹。
6月21日,金羊网记者在清远连州市东陂镇的冯达飞将军纪念馆内,遇到了前来进行爱国教育的西溪中心学校的师生们。“我们刚好上到了一篇课文,要求给‘小萝卜头’写一封信,但是学生们对此有些陌生,于是我就带他们到这里,了解身边的英雄的故事。”作为本地人,同时是该校语文老师的邓丽琼说,冯达飞的英雄事迹以及当年红军长征军民的故事,影响了他们一代又一代人。
与冯达飞将军纪念馆紧挨着的,是冯达飞的故居。1901年,冯达飞出生于此。冯达飞的父亲在其出生前已病逝,一家生活全靠母亲做点小买卖维持,但聪颖好学的冯达飞刻苦学习,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此期间,冯达飞受马列主义的影响,于当年秋天加入中国。1925年,冯达飞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则进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深造,结业后到德国炮科研究院继续深造。后来,冯达飞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首个飞行教官。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也随之诞生。冯达飞被任命为红七军第二纵队第二营营长。1934年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冯达飞是广东党史有据可查的参加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42名粤籍红军之一。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冯达飞不幸被俘,关入上饶集中营,但他革命理想坚定,拒绝投降。1942年6月8日,冯达飞在茅家岭被特务杀害,时年41岁。1958年,当地政府把冯达飞故居所在的东陂街豆地坪改名为“达飞巷”,以纪念英雄事迹。
“小时候每次路过这里,奶奶就会指着故居对我说,记住了,这里是光荣之家,红军之家,是达飞巷。”邓丽琼说,在东陂本地,冯达飞的故事可谓是代代相传。“今天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员,也是受到了冯达飞事迹的影响。”每年清明节,邓丽琼都会组织学生来这里缅怀先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切切实实的了解什么是革命精神,什么是不屈不挠,什么是舍生取义。“我教二十几年书了,有个以前的学生当了兵,就跑来跟我分享这个好消息,说他觉得很骄傲,我也感到很欣慰。”邓丽琼说,她还经常给自己的女儿讲冯达飞的事迹,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女儿觉得员太厉害了,还一直叮嘱着以后一定要把我的党徽留给她!”邓丽琼笑着说道。
在那个革命时代,连州不仅出了像冯达飞这样的革命英烈,也涌现出一个个拥护支援红军的动人故事。1935年小满时节,红一、九军团将伤病员转移到连州的天光山。红军战士们虽然忍饥受饿,但却绝不动瑶胞的腊内与蔬菜。即使接受了百姓的饭,战士们也要把银毫放入百姓的锅鼎中并盖好。红军严明的军纪感动了百姓,不少瑶汉人民顶着敌人的高压,冒着风险,给红军当向导,送情报。李志标的爷爷李启财,当年就曾给红军剿灭山匪当过向导。“我爷爷说过,什么部队都不如红军好。”李志标说,那会山匪猖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而红军牺牲了性命帮他们剿匪,却连两桶煤油的“谢礼”都不收,所以他爷爷有此感叹。
此外,当地百姓还以瑶山丰富的茶油、冬菇、土纸、竹木等土产资源,解决红军急需的粮食、生盐、布匹等物资。而红军留下伤员,当地瑶胞也积极采药,秘密掩护,精心治疗,不少伤员和弱小红军被当地人掩护收养安置。据粗略统计,连县境内被山民掩护收养安置的红军弱小人员及伤员有20余人。如撤退到田心洞牵牛岭的红三十四师余部,在遭到湘粤敌人袭击后,一名永州籍的红小鬼遗落在竹山,田心村瑶人黄红妹上山寻着他后,连忙回家取来仅有的衣裤鞋子给他穿上御寒,提来饭粥让他充饥,并把小红军背下山安置生活。
红军长征在连县逗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红军顽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以及连州人民拥护红军的故事却代代相传,一直激励着连州人民。2017年,田心村组长李六旺将村民组织起来,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九定为“纪念红军节”,并前往烈士墓地扫墓、敬献花圈,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我们举办‘红军节’,就是为了纪念、缅怀当年牺牲的红军革命烈士,告诫村民珍惜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牢记红军的大无畏奉献精神。”李六旺说道。
连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谭丽向记者表示,红军长征的历史对连州影响很大。近年来,连州修缮了冯达飞故居,新建了冯达飞将军纪念馆。其中冯达飞纪念馆被清远市确定为“国防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感谢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