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三中贴吧八仙茶是自建国以来由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乌龙茶新品种。在“十四五”发展期间,为促进八仙茶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打好“硒望田园”—八仙茶品牌,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产业振兴,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省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福建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省委乡村振兴办《进一步推动十大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经县委常委会会议、2023年第三次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制定本意见。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涉茶资源丰富、技术领先、人才集聚、市场活跃等优势,深入实施生态化、品牌化、融合化、国际化战略,落实农业“双减”行动,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做大做强主导品牌,壮大龙头主体,着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进一步强化茶产业传承文化、富裕农民、涵养生态、健康养生、和谐社会等功能,加大茶文化、茶贸易、茶科技交流推广力度,把茶叶优势资源发展成优势产业,加快诏安茶产业振兴。
(一)深入挖掘诏安茶文化资源。全面收集整理本地茶史、茶俗、茶歌、茶技、茶艺、茶品、茶人等茶文化相关资料遗存,补充完善《诏安茶志》,修缮保护八仙茶母树、母本园,单丛老茶树、老茶园等茶文化遗址,深化茶文化研究,形成一批茶文化成果。深入挖掘开发新式茶器具、茶摆件、茶空间、茶家具、茶服装、茶手工艺品等创意产品,制作茶文化动漫等作品,提升茶文化资源应用价值;广泛开展茶文化故事有奖征集活动,评选一批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茶故事,促进茶文化发展。
(二)用好用活茶文化展示平台。在“十四五”期间,县政府每年扶持3-5家有独自生产加工能力、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有自主品牌、有营销与推广潜力的本县茶企或茶企法定代表人到全国大中城市专门推广诏安八仙茶、诏安单丛茶,优先扶持在漳州、厦门、福州等城市独自设立,经营面积60平方米以上的茶文化展示中心、大众茶馆、茶体验馆、专卖店等,宣传、展示、推广诏安八仙茶、诏安单丛茶,扩大茶文化影响力。县财政连续三年给予茶企或茶企法定代表人店面装修、租金投入50%的补贴,第一年每家企业补贴装修费、租金,补贴总费用最高50万元;第二年、第三年每年每家企业补贴店面租金最高20万元。充分发挥福建闽茶闻名国内外优势,紧紧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茶日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品鉴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海峡(漳州)茶会等平台,充分展示诏安茶文化,推广茶产品,讲好诏安茶故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每年举办诏安八仙茶春、秋茶王赛,诏安单丛茶王赛,举办茶艺师培训及茶艺大赛、茶文化论坛,积极开展茶叶技能竞赛,培养一批“制茶能手、茶艺巧手、销售好手”人才队伍;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校园(社区)等活动,形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大知名度的茶文化品牌。发挥电视、网络、“三微一端”等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诏安茶”,让诏安茶文化深入人心。
(四)大力宣扬茶文化。扶持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等单位深度挖掘诏安茶历史、茶文化,制作系列动漫、微电影、微视频、宣传片等茶文化产品;凡企业制作的茶文化产品,县财政给予制作费用50%的补助;凡公益性社会组织制作的茶文化产品,经县政府批准,县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五)充分发挥名山、名枞优势,打造诏安八仙茶、单丛茶核心产区。高起点、严要求规划诏安八仙茶、单丛茶“一溪两山”与“一坑两岽”种植生产核心区域,并加以严格保护利用;推广“一溪两山”“一坑两岽”地理标志优质茶产品,以核心产区优质茶产品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提升诏安茶产业竞争力。
(六)推行建设生态茶园。按照“规划科学、梯层等高、路网硬化、茶园植树、梯壁留草、自动灌溉,开垦坡度在25度以下”的原则建设生态茶园。围绕基本实现全县茶园不用化学农药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组织开展茶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强化茶园科学管理,倡导茶树健身栽培,严禁高度密种植和过度矮化等掠夺性生产方式。严禁在生态林地、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茶园。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保持茶园水土,改善茶园生态,到2025年,全县建设生态茶园5.0万亩以上,推广有机肥茶园面积超过95%,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
(七)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支持茶叶企业购买大型茶叶加工设备,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精制加工生产线,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5年,全县名优茶比例提高到70%。支持发展茶叶深加工,提取利用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有效成分,鼓励开发新式茶饮、茶日用品和茶功能性产品,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
(八)完善团体标准制定。完善诏安八仙茶、单丛茶团体标准制定,建立健全茶叶种植、加工、产品、包装、冲泡、品鉴等各个环节标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各环节标准化全覆盖,保障茶叶生产有标准可依,严格把控质量,分清产品等级,按质定价,提升茶叶质量稳定性和产品竞争力。
(九)加强茶产业龙头带动,打响诏安茶叶品牌。加大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5年,培育茶叶类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引进省内外1-2家知名大中型连锁茶叶企业到诏安建设茶叶精制加工厂,打开国内外茶叶销售市场,带动茶产业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牵头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到2025年,建立茶叶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带动茶农1000户以上。申办“诏安单丛”公共品牌,着力提升“诏安八仙茶”区域公用品牌,国家级“诏安八仙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茶叶企业品牌,增强诏安茶知名度、美誉度。到2025年,力争增加“诏安单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品牌补贴标准按照《诏安县人民政府关于“硒望田园”--八仙茶产业发展扶持的实施意见》(诏政综〔2021〕153号)执行。
(十)促进茶产业三产深度融合。鼓励茶叶企业利用“福茶网”等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创新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等电商模式,实现茶叶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推广“生态+茶园+康养+文旅”模式,鼓励生态茶园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生态茶园与康养、文化、旅游、教育、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发展诏安八仙茶、单丛茶“一溪两山”与“一坑两岽”生态茶园,推广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促进茶叶与旅游、休闲、康养融合。到2025年,打造白洋汀洋村、官陂公田村、建设万石溪村、红星坪林村等茶叶小镇,建成秀篆礤岭、秀篆龙伞岽、太平点灯山等茶旅融合项目。
(十一)金融助力茶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对有融资需求的茶企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化解融资难问题;县信贷协会、农业担保公司要率先对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等项目建设进行担保,着力满足茶农、茶业经营主体、茶企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茶产业生产特点,开发特色信贷产品,降低贷款成本;支持保险公司开发茶叶商业性保险品种,探索开展低温冻害等茶叶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试点,提高保障水平。促进茶产业升级扩容、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十二)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开展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完善八仙茶母树、母本园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点(资源圃)2个以上;支持开展诏安单丛古茶树普查、挂牌、保护工作;加快选育特色明显、抗性显著、适制性强的茶树新品种。按照“调优、调高、调特”原则,大力推广香高、味浓、韵足优良品种,不断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开展项目经费在八仙茶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中支出。
(十三)推广茶园绿色生产先进技术。扩大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应用,集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推广茶园及边坡种植套种日本草、圆叶决明、大豆、油菜等绿肥改良茶园土壤生态环境优化技术,以及窄波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色板和“以螨治螨”“以螨携菌治虫”“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扩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十四)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推广山地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具和茶叶初制加工不落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萎凋设备、离地晾青设备、自动化包装机等。支持茶叶企业与科研院所、制造企业联合研制茶叶自动化、智能化加工设备,符合条件的列入八仙茶产业扶持补贴范围。
(十五)推进茶产业数字化应用。建设茶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着力实施茶产业数字化应用工程,集成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和新装备,支持建设智慧茶园,加快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品质监管等全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符合条件的列入八仙茶产业扶持补贴范围。力争到2025年,全县建设一批智慧茶园、智慧茶厂、智能茶仓等,茶产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十六)促进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强化三农协作,积极开展新型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产地品质识别、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福建特色茶类功能性成分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科技特派员、茶产业技术体系、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茶产业研究院及新型科技成果孵化平台的作用,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主要扶持对象为本地茶业企业、茶厂(场)、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上扶持项目不得多头申报、重复补助。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组织验收,县财政实行专项补助,做到专款专用。国家相关部门抽检到茶叶质量不合格,特别是存在农残超标等问题的新型经营主体,三年内不予扶持。各茶业新型经营主体要如实申报扶持项目,如有弄虚作假,取消当年补助(贴)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与农业相关的一切扶持项目,并追究其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