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绯闻女友【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具有发展莲藕等水生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是莲藕等水生蔬菜的重要产地。如:沔城藕、巴河莲藕、洪湖莲藕、孝感红菱、蔡甸莲藕等。目前,全省水生蔬菜种植面积20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17%以上,居全国首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勇于创新,为湖北省乃至全国莲藕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1年4月上旬,一场别开生面的莲藕新品种展示会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南部园区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举行。展台上,摆放着“大白胖”“十孔藕”“五月早”“抱子藕”等各类优质高产莲藕新品种20余个,引来省内外莲藕生产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们啧啧称赞,大家纷纷抢先订购种苗,场面热闹喜人。
本次展示会展示的莲藕新品种,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四代莲藕新品种,代表了目前我国莲藕育种的最高水平。
农谚说得好:“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是农业的“命根”,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
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么农作物种质资源就是“芯片”中的“芯片”。保护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水生蔬菜是我国传统的特色蔬菜,主要包括莲、茭白、芋、菱、荸荠、蕹菜、慈姑、水芹、芡实、豆瓣菜、莼菜、蒲菜等12类。长期以来,我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随着环境改变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许多传统农家品种正在消失。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老一辈蔬菜科技工作者孔庆东,认识到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和收集保存水生蔬菜资源的紧迫性,带领第一代“水生人”,开始了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资源圃的创建工作。1990年由原农业部挂牌成立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1998年以后,以柯卫东研究员为核心的第二代“水生人”继续奋斗,使资源圃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资源圃收集保存12类水生蔬菜种质资源近3000份,含10科13属32种2变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生蔬菜资源圃。
为高效利用好资源,团队开展了长期细致的资源评价工作,建立了我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我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鉴定工作的标准化。同时,系统开展种质资源性状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构建水生蔬菜种质数据库,发掘创新优异种质资源50余份并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实践。建圃以来,向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相关单位提供种质资源利用10000多份次,充分发挥了资源圃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向生产和种业发展需求,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发掘创制在育种上具有应用前景的优异种质,为“十四五”时期资源保护工作贡献新的力量。
水生蔬菜大多为无性繁殖作物,生产上所用的品种主要是地方品种,产量低,混杂严重,严重影响产业发展。针对我国水生蔬菜育种中的技术难题,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团队通过研究,认识到水生蔬菜虽为无性繁殖作物,但仍具有有性生殖的能力。于是,他们大胆创新,开展水生蔬菜杂交育种科技攻关。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探索,创新芋、荸荠、慈姑、水芹、菱角等水生蔬菜杂交育种方法,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水生蔬菜杂交育种的成功,突破了我国水生蔬菜千百年来依靠自然变异选育新品种的局限,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为我国水生蔬菜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解决莲藕种苗体积大、质量大、用种量大等技术难题,从1994年开始,该团队经过6年的科技攻关,开展探索试验近百次,终于在2000年成功诱导出世界上第一支试管藕。在这之后,又经过十几年努力,研究出微型种藕繁殖技术,使莲藕每亩用种量由原来的250公斤降低到25公斤,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农民每亩节约生产成本近千元。
利用杂交育种等育种方法,40年来,该团队选育水生蔬菜新品种30多个,其中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14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个,新品种产量比传统地方品种增产30%~50%,已形成早、中、晚熟不同熟性及适应我国不同生态地区、炒食和煨汤等不同消费习惯的莲藕品种系列,并通过配套栽培技术,使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鲜藕供应达到全年12个月不间断。
新品种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区,在全国种植覆盖率达85%以上,成为我国莲藕主栽品种。近10年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4000万亩以上,取得社会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成果的推广,不仅促进了长江流域莲藕产业的升级,而且促进了珠江流域、黄河流域莲藕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乃至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湖北省成为我国莲藕第一大省立下了头功。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百姓家”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团队许下的最初诺言,也是团队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农业农村部和科技部水生蔬菜科研项目首席专家单位,团队一直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开展新品种选育的同时,积极开展配套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创新集成莲藕保护地栽培、双季藕、“藕带-子莲(莲藕)”“莲藕-荸荠”“莲-鱼(小龙虾)”等一大批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制定水生蔬菜农业行业标准4部及省、市地方标准20余部,编著出版《绿色食品水生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水生蔬菜丰产新技术》《优质莲藕高产高效栽培》《莲藕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等实用生产技术书籍多部,创立“中国水生蔬菜网”等。积极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每年下基层指导农民生产50次以上,开办实用技术培训5次以上,在精准扶贫、救灾减灾应急服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科技特派员服务等各条战线上,到处活跃着团队成员的身影。
40载扎根沃土,40载拼搏奋进。40年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这是我国水生蔬菜研究领域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该团队还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奖1项等。
如今,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已成为我国水生蔬菜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团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