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华包二奶苗农怎样选择苗木品种远离风险,在现代园林苗木行业中存在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一些常规的、生长速度、收益见效快的,而且容易繁殖培育的苗木品种,往往会在一个周期内出现“过山车式”的现象。然而之所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些苗木比较容易被“复制”种植经营。
除了苗木品种本身的特点,苗农片面追求眼前高利益也是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我国多地常规种植的小苗出现了不同程度滞销的情况,而往年滞销的诸多品种,今年却出现了逆转的局面。
例如:几年前行情很好的紫叶李,由于苗农盲目种植跟风,而导致今年销售遇冷。然而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中小规格紫叶李苗木整体销售不畅,苗农普遍反映该品种存圃量过多,市场供大于求,而上述地区的一些资深苗木经纪人也证实了紫叶李苗木滞销的现象。
除紫叶李外,像紫穗槐、榆叶梅等常规品种,均出现量大价跌的情况,苗农苦不堪言。而几年前处于销售低谷的丝棉木、皂荚树、丁香等苗木品种在今年行情逐渐回暖,由于之前销售不畅,苗农抛苗出售后导致上述品种存圃量减少,而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综合上述现象,无论是热销还是滞销,这些品种都有一个更替周期,而这些周期往往取决于存圃量,或者说是市场供需平衡系统。而如何准确把握这个周期,这对于普通苗农,或者散户来说,并不是很容易。
第一,苗木产品的滞后性,苗木生长需要一个过程,而这种过程往往会导致苗农错失更替品种的良机。
第二,未来市场因素的不可预见性,苗农在跟风种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市场热度的变化。
第三,苗农的盲目性,盲目跟风是一般苗农主要特征,他们往往以价格的增幅程度来决定苗木种植的面积,而价格的变化却受市场供需平衡而决定。
这个常规苗木品种的更替周期也并不是不可掌握的。而如何把握却需要苗农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并凭借其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严密分析,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供需的变化,准确预见未来五年后的市场状况,才能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准确把握品种更替周期。
面对“新常态”,苗圃经营者应有新思维。下面,总结出新思维的四个方面,希望给广大苗木经营者以启发。
苗木引种是一种特殊的交易行为,技术要求标准高,受时间、地域、设施、资金、管理、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引种效果,甚至造成引种失败。在苗木购销过程中,买卖双方一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育苗方拥有天然的技术优势。
一些不法之徒为了多卖苗,有意隐瞒、误导、忽悠客户,给引种者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苗圃经营者要有责任意识,在给客户提供好苗的同时,更要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量身制定投资规划,免费提供技术咨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投资理念远远比苗子本身更重要,好的理念和方案往往可以使引种者少走弯路,迅速超越他人。
表现在品种上,市场上哪个品种赚钱就种哪个品种,缺乏市场分析和预测,造成市场供给产品结构单一;
面对严峻的形势,业界普遍都把目光投在培育精品苗木上。苗圃经营者要树立精品意识,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决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子,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前,苗木行业信息闭塞,一些不法之徒通过坑蒙拐骗 ,确实也赚了不少钱,而如今,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快速普及,苗木从业人员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更加透明,一次有意无意的失信,就会很快传遍全行业,使自己陷于死路。
诚信的力量是无形的,苗圃经营者要加强诚信建设,通过加强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联系,树立业界内的良好口碑,为苗圃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苗木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朝阳产业,随着美丽中国、环境整治、生态修复 、城镇化建设等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长期发展趋势被全社会普遍看好,前景广阔。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市场上充斥着投机和短视,很多苗圃根本不打算培育大规格苗木,只想培育小苗短期获利,造成小苗过多过滥、大规格苗木稀缺的结构性过剩局面。
苗木培育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苗圃经营者要有充分的耐性,只有经过长时间积淀,才能培育出好的苗木。
苗圃转型,现在不早不晚,但是要想站住脚,必须要有长远意识,有了长远意识,才能制定出长期的投资规划,苗木发展才能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