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巨蟹座8月6日,记者走进肥西县紫蓬镇,连片的绿色苗木映入眼帘。村里的水泥道路上随处可见正在装载、拉送苗木的运输车。
“红叶石楠要常修剪,才能长得更密、更旺,才能卖个好价钱。”紫蓬镇罗坝村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园里,正在修剪装车苗木的工人对记者说,该种植基地是紫蓬镇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基地之一。
近年来,紫蓬镇充分依托肥西“苗木之乡”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农户利用科技提高苗木花卉品质,打造特色精品产品。
“我们共有6.7万多亩花卉苗木基地和5.8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37.1%,全镇80%的农户都进行苗木花卉生产,苗木花卉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紫蓬镇林业站站长张鹏程介绍,紫蓬镇去年销售苗木花卉1.9亿株,年收入达2.3亿元,人均苗木花卉收入1.83万元。其中,建成精品园林8处,面积1000余亩,已形成罗坝、白衣2个万亩苗木花卉生产村。
在肥西县官亭镇,举目望去,香樟、榆树、法桐、桂花、广玉兰、紫薇等上百种花木五颜六色。“目前,全镇精品苗木发展规模17万多亩,其中官亭林海保有量6万多亩、入驻企业12家,2019年全镇苗木花卉年销售额约1.6亿元。”官亭镇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官亭林海地处江淮之间,是天然的南苗北移和北苗南迁的引种、驯化基地,这里每年可为全国提供苗木70万株,是合肥市郊最大的人造观赏林和天然氧吧。
安徽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带,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发展苗木花卉业有先天优势。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苗生产单位共计2778家,全省苗木种植总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120亿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站长周根土告诉记者,安徽苗木花卉种植实现了由零星分布向基地化、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转变,苗木花卉产业由数量增长向量质转变,形成了合肥肥西、滁州来安、芜湖清水和阜阳四大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造林用材林、园林绿化景观林、经果林、木本油料林、都市盆花五大类,400多个品种、多规格的苗木花卉生产能力。苗木花卉业不仅满足了我省国土绿化需求,而且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更是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美丽产业”。
今年48岁的张俊叶是肥西县花岗镇苗农,从事苗木生产销售20多年。近期他平均每天都有上百棵的苗木销量,在忙碌中享受收获的喜悦。
谈及苗木花卉市场近年来的变化,张俊叶深有感触:“以前的苗子好卖,随便什么苗都能卖掉。现在不行了,采购商都要求苗子品相好、规格统一。”为此,张俊叶的苗木基地现在开始了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管理,对幼苗的品种和品相都精挑细选,并尝试网上直播销售,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家林草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过剩苗木中松、杉、杨、槐等品种占90%以上,“大路货”严重过剩。而珍贵树种、乡土树种、优质经济林等有特色的品种供不应求,甚至一苗难求。种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还十分突出。
“现在这种樟树又大又高,但没有人收购,砍掉了又可惜。”枞阳县麒麟镇麒麟村村民王先和说,“前几年,香樟树畅销,大家一窝蜂地种植香樟,导致数量过剩、市场饱和,如今卖不上价。”
周根土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信息不对称,许多地方种苗生产一哄而上,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大量苗子卖不出去,造成很大浪费,损害农民利益。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苗木供需预测预报制度和种苗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周根土说,每年一度的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以及正在建设的国家苗木交易信息中心都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自2003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届,已成为立足安徽、服务中东部、辐射全国的国家级苗木花卉展示与交易的盛会。如今,我省以肥西中国中部花木城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创新、延伸苗木花卉产业链、孕育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