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总裁猎逃妻“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眼下,“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的田间,正如苏轼诗句中这番模样。初夏,秧苗已种在田里,我们带着欢喜的心情看着叶子长大。夜晚,明月升起,稻田里起了露水,每片秧叶都垂着晶莹的露珠。
放眼洪雅乡村,白墙青瓦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星罗棋布,蜿蜒的生产便道又将示范片划分成一块块或长方形或梯形的稻田,田间劳作的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和谐乡村很是入画。
洪雅推进种养循环,全省领先。2011年,洪雅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县,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铺设的沼液管道绵延600千米,建成种养循环经济示范区10万亩。全域推进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持续擦亮洪雅农业金字招牌。
2022年,眉山市委作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赋予洪雅建设“青衣江流域粮食生产示范带”的重要任务。洪雅就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规划建设。
该县提出,着力构建“一园一核三片N个基地”粮食产业发展格局。即:1个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1个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柳江——东岳”“中保——槽渔滩”“余坪——将军”3个万亩现代粮食产业示范片,洪川镇、中山镇等N个连片粮食生产基地。全面推进“保量扩面、农田建设、稳产增产、科技支撑、主体培育、绿色发展、产业融合”七大工程,建设具有洪雅特色的“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为全国全省全市粮食生产贡献更多力量。
洪雅,地貌呈“七山二水一分田”,农田耕地面积有限。如何让有限的农田变粮田?
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动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应收尽收,最大限度扩大种粮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坚持粮经统筹,按照平坝、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特点,突出‘以粮为主’,科学统筹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粮经复合、间种套种模式,全力以赴促产增收。”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6月7日,走进“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柳江——东岳示范片,高标准农田让强迫症都被治愈了。
“高标准农田稳定了种粮收益,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洪雅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赵永祥介绍,“高标准农田实现路、渠、水、电四网联通,通过机械化耕种和地力培肥,每亩能节支增收300元。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把老百姓从繁冗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有助于农田的规模性流转,流转后又可以实现稻鱼、稻药、稻油、稻菜轮作,老百姓除了土地的租金收益,还能就近务工增收。”
该示范片是洪雅县2023年重点建设的粮食产业示范片,涉及柳江镇、东岳镇,耕地面积近万亩,粮食种植面积8100亩。其中,中心区域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000亩。
过去一年,洪雅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增加,其中水稻播种进一步扩面,预计2023年水稻总产量7.6万吨,较去年有望增收3000吨。
今年,洪雅县又被确定为全省“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年内将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8万亩,并在2年内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努力探索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洪雅模式”。
6月5日一大早,高级农艺师李世洪便来到“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柳江——东岳高标准农田现场,“小刘,这些秧苗可以分栽,这些田需要放水了,不然天热了秧苗要死,这些都是细活,马虎不得。”
秧田管理是插秧以后的日常工作,农技人员经常奔走在田里,给种植户技术指导。李世洪介绍,这段期间主要进行水分管理、肥料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为确保粮食优质安全,洪雅坚持实施绿色生产。李世洪介绍:“我们的稻田都是施有机肥,用生物农药,每亩田要施有机肥300公斤、沼液3000公斤。”在“柳江-东岳”示范片,今年新建了20公里沼液管网,率先探索沼液、水肥一体化精量灌溉,实现水肥自动调配,集成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
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第一批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洪雅县全面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突出绿色种养循环,建绿色粮仓。目前,铺设沼液管网600千米,实现1.84万头奶牛粪污变“废”为宝,年消纳沼液50万吨,建成覆盖10万亩的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
2月,翻耕土地时,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北斗卫星导航高效犁地;5月,水稻栽插时,插秧机来回穿梭;6月,田间管理时,无人机喷洒施肥……农业机械化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我们‘柳江——东岳’示范片3000亩农田全面推行机械化耕种,每亩节约成本近百元。同时,机械化标准耕种后,我们的粮食产量能增产10%以上。”洪雅县锦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当前环境温度26.6℃,环境湿度57.8%,风速0.4米/秒”走近数字平台和病虫害观测站,你随时可以听到系统播报的声音,而这些气象数据和病虫害观测数据已同步传回数字中心。
为实现智慧农业管理和监测“一张网”,洪雅县推进数字赋能“天府粮仓”建设,完成数字平台搭建和病虫害观测场建设,建立化肥农药固定监测点3个、减量示范点1个。同时,完成了地方标准《洪雅大米原料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编制。
在“柳江——东岳”示范片兴胜村的高标准农田现场,一列一列秧田里插着标识牌:“隆平铁杆稻”“锦城优丝苗”“水稻轻简高效新技术示范”……这是洪雅县与省农科院合作,建设水稻中试熟化基地,基地引进“稻香杯”获奖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48个进行展示评价,同时开展高食味水稻品种筛选,集成推广沼液精量施用、化肥农药减量、病虫草害生态防控、秸秆黄贮等有机化技术,为大面积增产增粮提供解决方案。
辛勤劳作换取可喜回馈。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亩粮”,当镰刀和锄头被无人机、大型喷雾机、装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取而代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故事在新时代“天府粮仓”建设中有了新诠释,这便是科技兴农的意义。
6月5日,随着最后50亩秧苗插完,新农人任爱君所在农业公司流转的中保镇120亩农田,已顺利完成插秧工作。“这50亩插秧插得迟,是因为我们实行的稻药轮作,中药材川芎才收完。虽然插秧迟一点,但不影响秋收。”任爱君介绍。
而这50亩田的秧苗都是由90后“新机手”何科操作手持式插秧机大干3天完成的。
任爱君算了一笔账:“请人插秧150元/亩,50亩就要7500元,而买一台手持式插秧机12000元,补助了4500元,实际花了7500元,和请人价格一样的。而且,插秧完成,我们还添置了一台农机,以后120元每亩的人工费都节约了。”
任爱君是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生,通过新农人培训、专业知识学习、考试、答辩,2019年她考取了高级农艺师证,算是非科班出身但拥有农业专业知识的的新农人。而她所在的农业公司共有10个人,其中本科生7个,平均年龄30岁。
任爱君说:“去年,我们种了水稻70亩,然后稻药轮作。今年,是120亩,秋收后我们想探索种植小麦。120亩其实不算种植大户,但我们想做成自己的生态品牌。”
“新机手”何科喜欢搞机器,所以自告奋勇的学习了新机器操作,后来就下田实操了。累吗?当然累,但他说:“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能吃苦,能干活,很有成就感。”
据了解,接下来,洪雅将实施主体培育工程,壮大职业农人群体,提高粮食致富带头人经营能力。加快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构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规模经营。
6月,东岳镇骑龙村的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随风摇曳。该村种粮大户梁斌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田间查看水稻长势,组织工人开展田间管护。
梁斌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农民”,带领村民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形成以“骑龙大米”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IP,把优质粮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
梁斌介绍:“我们在2017年就注册了‘骑龙一品’和‘骑龙’两个商标,通过几年努力,骑龙大米品牌逐步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零售价卖到了10元每斤。”
在梁斌的带动下,先后有128户社员加入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也发展到了如今的800余亩,预计今年的总产量350吨。
崇尚自然、热爱土地,科学种田、做好农业是梁斌的追求和梦想。梁斌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骑龙大米”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人吃上“天府粮仓”优质粮。
据介绍,洪雅将开展粮食品牌培育计划,积极培育“洪雅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支持“骑龙大米”品牌做大做强。同时,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农耕文化,打造一批田园景观、研学基地,拓展农业生态价值,推进粮旅融合发展,让绿色生态优质的“洪雅粮”成为眉山乃至成都平原地区名片。
采访手记:当农村不再是人们眼里的“乡愁”;当土地回归耕种、丰收的本质;当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始种地;种地人的付出,土地会给出答案:广阔田野,大有作为!当前洪雅,沃野良田卧山水,朝气蓬勃产业兴。一批批乡村特色产业正以蓬勃之势发展壮大,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正铺展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