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云购物商城根据来源、形态,人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河北山西叫山药蛋,东北各省多称土豆。
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马铃薯的“身影”。
大约8000年前,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将马铃薯“驯化”,当地人管这种作物叫“巴巴斯”,意思是“生命的食物”。
一则说是:郑和下西洋文化物资交流中,已经带回了马铃薯,只是当时的马铃薯是作为一种花卉,被栽种在花盆中,作观赏用。
实际意义是:由于马铃薯的种植对地质和环境要求很低,且能在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土豆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成为了中国人口,在那个时代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一。
而同届的红薯虽然产量更高,但是红薯味甘,吃多了烧心、肚子胀、放屁,而土豆味道更清淡,更适合大众口味,且营养更均衡。
好莱坞电影《火星救援》中,一个人在火星独自生活500天,只靠种土豆维持生命!虽然是科幻片,但科学研究表明,土豆的营养价值是更均衡的,且土豆是最适宜在外太空存活的作物之一,已多次被送上太空,进行育种试验。
我国是种植马铃薯大国,全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一亿亩以上,平均亩产2500斤。
有人问:马铃薯营养高,还产量高,为什么不干脆全种马铃薯得了,还种什么小麦、水稻啊?
爱尔兰与英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曾是英国的第一个殖民地。但在17世纪,爱尔兰只是个有着50万人的贫穷小国,正是土豆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国家。
据统计,直到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靠着好吃、耐饱、有营养的土豆,让人口增长了17倍之多,达到了空前的830万人。接近三分之二的人以种植土豆维持生活,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这也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隐患。
1845年,土豆晚疫病,席卷了爱尔兰岛,当年土豆减产了1/3,第二年减产高达2/3,随后灾情不断提升,成为了大饥荒的导火索。
当时的爱尔兰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尽管离英国本土是如此的近,但是在爱尔兰大饥荒的五年间,英国作为当时世界头号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却对这个邻居见死不救,反而落井下石。
最终,在这次大饥荒中,饿死的爱尔兰人,人数上百万,更有上百万人逃荒离开了爱尔兰。
这也导致了爱尔兰与英国的矛盾加剧,觉醒的爱尔兰人最终选择独立,脱离了英国的统治。
另一个,拿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的文明史,是五谷的文明史,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的。
马铃薯只是一种菜蔬,且传入中国也仅仅400年历史,尽管土豆号称泥土地里的黄金,但是马铃薯并不能征服中国人的胃,“舌尖上的中国”,拥有着太多的选择。
物种多样化永远是人类文明赖以延续的真理,任何单一的、绝对的东西,都是脆弱的和虚幻的,难以长久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