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粮油种植茶叶种植竹木种植药材种植花卉种植植物种植苗木种植
相关文章
 河北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
 科技创新为油料产业高质量发…
 全国农技中心:2023年聚焦“…
 油脂油料有望2023年供需两旺…
 生活家转印复合木质地板制造…
 生活家地板超越“F4星”的质…
 生活家地板 23年铸造地板行业…
 《实木复合地板》新国标 生活…
 最受欢迎的木地板十大品牌排…
 三篇高考满分作文告诉你:高…
 【母亲节征文】母亲养花了--…
 育一粒花种 开出新花样
 2022-2025年中国椰菜花种产业…
 2022-2025年中国花种行业发展…
 广西钦州:种植竹子助农脱贫
 我市与理文造纸有限公司签订…
 做“竹”文章!前锋多措并举…
 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柳南“竹”…
 杭州市万株江南爱心竹苗扎根…
 湘农荟·一村一品丨永顺县东…
 打造张家界的莓茶名片
 张家界莓茶入选全国商标品牌…
 国内知名专家聚首张家界探秘…
 张家界莓茶获评首届“湖南气…
 三部门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2…
 种植方案(或套餐)定将成为…
 省时省工省力的柑橘种植方案…
 三部门发布行动方案加快油茶…
 最有“佛缘”的植物栽种在家…
 深圳:百名花草能手交流养花…
 【植树节】“疫”情之下播撒…
 体验种植见证成长一起来植物…
 播种希望生机勃勃!塘尾社区…
 青阳:提升科技含量 兴旺黄精…
 2022年一季度中国四大道地药…
 “安化黄精”获评中部农博会…
 2020首届中国免疫力经济(泰…
 “黄精”变“黄金”小小中药…
 多年生宿根花卉栽培技术
 江苏南通:科技赋能赢得市场…
 花卉怎么培育
 柏加镇:建强花木小镇打响“…
 针对人文需求选择花卉培育品…
 各地加强田间管理 确保冬油菜…
 新疆启动重大科技专项 努力把…
 新疆重大科技专项启动 努力把…
 油菜籽行业专题研究:油菜籽…
 食用油行业现状困境及破局之…
 植竹增绿绿满肥城高新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农林种植网 >> 粮油种植 >> 正文
高级搜索
河北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6 9:34:53 | 【字体:

  陈柏霖小时候依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农业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编制《河北省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十 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大力支持农业,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克服市场竞争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三聚氰胺”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等不利 因素影响,保持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形势。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十二五”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 业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2563亿元,比2005年增长22.5%。粮食连续七年增产,总产达到 2975.9万吨,比2005年增长16.44%。蔬菜播种面积1864万亩,产量达到757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6%和8.85%,总产稳 居全国第二位。棉花总产量56.95万吨,稳居全国第四位。肉 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416.8万吨、339.1万吨、439.8万吨,比2005年增长5.36%、-11.96%、和29.23%,位居全国 第六位、第三位和第三位。饲料产业迅速发展,饲料总产量达到1086万吨,饲料工业产值29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4.2%和118.5%。水产 品产量达到106.3万吨,比2005年增长7.5%。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5%,比2005年提高2.3个百分点。农 业区域布局成效显现,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玉米、棉花、果品、蔬菜、牛奶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设施蔬菜比重达到44.5%。中药材、糖料、花卉等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新亮点。水产养殖与捕捞产量之比由2005年的60:40提高到66:34,渔业二、三产业 发展进一步提速。

  3. 产业化经营跨上新台阶。201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3600亿元,比2005年增长92.2%,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5%,比2005年提高 9.1个百分点。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785万户,参与度达到53%,比2005年提高13.4个百分点,户均受益7293元,增长 52%。龙头企业实力壮大,省级龙头企业增加246家,总数达到36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2家),销售收入达到1400亿元,增长一倍,其中年 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22家,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金海粮油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产业集群初步形成,30个示范基地县加工产值达到1680亿 元,实现翻番。规划建设加工业园区38个,入园企业1405家。

  4. 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建设国家级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39个,167个县市区实施了新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科技服务,连续两年组织开展“百千万”农业 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组织农业干部和科技人员1.5万人,下基层9万人次,培训农民1200万人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2万个。实施农业科 技入户工程,建设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1.3万个。大力推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两晚”节水高产和玉米“一增四改”等重点技术。大规模开展粮油作物高 产创建活动,规划建设4000万亩粮食核心区。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全省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品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7%、 82%和60%以上。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机总动力达到10151.5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19.6%,居全国第二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 水平达到65.7%,建立了玉米、水稻、花生、马铃薯等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5.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不断改善。“十 一五”国家和省级财政性投入达到179.3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3倍,优质粮产业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牧渔良繁体系、渔业增殖放流、草原生态建设 等一批重点项目得以实施。农垦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1.6亿元,增长8.9倍,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建设乡镇区 域站1707个,占应建站总数的82.3%。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建设完成省部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79个。加强农村能源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沼 气工程,使用沼气农户达290万户,普及率达到18.9%。

  6. 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推进力度加大。通过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2010年 末,全省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8.7万公顷,产量1765.7万吨,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养殖小区发展到2300多个,规模养殖场13.4万个, 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100%;以蔬菜、畜牧、水产三大产业为重点,制定省级农业标准800项,市级地方标准1400项,农产品各领域、全过程的农业标准 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152个,示范区总规模达到1280万亩,示范户190多万户,300多万农民直接参与了示范区建设。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率不断提高,目前全省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21个,省名牌农产品8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3个。

  7.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奶站和批发市场的监管 力度,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2214个,面积879.8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77个、绿色食品513个、有机产 品企业32家。建立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和23个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全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8%、 99.8%和9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农产品实现了质量可追溯。

  8.农村改革和政策支持不断强化。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农 村税费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完成土地流转727万亩,流转率为8.6%,提高3.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五 位。增加农业补贴,落实粮棉油良种补贴34.8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5.8亿元,生猪、奶牛及绵羊良种补贴7.9亿元,渔船柴油补贴8亿元。加大农民负担 监管力度,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3.5亿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稳步推进。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贯彻《农业法》、《畜牧法》、《渔业法》、《动物防 疫法》、《草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工作。

  9.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迈上4000元、5000元两个台阶,由2005年的3482元提高到2010年的5958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1.3%。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例由37.2%提高到44.5%,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家庭经营收入比例由57.1%下降到45.8%。农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3845元,年均增长12.2%。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关键期,农业发展迎来宏观政策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要素支撑不强的严峻挑战。

  1. 宏观政策环境将进一步突出农业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 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长效机制的逐步完善,农业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产 品保护收购和贮备机制将逐步完善,为我省农业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宏观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抓住机遇,出台了强化“米袋子”、发展“菜篮子”、环 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沿海经济等重要发展战略,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将更 加突出。

  2.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将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我省高度重视和加速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借助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扩散,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 推动“13县(市、区)、1圈、4区、6基地”率先发展,并通过梯度辐射带动全省全面发展。加速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将为我省农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 场,为我省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经济大循环,发展开放型农业提供有力支撑。加速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培育观光休闲、绿色有机蔬菜等六大基地,将进一步 强化我省蔬菜产业的优势地位和高端市场占有率,也将带来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拓展我省农业多功能开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还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农产品质 量,加速我省农业产业升级。

  3. 重大农业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4000万亩粮食核心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百龙腾飞工程”、24个蔬菜产业示 范县、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规模化养殖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我省农业生产条件和现代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将更加坚实。

  4. 城镇化进程加快将进一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将完成2万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30%以上农民入住新民居,对于促进农村土地 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改变小生产经营模式,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 展水平将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农民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将进一步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5. 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我省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品种多样。各市行政区位开放(临海或邻省),区域间农产品布局优势互补 和季节性互补明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化、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有利于增强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我省环首 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和即将出台的国家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有利于我省独特农业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农业支撑功能。

  1. 农业资源约束依然偏紧。我省人均耕地1.36亩,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2/3,随着人口增长与城镇化进程加快,未来5-10年耕地减少不可避免,人地矛盾 将更加突出。全省目前人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的1/7。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蔬菜、果树、畜牧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按目前的生产规模每年 缺水70亿方。后备资源不足制约了我省农业的发展。

  2. 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我省农田水利工程标准低,田间工程配套率不足20%,目前仍有1600多万亩耕地没有灌溉条件,灌溉保证率低,农民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 吃饭的局面。农村公路等级低,增加了农民的运输成本,制约了农产品向外地的及时输送和供应。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玉米机收水平仅为25%左右。 畜产品生产标准化设施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生产水平。农业抗灾防灾设施和能力较低,不能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3. 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我省农业发展方式粗放,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情况没有根本扭转,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积6.3万平方公里。 掠夺性使用耕地,土壤肥力逐年减退,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逐年增加。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染治理不足,水资源匮乏造成部分地区污水灌溉农田,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 全隐患,影响了农田生态环境。农业物种资源保护不够,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制约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质量安全任务依然艰巨。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国际农产品标准的矛盾集中体现。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地认证体系亟待完善。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绿 色有机食品市场价格未得到体现,涉农企业和农民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观念还有待提高。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管面广、线长、量大,任务十分艰巨,保障农产品质量 安全的压力增大。

  5. 要素支撑依然不强。农民文化素质低,创业意识不强,自主发展能力弱,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农户在产业链中仍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增收 的智力支撑有待提高。现有应用技术主要集中在栽培和生产阶段的高产上,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技术亟待研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先进适用新技术 很难及时有效传递到生产一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尚不具备城乡对接条件,支农金融产品不足、涉农贷款难度未减,制约了农业结构 调整与产业升级。

  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总体方向,以夯实 农业基础为着力点,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农业政策、科技、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集约化, 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总体方向。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为目标,整合生产要素,集成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构建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质量效益型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坚持以推进农村改革为根本动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不断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以发挥区域优势为基本策略。针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以及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发挥区域功能优势,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形成区域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的产业特色。

  坚持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任务。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草原、水域滩涂保护与建设,加强农业机械、设施装备、动植物防疫检疫、渔政渔港等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坚持以提高科技水平为重要支撑。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农的道路,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农业科技研发和转化应用的人才基础。

  “十 二五”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到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300万亩,总产达到700亿斤;蔬菜面积 2500万亩,总产达到1亿吨以上;棉花、油料面积分别稳定在850万亩和800万亩,产量稳步提高;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50万吨、 430万吨、1000万吨和180万吨。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各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多功能性进一步拓展,科技和 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1) 发展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300万亩,单产由640斤提高到750斤,总产700亿斤。改造中低产田500万亩,其中新增高产稳产粮田300万亩, 建设以万亩连片为基准的标准粮田61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播种面积占比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在粮食生 产核心区内,力争有2000万亩耕地夏秋两季粮食单产达到1000公斤,实现吨粮田。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

  (2)区域布局。加快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建设,构建优势明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小麦、玉米、优质杂粮等产业带。主要包括京山、京广铁路沿线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带,黑龙港地区优质大豆产业带;黑龙港、太行山、北部优质杂粮产业带。

  (1) 发展目标。面积达到2500万亩,其中设施菜占60%以上。总产量达到1亿吨,产值2000亿元。蔬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产品质量稳定 提高,绿色有机认证产品翻一番,无公害产品认证1000个以上。品牌销售达到50%以上,力争10个左右蔬菜地方特色品种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理标 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50%,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30%。

  (2)区域布局。根据各地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将全省蔬菜以长城和石德铁路线为界划分为“三大”优势产区,在优势产区重点建设“四大”优先示范带。夏秋露地蔬菜优势产区重点建设冀北坝上夏秋露地蔬菜优先示范带;冬春棚室蔬菜优势产区重点建设冀东日光温室瓜菜优先示范带和冀中棚室蔬菜优先示范带;冀南春秋大中小棚蔬菜优势产区重点建设冀南春秋大中小棚蔬菜优先示范带。特别是要抓好24个省级蔬菜示范县建设。

  (1)发展目标。面积稳定在850万亩左右,总产60万吨,霜前花率达90%以上,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和竞争力。

  (2) 区域布局。大力压缩低产、分散产区,优先发展优势产区和集中产区。引导棉花生产向比较效益相对较高的黑龙港流域集中,防止棉花生产向非适宜区发展,促进棉 田由非优势棉区域进一步向优势棉区转移,由零星分散棉区向集中高产棉区转移,由农户分散种植向植棉大户转移,重点抓好36个国家优势区县建设,使优势区域 棉花面积占到总面积的85%以上。积极开发试种示范沿海滩涂棉花种植。

  (1)发展目标。总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180万吨。其中,花生730万亩,总产175万吨。地膜覆盖面积扩大到400万亩,粮油、棉油间混套种面积扩大到300万亩左右。平均含油率提高2个百分点。

  (2) 区域布局。廊坊、唐山、秦皇岛冀东春花生集中产区要稳定花生面积,重点扩大地膜花生;沧州、衡水等黑龙港油料产区稳定发展油用大豆和向日葵;坝上及北部山 地油料产区在积极更换抗病高产胡麻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油菜、油葵种植;在冀中南平原河泛区开发利用荒地发展优质花生、芝麻种植。

  (1)发展目标。总产量550万吨,年平均递增6%。生猪存栏量达到2200万头,肉鸡存栏8000万只,肉牛存栏320万头,肉羊存栏1900万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外销率达到33%以上。

  生猪产业。建设以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衡水、秦皇岛等市为主的生猪优势产区,主攻方向是大力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模式,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建立京津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肉禽产业。建设以秦皇岛、唐山、沧州、承德、石家庄等市为主的肉禽优势产区,主攻方向是组建大型养宰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标准化肉鸡养殖基地,推行合同生产,订单收购。研发高档熟食制品,打拓国内外市场,到2015年末,禽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65%以上。

  肉 牛产业。以承德、张家口、沧州和西部太行山区为主的肉牛繁育优势产区,以石家庄、唐山、廊坊、沧州、衡水等平原农区为主的肉牛育肥优势产区,主攻方向是大 力发展基础母牛生产,加快乳肉兼用品种推广,建立高档肉牛生产基地,扩大出口份额。到2015年末,该区牛肉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

  肉羊产业。建设以邯郸、张家口、廊坊、沧州、保定等市为主的肉羊优势产区,主攻方向是加强优质种羊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商品肉羊规模养殖进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放牧、半放牧向全舍饲转变。到2015年末,羊肉产量占全省70%以上。

  (1) 发展目标。总产量430万吨,增长27%,蛋鸡存栏量达到3.6亿只,平均年递增2.5%。万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到5400个,禽蛋安全监管率达到 100%。打造华牧、华裕、大午3个全国知名蛋种鸡产业集团,种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力争创建1-2个国家级鸡蛋知名品牌,省级鸡蛋品牌2 个。

  (2)区域布局。建设以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等市为主的蛋鸡优势产区。主攻方向是全面提升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力发展山区绿色无公害柴鸡养殖,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全国最大蛋种鸡生产基地。到2015年末,该区禽蛋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

  (1)发展目标。总产量1000万吨,奶牛存栏达到280万头,年平均递增10%,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100%。成年母牛年平均单产达到6000千克以上。乳用种公牛冷冻精液年产量达到400万支。生鲜乳检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2) 区域布局。到2015年末,石家庄、唐山、保定、张家口和黑龙港地区五大奶牛优势产区奶牛存栏达到225万头,占全省的80%,成年母牛单产达到6000 公斤以上,生鲜乳产量850万吨,占全省的85%。石家庄、唐山、张家口、保定四个奶业大市坚持以稳量提质为主,主攻方向是提高奶牛群体单产水平,提升奶 站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黑龙港地区坚持增量与提质并重,廊坊、承德、秦皇岛坚持高起点,发展城郊型奶业,服务京津等大中城市。

  1.发展目标。总 产量达到180万吨,年均增速力争达到8%-10%;渔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以上,年均增13%。其中,渔业二、三产业产值达80亿元,占渔业经济总产 值29%以上;海洋捕捞继续保持“零增长”,水产品养捕比例高于70:30,“三品”认证率达60%以上,水产品加工率达40%。

  2.区域布局。根 据全省渔业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状况,建立沿海出口优势水产品、山坝区生态型水产、城市周边休闲型三大水产养殖带。建设以唐山沿海为中心的对虾养 殖,以秦皇岛沿海为中心的贝类养殖,以沧州沿海为重点的梭子蟹养殖和盐碱地渔业开发,以唐海、昌黎为重点的河鲀等名贵鱼养殖,以石家庄、保定、邯郸为重点 的冷水鱼类和甲鱼养殖,以内陆库、淀为重点的大水面增养殖渔业,以沿海为重点的水产品和生物饵料养殖加工,以大中城市周边为重点的休闲渔业基地。

  1. 发展目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 5200亿元,年均增长1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5%,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2500 亿元,比2010 年末增长 80 %,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5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0家,50 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 2500 亿元,每年竣工投产10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完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30个,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示 范区10个。

  2. 产业布局。重点抓好30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县)。重点建设环京津、环省会的奶品加工集群及配套的养殖基地;冀东经济区的肉类加工集群(猪和肉鸡)及配套 的养殖基地;冀中南经济区的粮油加工集群及配套的种植基地;沿山和冀中的果品加工集群及配套的种植基地;25个省蔬菜重点县蔬菜加工集群及配套的种植基地 等。其中:

  乳品加工业。重点以环京津、环省会两大奶牛带建设为核心,建设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配套奶源基地建设和乳制品深加工的开发,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立足国际市场,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肉类加工业。以衡水、沧州、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市为重点,引进改良新品种,大力发展肉牛、生猪、肉羊、禽类等规模化养殖,加大产品深加工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全国性的肉类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粮油加工业。围绕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和燕山山前平原,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围绕京广沿线专用玉米生产区,大力发展饲用和加工专用玉米,提高玉米商品质量和专用性能。围绕张承地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结合专业生产区,狠抓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提高档次,形成区域性新兴产业。

  蔬 菜加工业。重点发展坝上错季菜生产区,冀东蔬菜产区,冀中蔬菜产区和冀南蔬菜产区,南部优势产区重点发展中小棚蔬菜生产,中部优势产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和 大棚生产,环京津优势产区重点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精特菜生产,环渤海优势产区重点扩大设施蔬菜出口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蔬菜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开发高档次产 品,强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出口量和商品率。

  果 品加工业。重点建设燕山和太行山浅山丘陵区两大优质苹果产区、平原沙地优质梨产区、太行山优质大枣产区、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产区以及京东板栗产区。大规 模开展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创建,建设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园,增强果品精深加工能力,实现深加工、创品牌、创名牌、增效益,延长产业链,重点解决果品精深加 工水平低的问题。

  1.发展目标。农 机总动力达到1亿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到60% 以上,农作物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实施耕作制度改革,在适宜地区深松耕达到100%,小麦播后达到100 %,加大化肥机械化深施力度。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基本解决水稻、花生、马铃薯、谷子、棉花等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问题。畜牧 业、渔业、林果业、蔬菜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协调有效的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平台,在高 效收获、精量播种、耕整地等主要产品上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率先突破。鼓励各地根据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农机化发展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

  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以促进农机农艺结合、重大农机装备发展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主产区、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由耕、种、收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拓展。

  坚持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创新农机服务形式,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扶植壮大农机大户,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效益。

  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继续加大对农机购置、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服务体系等扶持力度。

  1.发展目标。以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形成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农民满意的多元化基 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培训制度和多元推广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 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重点支持和加强区域站或乡镇站农技推广机构业务用房和实验设备为主的条件建设。全省建设包括种植业、农机、畜牧、渔业、林业和水利在内的3473个区域站,520个乡镇站,每个区域站或乡镇站业务用房建设不低于300平方米以上。配备仪器设备和科技下乡交通工具。

  完善公益性管理体制。加强机制体制创新,重点加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区域站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建设和培育好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确保该职能落实到每个推广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

  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业务覆盖延伸到示范户、示范基地、重点项目、合作社区的农技推广工作新机制。发挥“三电合一”、“12316新农村热线”、手机短信、农业网络、电视节目等现代服务手段作用。按照“一主多元”的思路,引导和支持多元化服务组织发展,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和建设运转资金支持。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完善农技推广机构用人机制,规范对农技人员的聘用管理,逐步推行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积极吸纳新生力量,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加强人才梯次建设。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省内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推广机构的优势资源,围绕小麦、玉米、奶牛、大宗淡水鱼类等18个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科教协作,做好新技术集成、熟化、示范,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的转化应用,推动优势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1.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通过省、市、县、乡四级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实现重大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80%以上,基本实现监测预警规范化,化学农药使用数量减少30%,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动物疫病防疫方面, 建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兽药质量监察与残留监控以及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系统,基本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 力的动物防疫体系,显著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的监控能力,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追溯能力。

  农 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100个、62个统防统治示范县和400个乡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站,建设标准病虫观 测场,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中心,检疫性有害生物实验室,农业有害生物抗性监测室,应急防治农药及药械储备库,配备病虫观测、应急防控、检验检疫、抗性研究、 信息传输和宣传培训等相应的设施设备。按照农业部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方案”制定的标准,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粮、棉、油主产区的快速推进,加快建设乡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站”,实现主要作物 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加强农药质量检验能力建设,在强化农药市场监管、扎实推进高毒农药禁限用工作的基础上,为各设区市配备必要的农药样品抽取和检测仪器设备,达到对常用农药全项检验能力。

  动 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建立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兽药质量监察与残留监控、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系统。新建省、市、 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基础设施和省际间公路动物防疫监督临时检查站、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监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无规定动物 疫病区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免疫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坚持程序免疫、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并重,确保应免畜禽强制病种免疫密度保 持常态100%。健全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畜禽饲养、屠宰加工、经营、运输和储藏环节的卫生监督管理,产地检疫率规模养殖场达到100%;完善 省、市、县、乡四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和动物疫病防控保障机制建设,增强突发疫情应急处理能力。

  水 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重点建设省、市级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处,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8处。依托现有水生动物防疫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 增加设施设备,培训检疫监测人员,加快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扑灭、检疫监督、环境监测和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形成省、市、县三级功能完善、协 作互动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1.发展目标。完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风险检测功能;整合市级农产品检测资源,完善11个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建设;分批建设完善84个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指导在专业乡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各类农产品市场设立自律检测点。建设全省上下贯通、职能明确、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实现风险检测、监督检测和自律检测相结合,对主要农产品及重点监管对象逐步实现检测全覆盖。

  构建省市县三级检测体系。按照“分级负责、职能明确、全面覆盖”的原则,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对实验室进行系统设计改造,依托“12316”农产品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和预警系统。

  完成检测体系规范化建设。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强化项目监督管理,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按期组织对项目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等情况进行项目竣工验收。

  完善检测机构管理体制。落实检测机构“三定”方案,规范检测流程等工作制度,开展检测机构 “双认证一考核”,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培养培训计划,保障检测运行经费。定期组织农产品例行监测和风险监测,大力开展监督抽检,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增加对农产品行业自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检测,跟进研究,积极开展农产品全程控制技术的研究示范工作。

  1. 发展目标。结合我省农业“五大体系”建设,完成全省农业信息化“114工程”(全省农业数据中心,河北农业信息网站群,全省农业视频指挥、农业政务管理、 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市场信息四大平台),不断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智能化、宽带化、可视化和泛在化能力,全面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 息化、农业行政扁平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加 快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升级和数据中心建设。通过完善公共财政保障和市场运作机制,加快农业信息设备装备步伐,多方共建共享河北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系统平 台,奠定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实施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加强各类信息的加工整理,形成农业信息产品,通过互联网、电话、电视等媒体,架起农 民与政府、农业与市场、科技与生产的信息金桥。

  打造以“河北农业信息网”为主的全省农业网站群。整合现有省市县三级农业网站,集合现有优势,科学定位功能,打造“河北农业信息网”服务品牌,完善提升11个设区市的市级区域性农业网站,重点扶植80个县级农业网站创建为特色农业网站。

  开 发四大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实施全省农业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开发全省农业视频指挥平台,尽早覆盖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增强农业部门依法履职的能力;开发 全省农业政务管理平台,推进全省农业政务信息化,促进农业部门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开发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大力推进“12316新农村热线”和“千万农 民短信服务工程”实施,创建标准化服务站,开展“星级”服务,送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实施新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和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水 平,以农民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市场主体为重点,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充实农业专家咨询队伍,增强农业部门自身的 信息化服务力量,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体系保障;开发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产销信息发布、市场波动预警等全程 信息化管理服务,细分农业信息用户,围绕粮食生产群、菜篮子产品群、农资群、农业专家群、农民合作社群,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分析、发布相关信息,搭建 交流平台,实施个性化的深层次服务。

  1.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推进200个基层农业执法机构全部实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达到90%以上,农业执法体系更加健全,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合法有序,农业执法监督更加有效,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将农 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项目体系建设,加大对基层农业部门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经费支持。每年省财政投入1200万元,支持40个县(市、区),用于 改善交通、通信、信息交流、取证和快速检测等设备,完善执法手段,增加执法装备。通过4-5年的努力,使全省县级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实现规范化建设要 求,推动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深入开展。

  强 化农业行政服务窗口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服务窗口联动体系,完善服务手段,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行政审批、信息查询、信访接待、政务 公开等服务内容的三级联动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总投入3720万元,为1个省级、11个市级、172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行政服务窗 口联动体系配备计算机、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软硬件设备和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为农民提供服务,为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紧 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提高单产的思路,重点在全省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 技推广服务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仓储物流和粮食加工能力等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仓储条件配套,区域化、规模 化、集中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和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带的形成。

  强 化惠农政策落实。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具购置、最低收购价等扶持政策,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措施对粮食生产的 推动作用。努力推进良种补贴政策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相挂钩,发挥补贴政策带动科技推广的作用。引导农机企业参与补贴市场竞争,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落到农民 手中。

  提 升耕地产出能力。以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结合落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 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稳定提高耕地持续产出能力。重点开展平整土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秸 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

  推广优质高效品种。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专用的小麦品种,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品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张杂谷”等耐旱谷子新品种。

  普 及先进种植技术。研究集成一批高产、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栽培技术。重点推广玉米合理密植、适时收获技术,小麦精细播种、播后等技术,推广粮棉间 作套种和麦茬棉苗移栽等栽培模式,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入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农技推广 新机制。

  提 高机械化水平。重点解决玉米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鼓励农民购置玉米收割机和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促进玉米收获机械总量快速增加,玉米机收水平实现新 突破。推广应用谷子种植机械,增加深松联合整地机、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振动深松机和夏玉米深松精播机等大型、高效、联合作业机的数量。

  抓 示范强带动。以区域化优化布局、高起点规划为核心,以24个示范县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设施生产和优质精特绿色有机蔬菜。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距离中心 城市较近的示范县,标准园建设与观光休闲农业相结合,促进蔬菜生产、农业观光和休闲采摘配套发展。积极发展芦笋和食用菌等新兴产业,扩大基地规模。

  上设施扩规模。以设施蔬菜为主攻方向,优化设施结构,创新设施模式。以提高抗灾能力为目标,推广高标准钢筋水泥骨架的优型棚室,加快旧棚室改造,提高棚室采光、蓄热、通风等性能和抗灾能力。引进开发蔬菜生产、加工包装新装备,提高蔬菜加工储藏运输能力。

  创品牌提档次。全面开展产地环境认定,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继续支持“三品一标”认证、注册“统一标识”和“集体商标”,积极推荐申报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选择一批蔬菜著名商标、知名产地标识进行重点培育和宣传推介,提高品牌蔬菜的影响力。

  健全网络壮龙头。发挥河北省蔬菜行业发展联合总社的统筹协调和服务功能,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开通“电子商务”和“网上配送”网站。通过市场运作、政府资助、政策扶持等措施,每个蔬菜大县培育一个运行规范、设施齐全、带动能力强的龙头。

  调 结构促升级。实施“差异化”和“错位发展”战略,实现优势品种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合理布局,实现“四季生产、稳定供应”。以集约化育苗、节水 灌溉、多膜覆盖、土壤活化等10大蔬菜生产关键技术为重点,加大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研发、推广力度,促进蔬菜产业升级。

  拓 市场活流通。大力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建设标准化城市菜市场。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作用,以“农超对接”为抓 手,通过举办蔬菜节、展销会、农交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省内外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经营团体的合作,搞好产销对接。构建面向京津、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 能完善的蔬菜物流体系。支持商贸企业投资基地、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按 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有效供给、农民增收”为目标,实现“六大提升”,即提升畜禽良种化水 平,提升畜禽生产标准化水平,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畜禽健康养殖水平,提升草原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第一主导产业地位,加快畜 牧大省向强省跨越。

  推进“千万吨奶”工程。培育唐山、石家庄、张家口、保定和黑龙港流域“五大奶牛养殖核心区”;利用国内外优质奶牛冻精、性控奶牛冻精和高产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建立1000个高产奶牛群,提高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重点推广良种奶牛繁育和规范化生产技术、生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生态养鸡生产技术、无公害肉羊舍饲半舍饲技术等“十大关键技术”,实现 “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目标。

  推进畜禽污染源治理工程。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方式,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实现粪污“容量化控制、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发展、低廉化治理”的要求。

  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推进草原建设工程。加牧舍饲力度,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强化人工种草、飞播牧草、草地改良等综合配套措施,加快草地“三化”治理进程,实现草畜同步发展,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同步提高。

  以 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以生态健康养殖、渔业资源增殖养护为重点,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构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打造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结合 “三大产业带”、“八大基地”的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100 万公顷渔业水域修复养护工程、 100处渔业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年产 100万吨放心水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年创 100 亿元增加值渔业提质增效工程。

  加 快宜渔国土资源开发。以海洋牧场开发为主要方向,发展立体生态养殖15万公顷、滩贝精养7.5万公顷,实现贝藻轮养、共生互补,促进海域综合利用,削减海 域环境压力,发挥净化水质、缓解温室效应、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环保效能;通过“上粮下渔”、“上果下渔”等形式,发展盐碱地渔业综合开发3万公顷。

  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江豚、海龟、细鳞鱼3个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10个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专项资源养护区20个以上;建设大型人工鱼礁群12处,持续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严格执行休渔、禁渔、渔船“双控”、捕捞许可制度和渔船报废制度。

  夯实养殖业发展基础。按照装备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环境无害化的要求,开发改造 100 万亩渔业基本养殖水面,加快发展设施渔业,推广“外封闭、内循环、零排放”的工厂化养殖模式。进一步加强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发展特色养殖和品牌渔业。整合品牌资源,实施名牌战略。突出唐山“中国”对虾、秦皇岛海参、昌黎扇贝、黄骅海蟹、胜芳河蟹、“两山”甲鱼和冷水鱼等国内外知名产地与品牌,加强规划引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聚集。

  重点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围绕乳品、肉类、粮食、油脂、蔬菜、果品、物流、市场等主导产业,筛选50家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培育、连续扶持,每年力争有1-2个龙头企业上市。

  建设一批亿元以上大项目。发挥环首都和沿海经济圈的作用,推进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落户我省。争取有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和战略支撑项目。重点抓好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尤其是投资5亿元乃至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扶持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抓好30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县),每个示范区(县)建成一个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园区,提高要素集中度和资源集约度,全省建成10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加工产业集群。

  发展一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加 快建设一批加工专用原料基地,重点抓好优质小麦和玉米、绿色果品和蔬菜、优质生猪、奶牛和肉牛等基地的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 准化,保障农产品加工业原料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原料基地面积增加30%,规模化养殖基地增加50%,力争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给率达到 80%以上。

  创建一批知名产品品牌。实 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在种植、畜牧、水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树立品牌建设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品牌建设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质量水平高、生产规模 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坚持围绕品牌产品推动项目建设,围绕品牌企业加强产业协作配套,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重 点培育5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创建产品达到150个以上,努力形成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良好 环境。

  立 足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提高农机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着力推进养殖业、蔬菜、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着力 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推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农机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业机械 化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机装备,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收获机械化,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完善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推广、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研制开发适合我省省情和农艺要求的农机装备,组织引导农民采用农作物品种、播期、行距、施肥和植保等标准化技术,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围 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化植保和以秸秆还田、青贮、压块饲料、生物质能 源为内容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加快发展马铃薯、水稻、花生、棉花以及“张杂谷”为重点的谷子机械化种植技术。

  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培育作业、中介和租赁市场,建设农机维修网络。推动农机跨区作业由“三夏”向“三秋”延伸,由机收向机耕、机播、秸秆还田等多作业环节拓展。

  紧紧围绕不断提高单产和品质,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目标,根据我省自然生态特点和产业需求,构建集良种科研、生产推广、监管服务等协调运行、功能配套衔接的现代种业体系,使我省育种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和种子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完善全省种子质量检测网络。新建种子质量检测与控制站(中心)145个、33个农作物品种综合区域试验站,构建我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体系的骨干网络,使农作物新品种区试工作逐步走向管理科学、严谨,试验结果公正、可靠的规范化轨道。

  扩 大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建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88万亩,其中在小麦主产区建设20个优质专用小麦原原种、原种、良种繁育基地;在春玉米主产区建设5 个优质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在棉花主产区建设4个棉花原原种、原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32个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使新品种展示基地建设以县为单位,覆盖 到全省所有农业县(市)。

  实施种畜禽、水产良种产业工程。建 设国内一流种鸡企业,重点打造华牧、华裕、大午、贝克林牧4个蛋种鸡产业集团,祖代鸡存栏达到20万套,占全国的40%以上;肉鸡以大风、天丰、飞龙3个 肉种鸡育种公司为重点,从国外引进祖代肉鸡30万套,祖代鸡存栏量达到50万套,占全国存栏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以玉田种猪场、京安集团种猪场等为依托, 打造种猪产业;种公牛以省畜牧良种工作站、全农、亚达-艾格威为基础,打造全国一流种公牛站,种公牛存栏270头,年生产冻精500万只。建设2个水产引育种中心;2个国家级水产原种场,9个地方水产原种场;4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6个地方水产良种场。

  支持种业企业发展。重点支持省内现有种子企业、畜禽良种企业的改制与升级改造,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种业企业。新建一批育种创新基地,稳定提高良种供应保障能力。

  提高种业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种子管理与公共服务网络,全面提升种子管理系统种业管理、调控、执法和服务能力,保障新时期农牧渔业生产用种安全。提高新品种对产业的支撑力度和显示度,为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提供良种保障。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计划地开发后备耕地资源,保证粮占耕地面积不减少。抓好地力与墒情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建设500个基本农田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为提高耕地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与高标准粮田建设,完善田间灌溉和除涝体系,建设农业用电设施、农田道路和田间道路林网,稳定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万亩高产示范片。改造中低产田500万亩,其中新增高产稳产粮田300万亩。

  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采取平整土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2012年全省麦田全部深耕一遍,切实增强耕地蓄水保墒保肥能力,稳步提高耕地持续产出能力。

  大 力推进节水农业。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发和节水制度建设,完善农田抗旱节水基础设施、配置集雨设施、补灌设施、土壤改良等。抓好抗旱节水品种、深松更改土、 生物培肥,实现节水增产。重点支持蔬菜节水、果树节水技术推广与制度创新。在制度政策上,以旱涝节水农业公益性为导向,增加基建投资,增加设施农业节水灌 溉补贴、创新农业水费改革机制。

  着力抓好耕地培肥。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加强秸秆腐熟支持,商品有机肥补贴,全面提升土壤质量。全面推进100个测土配方示范点建设,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科学施肥,提高产量,节本增效。

  坚 持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新能源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构建满足河北农村经济发展集开发、建设、推广、使用为一体的新能源体系。建设户用沼气50万户,大中型沼 气工程300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00处,村级物业服务网点3000个;推广生物质秸秆压块炊事采暖炉具30万户,太阳能热水器150万平方米,太 阳灶15万台,推广省柴节煤炉灶50万台。

  推进户用沼气建设。采取“一池三改”、“一池四改”、“一池三改一棚”等技术组合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2010-2015年按照一个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户均5310元的标准,投资建设户用沼气池50万处。

  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按照每个工程200万元标准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00处,大型沼气总池容1000-3000立方米,中型沼气总池容300-1000立方米,配套建设粪污前处理系统、厌氧消化系统、沼气利用系统、固体有机肥生产、储存和运输系统等。

  推进秸秆沼气联户供气工程。积极推广 “三位一体”楼房式联户供气工程和“四合一”别墅(平房)式工程,以不少于1500户为一个单元,每户投资约5000元,建成秸秆沼气联户供气工程100处。

  推进村级物业服务体系工程。按照一个村级物业服务网点总投资约为10万元标准建设村级物业服务网点3000个,包括秸秆沼气原料处理设备、进出料设备、检测仪器、维修工具、场所等。

  推进其他可再生能源建设。推广15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15万台太阳灶、30万台秸秆压块炊事取暖炉具、50万台省柴节煤炉灶。

  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为重点,全面提高农垦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发挥现代农业建设的 示范带动作用。到2015年末,农垦生产总值达到4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农垦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优势主导产业全 方位发展。粮食、棉花产量分别稳定在40万吨和2.5万吨;牛奶产量达到80万吨。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推 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对农垦现代农业扶持力度,设立升级农垦现代企业发展资金,抓好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主的现代养殖示范场,构建保障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长效机制。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形成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

  推进垦区民生的改善。制定促进农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政策。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垦区棚户区改造、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公益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建设规划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着重改善贫困农场基本生活生产条件。

  按 照“持续、协调、循环、再生”的理念,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以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可持 续、协调发展。建成15个循环农业示范区、30个循环农业示范县,建成80个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建立300个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定位监控点;建立农业野 生植物资源信息库,新建8-15个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重点建成3处外来入侵物种预警点;全省20%的建制村建设完成农业清洁示范工程。

  加 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开展资源节约型(节地、节水、节能)农业技术,农业投入品节约控制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和监测技 术,微咸水、咸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生态脆弱区治理修复的生态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推广,促进资源、环境和现代生产要素的优化配 置,实现农业节能减排。

  保护种质资源。建立农业野生保护植物物种、水产种质资源及其近源种的基因库和原生境保护区点,对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名录中的品种和在我省具有保护价值的品种进行搜集、发掘、保护,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支撑。

  实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程。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对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库,开展联合保种选育,加快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搞好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相关资源,以乡村清洁循环工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工程为重点,建设跨行政区域循环农业示范区。

  培 育观光农业基地。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对全省休闲农业园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 生活和农村生态,围绕京津地区日益增长的近郊生态旅游需求,科学规划以京津客源为目标市场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建设集农家游、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 现代农业观光园。

  升 级改造现有农业园区。紧密结合全省优势旅游资源,围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区位布局,对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星火产业园区等进行升级改 造;充分利用燕山、太行山的山区景观资源,近海及城市周边的渔业生产资源,燕赵农耕文化的优势资源,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利用开发建设休闲农业园 区。

  开展创建示范活动。支持地方政府打造各具特色的黄金旅游线路。结合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审,开展全省范围的休闲农业园区示范创建活动,形成休闲农业和农业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产业化水平高、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城乡互动的新格局。

  实 现“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目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主导型发展思路,做到观念先导、政策引导。完善和改革管理体制,做好与其他涉农部门单位的协 调配合,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形成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各涉农部门要努力探索促进农业事业发展的生长点,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管理水平,营造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氛围, 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向“三农”聚集。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突出支持政策的针对性,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注重对主产区、重要品种、关键措施的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以乡村两级为重点着力抓好五大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重点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高效节水灌溉。继 续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把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2011-2012年增加小麦深耕补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 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继续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菜篮子”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坚持把环首都绿色经 济圈产业发展、“菜篮子”、“米袋子”、“后花园”等惠农政策更快速、更直接地落实到基层,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切 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行政逐级负责制和技术首席专家负责制,探索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 重点围绕提出技术方案、实施现场指导、制定应急预案、开展技术培训、宣讲惠农政策等五项重点内容开展服务。突出抓好“百日”科技服务行动、“三夏”科技服 务活动、送科技下乡三大标志性活动。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或产品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的饲养管理技 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围绕粮棉油糖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蔬菜水果标准种植园、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等示范区 (片),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指导服务。集思广益,注重实效,探索开展各类新型科技服务方式。

  充 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深加工为龙头,以市 场需求为坐标,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逐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围绕 市场农业、城市农业、加工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农产品优势产业带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 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支农资金投向以及流转土地分配上予以倾斜,特别是进一步支持对我省 主导农产品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带领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加 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特别是建设一批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把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开发、培育、创建名牌农产品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当地的产业、区位和特色优势,以“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为基础,以创建名、特、优、新农 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以现代农业示范园、科技示范场、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为基本抓手,加快标准制(修)订和 推广应用工作,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强力推进产地认定、“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建设。到 2015年,规划创建蔬菜标准化示范园2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00个、水产健康养殖场150个;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全省产地总面积的50%,认 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60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100家,产品总数达到500个,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达到40家,产品总数达到 150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50件。

  稳 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积极推动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在全 面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基础上,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强化对农 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化、农业综合执法五大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 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促进农村存款主要投向“三农”。逐步创新和完善农业发展投入长效机制、“产、学、 研”结合的科技体制、资源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抓好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确保社会发展的重心向农村倾斜,经济发展的重心向农业倾斜, 利益分配的重心向农民倾斜。

  发 展外向型农业经济,推动“走出去”农业战略的实施。积极参加农业部“南南合作”项目,加强我省农业领域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吸引一批技 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在我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抓好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促进工作,大力开拓农产 品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我省干鲜果、蔬菜、优质杂粮、食用菌、肉制品的出口优势,加强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粮油种植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粮油种植:

  • 下一个粮油种植: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粮油种植 河北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01-06)
    普通粮油种植 科技创新为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加油 (01-06)
    普通粮油种植 全国农技中心:2023年聚焦“三扩三提”重心向… (01-06)
    普通粮油种植 油脂油料有望2023年供需两旺价格中枢下移 (01-06)
    普通粮油种植 各地加强田间管理 确保冬油菜安全越冬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新疆启动重大科技专项 努力把新疆打造为全国油…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新疆重大科技专项启动 努力把新疆打造为全国油…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油菜籽行业专题研究:油菜籽简介及期货价格研…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食用油行业现状困境及破局之道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农业补贴申请】部分补贴——强农惠农政策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2023年广州增城区水稻机种作业补贴政策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中国水稻所胡培松院士: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 如…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农业农村政策】怀远县关于2022年种植稻谷规…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农村种植水稻有哪些补贴?2021年水稻种植补贴…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密集恐惧症患者“慎入”这些照片让人看了当场…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绿色种养——惠农送种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2022年花生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分析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2022中国花生市场现状分析 国内花生市场发展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湖南油茶智能网-唐小平之油茶产业的发展 (01-05)
    普通粮油种植 我国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35万余份 202…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