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内衣狂txt下载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湖盆区耕地历来是玉溪市发展现代农业条件较为优越的区域,在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的共识之下,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势在必行。
在杞麓湖的湖盆区,一批新型农民、农业投资人、农业企业、社区等对绿色高效农业展开了积极探索,“零排放”的现代设施农业大棚、亩均产值达5万元的“三零蔬菜”种植区、农旅融合发展……一场传统农业向绿色高效农业的蝶变正在酝酿。
用“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来形容玉溪的气候并不为过。在优越的气候条件下,我市形成了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种植、天天都有蔬菜产品上市销售的特点。
尤其是通海县,蔬菜种植水平高,蔬菜产业链完备,专业服务团队齐全,成为云南省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的蔬菜集散地。通海蔬菜主要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130多个大中城市,还出口东南亚及中东、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甚至拥有泰国花菜的定价权。
2022年,通海蔬菜种植面积达29.73万亩,总产量达118.35万吨。作为一个人均耕地不足0.7亩的蔬菜种植大县,通海蔬菜绝大多数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种植,具有亩产值高、菜农收入高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土地耕种强度大、复种指数高等问题。
由于主要农业区域处于杞麓湖湖盆区,要保护好杞麓湖,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势在必行。近年来,一批新型农民、农业投资人、农业企业、社区等着力探索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期望做到湖泊保护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5月25日,记者来到通海县杨广镇凤麓社区一个占地30亩的“一县一业”示范点,该示范点今年4月10日在大棚里种上螺丝椒后,短短一个多月已长了1米多高,上面挂满了嫩绿的辣椒。再过不久,辣椒苗长到2米多高便可封顶,预计6月上旬可采收,一直能采摘销售到明年3月底。
2019年,在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名单中,通海县入列蔬菜产业示范县。按照政策,省财政每年给予示范县3000万元支持,连续支持3年。其间,通海县建设了一批示范点,发展设施农业,探索建设有机蔬菜种植示范点。凤麓社区这个30亩的基地便是示范点之一,30多岁的普扬平负责承建工作,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段金辉负责设计指导,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项目如期完成。
如何让建好的基地发挥出示范作用?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段金辉和普扬平统一了意见:由于示范基地位于杞麓湖湖盆区,距离杞麓湖的直线距离不到几公里,为了保护杞麓湖,农业基地必须实现种植污染零排放。
为达成这个目标,基地从荷兰引进水肥一体智能设备,建立了区域性智能滴灌系统,并根据基地小型气象站和大棚内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提供的数据,把水肥混合液体通过管道精准输送到植物根部,实现节水、节肥目标;通过管道铺设,达成尾水回收、二次利用,实现污染零排放。为了达到绿色种植标准,在农业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开展蔬菜营养配方研究,用进口椰糠替代传统土壤。
记者在种植区看到,6米多高的蔬菜大棚里,侧面有边窗,顶部有天窗,地上排列了不同的管道。工作人员许家已介绍,水肥生产车间生产出来的水肥液体通过管道供给农作物,农作物吸收剩余液体通过过滤池进入循环利用池可再次利用,在节水、降低化肥农药成本的同时实现了零排放。此外,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设施设备,可根据不同时段大棚内的温度,“指挥”大棚天窗、边窗自动开关。系统会根据植物生长周期自动给水、配肥,进行智能灌溉、施肥,让农作物有光照、有风吹,既能“吃”好,也能“喝”足。由于全套智能设备的引入,30亩地日常管护只需2名工人,只有在采摘期或农忙季才需要额外增加工人。
记者走访多个种植基地后发现,建现代化、智能化农业大棚是很多种植大户和种植企业的标配,这些农业大棚亩均投入从几万元至30万元不等,几乎都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先进的种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避免了农业尾水污染。
在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的蓝莓试验试种大棚基地,一棵蓝莓幼苗,仅1年时间就能长得比人高,可实现当年种植、当年采果。技术员张甫介绍,公司蓝莓大棚的亩均投资额为9万元,整个基地采用无土栽培,幼苗直接栽到基质盆中,每天进行10至20次不等的自动滴灌,这种精细化的管护模式是传统农业没法实现的,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预计不到两年就可收回投资成本。
玉溪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5日,玉溪种植业亩均产值达1.3万元,为全省最高。而在记者走访的智能大棚里,亩均产值超过10万元的农业大棚屡见不鲜,节水、节肥、农业尾水零排放是这类设施农业的共同特点,较好地契合了“三湖”区域发展农业的基本要求。
节能减排又高效的农业大棚,被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农业企业、投资人和种植大户等群体看好。然而,对广大从事农业种植的散户来说,面对亩均动辄一二十万元的投资,加上不可控的风险,以及零星难以连片的土地,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
在一次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访谈会上,通海县里山乡五山村一种植户介绍,在农科人员的技术指导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他家种植的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不使用激素的露天菜,亩均收入一年可达5万元以上。这种露天菜如今在当地有了一个新称呼——“三零蔬菜”。
近两年来,“零农药、零化肥、零激素”的“三零蔬菜”,在通海县湖盆区不断扩展。通海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的刘发伦在其发表的《发展“三零蔬菜”,开辟中医农业新路径》一文中介绍,这种种植方法将中医原理和方法用于农业领域,以生态协调型农业理论为技术支撑,利用动植物、微生物间相生相克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既修复和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种出了安全、绿色、高品质的蔬菜,有效实现了餐桌安全,破解了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土壤板结和增产增收等难题,促进蔬菜种植向绿色有机、高端高效迈进。
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是我市最早探索“三零蔬菜”种植的农业企业。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军介绍,为提升露地蔬菜的品质,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土壤修复、改良,打造30亩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残降解、种植技术研究等,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在农田里重建生态平衡系统,建立全新的管理技术体系,种出274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的优质农产品。2022年,公司销售额达3.6亿元,预计2023年会略有增长。
去年底至今年初,该公司“三零蔬菜”基地的豌豆尖卖得比肉贵,这一现象被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公司与百果园、云海肴、海底捞等购买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以需求侧指导种植端,不但为购买商提供了品种丰富、优质优价的蔬菜,还给种植户带来了稳定的销售收入。
目前,该公司年加工蔬菜量达10万吨,其中出口量占85%。公司备案出口原料基地面积达2.1万亩,绿色食品认证作物种植面积1.56万亩,近2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拥有5个冷链物流中心,库容共5万多立方米,形成了“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的“公司+新型主体+农户”的种植合作模式。
此外,注重研发投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获取专利收入亦是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近年来努力的方向。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虽小,却是植物生长的“内因”。公司十分重视“芯片”工程,在新品种的选育、扩繁上下功夫。技术研发人员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从日本引进“青首萝卜”,每亩需要支付700元的种子费。直到2016年,公司的“秀山萝卜1号”研发成功后,每亩仅需种子费70元至90元。近几年来,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投入到研发上,建立专家工作站,在作物的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拥有40多项专利,培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种子。
出色的繁育新种子能力,给农业企业、种植户带来回报。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梅介绍,前些年公司从国外引进新品种种植后,要向种苗供应商支付成交额1%的专利费。近年来,公司加强技术研发,培育出“金辉”“金焰”等5个专利产品,这些产品因长势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而受到市场热捧,公司不但不用再出专利费,每年还能从市场收取数百万元的专利费。
曾经的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区,由于地处杞麓湖畔,水利、交通等设施发达,种植条件优越,村里公开竞租的地每年亩均破万元。现如今,80%的居民依旧种菜卖,但其中20%的居民已从农业转向第三产业。
大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赵思旺介绍,2016年全国蔬菜种植的相关会议在通海召开时,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陈锡文来到大树社区,看到当地的蔬菜种植时有感于通海人的精耕细作,曾说“横看竖看都像排兵布阵,像部队首长检阅官兵,这种蔬菜种植模式全世界都看不到”。一语点醒梦中人,赵思旺突然有了发展乡村的另一个思路——建设农旅融合社区,让大家都来观光“像绣花一样种菜”的通海“菜园”。
“我们社区人均耕地只有0.5亩,蔬菜种植已经发展到天花板,一方水土难以养育一方人,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赵思旺在动员会上说。
为了保护好杞麓湖,2019年起,大树社区每年种植60余亩水稻,稻田里放养稻花鱼,实施水旱轮作。从种菜到种粮,在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大减少的同时,每亩田地的产值势必减少,但赵思旺却在谋划一盘大棋。当年“十一”黄金周前后恰逢水稻收割完毕、稻熟鱼肥之际,大树村首届“摸鱼节”活动也开始了。据赵思旺介绍,2019年首届摸鱼节,约有6万多人次游客来到大树社区,吃农家菜,摸稻花鱼,赏田园风光,一时间,大树社区成了热门景点。10月3日摸鱼节开幕当天,客堂里摆了420桌“八大碗”供各方来客享用,各家各户更是摆了1400多桌酒席接待自家的亲友。当晚,意犹未尽的游客留宿县城,第二日逛古城、爬秀山,体验通海独有的小城生活。“那两天,县城的客栈、宾馆都是爆满的。”赵思旺说。
在大树社区,农旅融合的思路得到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近年来,社区启动实施田园风光综合体项目,水旱轮作种植稻谷、开挖赵家大沟等都得到干部群众的支持。大树社区共有4254人,有2700多人义务参与了赵家大沟开挖。社区居民纷纷参与到轰轰烈烈的环境整治工作中,房前屋后的杂物能丢则丢、能卖则卖,空地实施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建设停车场,路宽的区域规划了停车位。各小组将使用率不高的客堂纷纷出租,培训学校、餐馆、超市等纷纷入驻。截至今年5月,社区有13个烧烤店、14个超市、8家餐饮店……
现在的大树社区,集体经济首先吃上了“旅游饭”,社区干部和部分居民成为电瓶观光车驾驶员,每天都接待游客环游杞麓湖。变宽的赵家大沟可以去划船,游客徜徉其间赏稻浪、观鱼虾、看蔬菜。
去年9月,大树社区推出“环湖观光一日游”和“半日游”项目。其中,“一日游”每人收费60元,含秀山景点门票、电瓶车环游杞麓湖一圈、赵家大沟游船体验和两餐“五荤五素”的自助餐;“半日游”每人收费30元,可乘电瓶车环杞麓湖游览一圈,品“五荤五素”自助餐一餐。
上述游览项目推出后,平均每天有200余名游客到大树社区观光休闲,品尝当地农家特色美食。傍晚时分,大树社区的文艺队登台表演,烧烤店生意兴隆。今年清明节和“五一”假期,大树社区推出每桌336元的10人桌餐——“八大碗”,黄金蛋饺、腌菜扣肉、干辣椒炒腊肉等特产菜品让游客大快朵颐。
而“摸鱼节”则成为大树社区“十一”黄金周的固定节目。记者到大树社区采访时,恰逢全省农业农村局的相关会议在通海召开,参会人员到大树社区观摩蔬菜种植,听取农旅融合经验介绍。电子大屏幕播放了大树社区近3年来国庆节期间“摸鱼节”的纪录片,大家看到农田里欢快捉鱼、抓鸭子的场景时开怀大笑。
5月中旬,大树社区居民李应祥悠闲地坐在自家开的超市里等顾客上门,一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样子。李应祥家的3亩地以亩均7000多元的租金出租了,他在村里开了超市,妻子则开了个服装店,有两个孩子的他近几年也盖起了两幢新房子。
开起超市后,李应祥希望更多的人来旅游。因为仅靠本社区的人养不住那么多铺子,还得有游客来。外来人一多,购买力才强,超市的生意才能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