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壳都市雷吉欧斯sf一棵杉木,一个。在福建顺昌县,富屯溪北岸的山坳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坐落于此已有68年。
全国第一个杉木优树收集区、第一个杉木无性系嫁接种子园、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国家林业科技园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第一个杉木第4代种质资源库、全国唯一“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
68年来,洋口林场创造了“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洋口”的林业科研奇迹,演绎了“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的“洋林精神”,被誉为“中国林木育种的发祥地”和“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
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不仅是优质的建筑用材、装饰用材,也是优质的纸浆用材。
建场初期,林场上下抱着“一颗红心一双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信念,遵循“艰苦奋斗、勤俭办场、因陋就简、先生产后建设”的宗旨,立下“大干三年、绿化全场”的决心,向荒山野岭宣战。短短3年时间,建设了8个工区和1个采伐分场,绿化了4.1万亩的宜林荒山。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基础,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
林场很早就意识到良种造林的重要性。建场伊始,林场就确立了“科技立场、科技兴场”的定位。
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林场把目标定在向杉木要产量,尽快绿化闽北山区上。1957年,林场创始人阮益初等人开始了造林密度试验。
1959年,我国杉木育种先驱南京林业大学陈岳武教授来到福建,与林场一拍即合,组建了第1代科研团队,开展杉木良种选育,通过遗传改良,实现杉木速生丰产,开创全国杉木良种选育先河,也拉开了第1代杉木育种科研的序幕。
陈岳武进山入林,两年内足迹踏遍闽北深山,从近万株野生杉木中,理想地挑到了136株优良母树。他亲自摘球果、挑穗条,精选出160斤精华种子进行播种,连续3年几乎是寸步不离。
为了寻找最好的种源,科研团队先是踏遍闽北山区,后来又远赴四川、贵州、湖南等林区选择优良杉木母树。一路风餐露宿,不怕山高路远、不惧野兽出没。哪里最原始,就往哪里去;哪里有杉木,就往哪里钻。
采穗嫁接、杂交制种、子代测定、观测记录……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科研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1966年,建起了全国首个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培育出的第1代杉木良种产量提高了15%-20%,为杉木育种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陈岳武在洋口林场主持的科研成果《杉木第一代种子园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林业系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一等奖。
遗憾的是,他未能亲手接过这份荣誉。1985年,年仅50岁的陈岳武积劳成疾病逝,按其遗愿,他的部分骨灰就埋在了他深爱的洋口林场。
陈岳武的墓志铭凝练了他为杉木良种奔忙的一生:“主持育种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与林场合作……直至身患重病,仍坚持来闽工作,为我国、我省林木良种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在野外开展科研,危险状况时有发生。”林场原副场长余荣卓回忆道,“1983年,施季森教授带领团队上山搞科研,突然山洪暴发,南山道路中断,30多人被困山中30多天。存粮全部吃光了,一撮米煮一锅粥,端起碗都能照见人。没有柴火烧饭了,只好将工区旧食堂、旧仓库的房梁拆下来烧,最后实在没得吃了,只好到地里刨喂猪的萝卜煮来吃,一嚼一口渣。此外,遭遇雷击,被各种毒蛇、毒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
在“洋林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洋林人夙兴夜寐。终于在2022年,林场率先高质量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杉木第4代种子园,这标志着我国杉木第4代遗传改良研究进入新的征程。
洋口林场杉木育种科研从第1代发展到第4代,逐步攻克产量、质量、推广和抗病虫害等问题,构建了完整的第1至4代杉木育种群体,成为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杉木种质资源库。
以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为基础,洋口林场研发推出的“洋林”牌系列良种,生长快、材性优、抗病害、产量高、营林成本低。建场以来,累计生产杉木良种4.9万公斤,培育苗木60多亿株,向江西、广东等15个省区持续提供良种,累计推广杉木造林3000多万亩,由遗传增益产生的经济价值达两千亿元以上。
如今,洋口林场第4代杉木育种科研团队正接续攻坚,先后完成了13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随着分子标记、定向杂交、太空诱变等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杉木育种也迈上新的高峰。
“当前,我们正在构建杉木第4代育种核心种质群体。目标是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抗性更强。”林场科技科科长、正高级工程师叶代全说,“第4代种子园建园无性系的筛选实行‘病虫害一票否决制’,全面提高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材积遗传增益5%~7%,木材密度增益1%~3%,抗逆性与适应性将明显提高。”
为破解“爬树工人难、采种成本高、安全问题大、采种净率低”等问题,林场正在建设“高产化、果园化、花园化”的新型“三化”杉木第4代矮化高产种子园。“通过树体调控技术,将母树高度控制在2.5米左右,实现‘站着也能采种’,产量提高3~5倍,为全省种子园建设提供新技术、新经验、新模式。”叶代全解释道。按照计划,第4代种子园明年就能迎来初产期。
福建省杉木第4代种子园建设也在加速进行。日前,175个杉木建园无性系、共计5000多根优良杉木建园穗条,从洋口林场批量运往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光泽华桥国有林场、三明将乐国有林场,标志着杉木第4代种子园“开枝散叶”,首次在省内推广。目前,全省已建设杉木第4代种子园超200亩。
在科研育种道路上,林场68年如一日。为了构建更完整的杉木种质基因资源和育种群体,进一步丰富育种资源,在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省林科院的强大科技支撑下,洋口林场杉木科研育种团队持续开展我国杉木全分布区野生与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利用研究,叶代全带领科研人员准备赴陕西、河南、重庆等省区开展科考工作。“今年拟新扩充嫁接杉木基因资源80份以上。”叶代全说,今年已开展选优并收集杉木第4代杂交和单亲子代优良种质材料153份,收集越南种源17份,为杉木高世代育种研究奠定丰富的种质材料。
随着4代杉木的成熟,第5代育种研究已“在路上”。2023年以来,林场先后自主开展交配设计和实施杂交制种96个组合,涉及矮化抗病、速生耐瘠薄、油杉、青杉、垂枝杉等8个基因型,自主选育两批优良杉木无性系43个,充分利用亲本杂交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为开展杉木第5代育种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而在森林抚育方面,林场注重“良种良地良法”有机结合,通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带动,坚持科学造林,培育优质健康高价值林分成效显著。林场生产科科长范福金介绍,目前,林场乔木林分单位蓄积比福建省属国有林场高出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对洋林人而言,沿着先辈的脚印持续推进杉木种苗科技攻关,让培育出的杉木种苗生长更快、材性更优、无惧病害、营林成本更低、产量更高、市场价值更高,就是他们追求的新质生产力。
作为福建省林业局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现今经营区涉及2个县区,15个乡镇,42个行政村,现有经营区总面积10.53万亩,森林覆盖率92%,活立木蓄积127万立方米,年产杉木良种苗1000多万株。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洋林精神”指引下,一代代洋林人接续奋斗,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淬炼提质,让这所“老”林场焕发出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为杉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植入基因科技“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