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罗苹果社区临近春节,天气依然寒冷,但一走进南和县郝桥镇大林村的标准化蔬菜种植大棚,扑面而来的暖风和绿油油的蔬菜让记者仿佛置身在春天中。在董谦的南和县芝兰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工人张小磊正把一箱箱的天花粉包装整理好,准备发往广州。
临近春节,天气依然寒冷,但一走进南和县郝桥镇大林村的标准化蔬菜种植大棚,扑面而来的暖风和绿油油的蔬菜让记者仿佛置身在春天中。红红的西红柿、顶花带刺的黄瓜正沿着搭好的架子生长,水灵娇嫩,生机盎然。
大棚的主人、弘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弘健正蹲在黄瓜架下察看长势。看到记者进来,他急忙拍拍土,走上前来,握住记者的手,喜悦地说,再有几天,这季菜就该上市了,价格肯定比前几季又能多收入好几倍,走标准化种植,开拓新的销售模式,让他们的蔬菜“身价倍增”。像这种个大、红透的特供西红柿,一斤就可以卖到8元钱。
8元一斤的西红柿,是怎么长出来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了解到,他们靠的是智能标准化种植。潘弘健打了个比喻,他们的整个大棚就像个工厂,一套标准化控制系统控制着温度、湿度、光照和肥料,植物始终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货好还要会吆喝。我们除了搞市场批发外,还采取了销售直供模式,直供单位,直供家庭。这种新模式实行后,销量翻着跟头往上走。”在一旁的公司总经理张永孝补充说。
据了解,这家公司拥有蔬菜基地2000余亩,蔬菜大棚300多个,一年产值超过350万元,主打蔬菜西红柿平均亩产2.5万斤,黄瓜平均亩产5万斤。他们用新技术和新思维带头实践农业的供给侧改革。而在距离大林村不足2公里的北葭村,卖了9年药材的大学生董谦也一改过去的销售模式。
在董谦的南和县芝兰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工人张小磊正把一箱箱的天花粉包装整理好,准备发往广州。“以前主要是传统的销售模式,现在是线上线下互动模式销售,微商、天猫、淘宝是我们的主要销售渠道。”董谦说,这些都是买家通过网络下的订单,透明度高,买家信任,当然利润也高。去年,他们基地的3000亩天花粉亩产值达3000多元,收入是传统种植作物的2倍多。公司现在发展了天花粉、板蓝根、杭白菊、葛根、荆芥等10多个种类,建成了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年销售额达1.5亿元,带动了当地5000余名农民就业致富。
记者了解到,南和县作为传统农业县,一方面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提升农业效益。另一方面引进工商业资本、吸引大学生种田、强化精品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开花结果。
为了给两名重病孩子筹集医疗费,石家庄玫瑰公益群的爱心网友们在市区设置了3处摊点,义卖各种农产品,欢迎广大爱心人士前来购买。
记者从唐山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今年唐山将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水平,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开办网上唐山特色农产品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