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破解三剑式近日,笔者来到甬江街道蔬菜种植基地,看到绝大部分蔬菜地已经被大棚覆盖,部分下种早的大棚里已经是郁郁葱葱。田间干活的菜农很多,他们有的忙着下种栽菜苗,有的忙着收割成熟的蔬菜。
劳作之余,菜农们便几个一起围在地头,一边抽烟喝水,一边讨论起蔬菜种植情况和种植技术,交流种植经验。
脸庞黑里透红、年近五十的台州三门籍菜农苏元广,来甬江蔬菜基地种菜已有十多个年头了,被大伙儿称为“种菜专家”。说话耿直而又有几分儒气的他,算得上菜农中有文化知识的新型农民。“我来畈里塘村种菜已经17年了,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也晓得当地人喜欢吃什么品种的菜,这几年来阿拉种菜心里更有底了。”看着长势喜人的青菜、萝卜、青瓜、番茄等蔬菜,种植户们热烈地交流开了。
“眼下要抓紧培育秧苗、翻整土地,开春种植用的农资产品也要准备充足。”苏元广一边说一边指着湿漉漉的田块提醒其他菜农,“近来雨水较多,地里还要注意通沟排水!”
说起自己的“种菜经”,是苏元广最为得意的。“这两年来我在大棚里装上害虫性诱捕器后,效果非常好。往年从5月到9月,每十天就要打一次农药,现在只需一个月打一次,种菜成本比以往每亩降低两、三百元。”苏元广喜滋滋地指着一个蔬菜大棚说,“我承包约20亩地,每年净收入10多万元呢!”
菜农何贤如也是来自外地,去年种了番茄、茄子、青瓜等蔬菜,全年收入7万多元。“近年来,我还在村里的远程教育网络上学到了病虫害防控新技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不仅省钱还环保,真是一举两得啊。”何贤如说,他还学习了新方法,将种在棚内的青瓜,用尼龙带子从钢架上垂直吊下来,这样种出来的青瓜不仅条直,而且上下果实一致,采收期长,改变了通常用的小竹塔青瓜上直下弯,卖相不好的弊端,深受市场的欢迎。
日前,当笔者来到慈城镇白米湾村种粮大户曹建君承包的农田时,只见这位种田能手正手握一柄锄头沿田埂检查春花田,发现周边田间有杂草滋生,便驻足下田,或用手拔,或用锄掘……
曹建君告诉笔者,经常下田头除草、整地,是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这样做既可防止莠草对农作物的侵害,又可顺便观测农事。近段时间阴雨天气可能增多,他在家里坐不住了,联系了几个帮手开始为农田开沟排水。
“春耕生产快要开始了,得抓紧时间做好备耕工作。”曹建君说,今年他打算种植1050亩水稻,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目前,他已购进了尿素、碳铵、过磷酸钙等三种主要化肥,其他农药、农膜和种子等各类备耕物资也已备足,眼下正在赶紧做好农田整理、机械设备保养等活计。
在谈到种田的收益和前景时,曹建君笑了。他告诉我们,现在他拿到手的各种补贴加起来每亩在200元左右,“不用缴农业税,还能享受这么多的补贴,今年我又要好好地干上一年了。”曹建君说,除了有补贴,各级农技人员也经常上门给他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难题。“这不,这两天区里的农业专家、农技干部正与我联系,向我介绍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呢。”曹建君笑着说,所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据曹建君介绍,为使种田有更好的收益,前不久他投资30万元造了晒场、建了仓库,还新买了农机,这样一旦再遇到恶劣天气,他也能够做到“颗粒归仓”,种粮收益将大为提高。
“除了侍弄自己的1000多亩田,我也得操心合作社里的事。”曹建君说,现在他还担任着慈城镇兴谷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的主要职责就是更好地服务社员种好粮,增加他们收入。“现在开春了,日后的一段时间里,合作社将向连片种植区域内的农户提供备春耕全程机械化服务,解决单家独户种粮效益低的问题。”
前天下午,洪塘街道西江村村民刁国栋的葡萄地里,几个农民正在抓紧栽种新苗和覆盖薄膜。
“前几年葡萄、梨头效益不错,所以今年又增种了10亩葡萄,到明年,这些秧苗就能成熟结果了。”刁国栋扳着手指说,算上租金和人工、苗木、肥料等费用,一亩地成本在1.3万元左右,种得好的话,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1996年,刁国栋开始种植黄花梨。“起初也是实验性质一样的,看看别的村里其他人都不种水稻改种黄花梨,自己也想试着种种看。”从十几亩黄花梨、再到十几亩葡萄,现在刁国栋已经是洪塘街道的水果种植大户,他家一共种植了80亩葡萄和60亩黄花梨,工人也雇了10多个。
“去年葡萄每亩大概有1万多块的收入、黄花梨每亩也有6000来元,应该说效益还是不错的。”刁国栋告诉笔者,要想有好的收益,从开始的选苗、覆膜、搭建大棚、施肥,到最后的采摘,一个个环节都要把好关。现在,他正在联系农资商店,准备订购优质的肥料和农药,“开春以后,梨树要开花了,葡萄也将出芽。到时候打药、除虫都得跟上去。”刁国栋说,这是一个保障,只有品质上去了,销路才会好,否则不仅会白忙活,而且还会亏本。
刁国栋说,为了帮助水果种植户更好地培育果实,街道每年都会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到田间地头给农户讲课,分季节、分农时地教授种植技术,一心想要种好水果的他每逢讲课都会积极参加。“专家讲的东西就是我们平时在地里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每次我都很喜欢去听。听了以后也改变了以前不够科学的种植方法,所以现在我家的葡萄和黄花梨长势都很好,口味也提高了很多。”刁国栋说,听说今年街道准备辅助种植大户申报无公害产品,如果能申报成功,这无疑又是一个利好消息。
昨天,在庄桥街道西卫桥村田头,菜农陈富余在一片菜田里忙碌着。只见他揪住大把的叶子,脚下一使劲,一株肥硕的莴笋就捏在手中,大棚内弥漫着一股新鲜蔬菜的香味。“每天三点钟运到批发市场,春节开始到现在,一天没歇过……”满头大汗的陈富余说着话,却一直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老陈老家在台州三门,在庄桥街道西卫桥村种田已经有12个年头了。虽然经营的蔬菜田有13亩,在附近也算是大户了,但他却一直嚷着要多包些田。“城郊蔬菜不愁卖,有田就能生财。”他不断地捋去莴笋的残叶,“收完莴笋种番茄,收完番茄再种青菜,一亩地净赚一万多。”
站在田间放眼望去,这里几乎没有一块冬闲田,连绵的大棚如一朵朵绽开的白莲花,点缀着绿野。老陈说,城市里反季节蔬菜货少价高,现在他的大棚面积有6亩多,为此还专门买了一台大棚作业机,今年想把其他的露天田也全安上大棚,这几天材料都准备齐了。“这两年农膜、农药、复合肥价格涨得厉害,要说今年的心愿,就希望种田成本不要太高。”他说。
大棚外,老陈的妻子正推着小三轮走在田埂上,车上是新买的生活用品,她刚从镇海骆驼卖菜回来。老陈说,之所以要去菜市场设摊,是因为那里的零售价远远超过批发价。“我们的青菜批发价与菜场的卖价相差这么多,中间环节肯定出了问题。”他说,为了多赚些钱,夫妻俩只能分工协作,比以前辛苦了很多。
然而,老陈对蔬菜批零价格的巨大差异并不看好。他觉得,长期这样下去,“肥”了一小批人,却损害了大批菜农和市民的利益。“去年,国家也出台了稳定物价的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落实。”他说,这几天附近菜农在忙完一天活后,都会聚在一起,说的最多的是大家联合起来,雇人直接进驻菜市场或者超市,虽然方法显得“原始”,却很实用,菜农能赚得多些,也能让市民吃上价廉物美的新鲜菜。
采摘完一畦地,陈富余洗洗手,拿起简易房内的一本“台账”,埋头开始记录。“台账”上全是些数字和简短留言,让人摸不着头脑。“你们看不懂,我心里明白着呢!”老陈有些得意,他说这本“台账”有两个内容,一是记录每个蔬菜品种的数量、播种和移植时间、施肥情况;一是记录市场内蔬菜的销量、价格以及心得。前者是为了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后者则是为了能以销定产,合理安排农事。“科学种菜会有好收成,做个田老板挺好!”老陈乐呵呵地说。
近日,笔者来到慈城虹星园艺中心,看到花农们有的正忙着为杜鹃、冬青等花木修剪整枝,有的在向停在一旁的卡车上装载盆景。
“近来我们生意很好,今天又将运出去七、八百盆呢。”刚接待完客商的园艺中心总经理邵秋良看到我们时是一脸的笑容。据他介绍,去年,他们微型盆景的销售非常不错,“去年一年,我们销售盆景的数量达20多万盆,其中外销增加了10%,而内销也增加了两三成。”邵秋良笑着说。
为什么“小盆景”销售这么旺?邵秋良说,调查、研发、品质,是虹星村盆景销售坚挺的“法宝”。虹星园艺中心所在的虹星村花卉苗木种植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最初村民跟随全国种植盆景、苗木的热潮,由于盲目的跟风,导致不少村民亏了本。吸取了教训后,许多村民对于种植更加趋于理性。在走访中许多花农表示,因为微型苗木的利润比较薄,因此要盈利就必须摸准客户的需求、市场的需要。
“这是我们前几年领出的出口欧洲的‘通行证’,有了这张证书就是对我们产品品质的认可。”邵秋良向我们展示了2008年拿到手的MPS认证证书。作为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微型盆景出口基地,虹星园艺中心是我市唯一一家同时取得我国进出境检验检疫局批准的盆景出口许可以及MPS认证证书的企业。
“有了这个证书,我们的微型盆景可以直接在意大利、法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生产销售,花卉苗木产品出口销售的路更宽了。”邵秋良介绍说,去年,一个荷兰客户就是因为公司有MPS认证证书,向他们下了订单,这一单就为他多挣了20万元。
“又一个春天到了,今年的‘花市’肯定会更好。” 邵秋良表示,今年,他们还将在盆景的种类以及销售产品的范围上进行更新和拓展,增加花卉苗木出口新产品。同时,还将在种植盆景的基础上,种植花卉苗木,让绿化苗木也能出国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