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stlyimagecache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021年3月5日,习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我刚来林场的时候,这棵树还是五六厘米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今年62岁的贾克利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的一名护林员。参加工作42年来,贾克利几乎走遍了林场的每个角落,护林脚步从未停歇。
像贾克利这样扎根北疆大地的林业工人有很多。从培育小树苗到守护参天大树,他们用坚持不懈换来当地的绿色发展。“只要我身体能行,我会继续管护下去,争取把林场建设得更加美好。”贾克利说。
造林种草,种苗是关键。内蒙古是“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唯一全覆盖的省份,也是种苗需求量最大的省份。“今年国营新华林场推进保障性苗圃工程500亩,能够保障当地‘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的用苗需求,持续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绿’。”国营新华林场副场长葛文斌说。
治沙不仅要种树,也要固沙,固沙才能保证刚栽种的树苗不被流动沙丘迅速吞没。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副主任徐蓓介绍,大面积铺设稻草方格沙障是常用的防沙固沙措施之一。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当地铺设方格沙障,防止沙漠东移,保护河套地区生态安全。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一场科技治沙、防护农田的战役持续进行。
“磴口县内沙漠面积占比超七成,农田防护压力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研究员王志刚说,农田防护林主要用一些高大的树种通过“窄林带、小网格”的模式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农作物不受较大的气象灾害的影响。为提升农田防护效果,科研人员反复试验,选育出更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沙林杨品种。经过数十年治理,磴口县逐步实现“绿进沙退”的巨大变化。
在科学治沙的同时,内蒙古各地将防沙治沙成效与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紧密结合。
寄生在防沙植物梭梭根部的肉苁蓉有“沙漠人参”的美誉。“1公斤肉苁蓉能卖到30元钱,1公斤优质的肉苁蓉种子能卖到1.5万至2万元。我们把肉苁蓉嫁接在梭梭上,不仅实现了沙漠的治理和生态修复,还带来了经济效益。”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肉苁蓉种植户魏召宏说。
内蒙古是全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永泉介绍,2023年,内蒙古共完成防沙治沙950万亩,实现了“三北”工程攻坚战良好开局;今年上半年,已完成防沙治沙800多万亩,是去年同期完成量的5倍多。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专题更多【习声回响】“绿进沙退”,筑牢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内蒙古是“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唯一全覆盖的省份,也是种苗需求量最大的省份。2023年,内蒙古共完成防沙治沙950万亩,实现了“三北”工程攻坚战良好开局。今年截至6月底,已完成防沙治沙800多万亩,是去年同期完成量的5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