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何市大鱼2009年,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浙江三个合作城市之一,丽水一跃成为全省对接“海西”的桥头堡,奏响了“挺进海西,互融互进”的序曲。
如果说在合作的起步阶段,丽水融入海西的举措还停留在与福州等“海西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在各地成立丽水商会等表观层面的话,那么“十三五”期间,无论在产业对接、招商引资还是城际交流、商贸互动等各个维度,丽水接轨海西的步伐都日渐稳健。
今年9月,衢宁铁路的通车再度优化了丽水的交通格局,也令丽水成为连接海西区和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
从承接长三角的单极增长模式,到海西区和长三角“一肩挑”的双极增长系统,丽水在守住“绿水青山”赢来“金山银山”的开放之路上,不断释放出充满活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探索精神。
在国家大力扶持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丽水榜上有名,曾掣肘经济社会发展的“区位劣势”成功转变为生态优势,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福建省是海西区的主体,这个多山省份与丽水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加快两地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着深刻的共识。
早在2009年,丽水制定融入海西区规划时,就积极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在与福州缔结为友好城市后,丽水设立了驻福州办事处,与福州建立集产业、人文、人才、旅游等全方位的友好合作关系,自上而下地推进丽水与海西区的开放合作。
在位于遂昌县的浙江佳禾竹业科技有限公司里,一条条生产线正不断向外“吐着”重竹地板,同样忙碌的场景,也发生在位于南平市的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这两家相隔200多公里的“兄弟”企业,正用相同的设备生产着同一种产品。
浙江佳禾与福建庄禾能成为兄弟企业,不仅因为它们同为竹地板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因为这两家企业有着共同的创办人和负责人——丽水企业家何品才。
“南平市是我国笋竹主产区,竹木资源丰富,南平市和遂昌县产业关联度高、契合性强,在福建办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何品才告诉记者,丽水成为海西区合作城市后,两地商贸交流变得更加频繁、紧密,南平的帮扶政策掀起了竹产业的发展热潮。
借着当地政策的东风,福建庄禾蓄势起航,成为南平竹产业龙头企业,并在“十三五”期间再获突破——2017年1月,国家林业局、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表彰第三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创新奖”获得者,福建庄禾申报的“重竹板关键技术集成与开发”获二等奖,为行业创新升级注入了“榜样力量”。
何品才在闽投资的成功案例,只是丽水输出特色产业、主动接轨海西区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数万名丽水人在福建从事贸易、汽配、互联网、房地产、茶业等行业,走出丽水、拥抱海西的企业因开放而行、因创新而盛。
为了把丽水在福州的企业更好地组织起来,实现协同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两地合作交流,2017年,原福州丽水商会升格成为福建省丽水商会,目前,厦门、泉州、漳州、南平、三明、龙岩、武夷山等分商会也已相继筹备建立。
“商会升格重建和各地分商会的成立,打开了福建丽水商会工作新局面,为扩大和深化我市与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区经济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福建省浙江丽水商会会长廖洪说。
浙江南部是海西区的北翼,受益于海西区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依托驻地分商会、乡贤和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乡贤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融入海西区的丽水,亟需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对招商的精准度。为破解难题,庆元县在全省开创性建立“首席招商局长”制,聘请在广东、福建等地工作生活的10位优秀乡贤或庆商担任“首席招商局长”,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人脉优势,为庆元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牵线日,在庆元县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庆元县发改局与广州粤旺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农业产业化暨香菇小镇综合开发项目,投资额达10亿元;来自广州润政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志庆与庆元县农业局签订了“庆元大红袍栽培制作及茶文化休闲生态园建设项目”,投资额达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项目都是由庆元“首席招商局长”牵线引进的。
“庆元有着丰富的高山台地资源,生态环境优良,是我心目中发展茶文化休闲生态园建设的首选地。”程志庆说。
因主动接轨海西而获益的案例,在丽水不胜枚举。走进龙泉市查田镇街头桥小微企业园,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生产着新一批竹鞋架,厂房内环境整洁,物料摆放有序,很难想象在短短三年前,这里曾是遍布违建厂房的“重灾区”。
2017年,龙泉以环保督察和“三改一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对这片区块的5万余平米违建厂房进行依法查处,并全力推进标准化小微企业园的招商引资和建设工作。
曾在江西、福建和上海经商的3位企业家在龙泉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回乡投资建起了街头桥小微企业园。根据规划,园区建设面积超过65000平方米,其中投资550万元的A区块项目最先完成建设,并被瓯江源竹木有限公司顺利租用。
面向海西,以商招商、以乡贤招商的工作还在持续开展。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近5年来,我市优质的招商引资项目还有广东贝尔康幼教设施有限公司在云和投资的年产15万套幼教家具玩具生产线项目,中山上元投资有限公司在缙云投资建设的缙云县五金及休闲小微园项目,福建恒兆房地产有限公司在松阳投资建设的松阳县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等。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能否融入,取决于产业上是否能形成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市委党校社会文化教研室主任谢炳麟告诉记者,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丽水完全有条件进一步扩大与海西区农业、工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地处浙南闽北边界的庆元毗邻福建省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2省4县共有21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接壤,近60万群众在此朝夕相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共同的区域发展需求。
“十三五”期间,凭着毗邻福建的区位优势,庆元走出了一条浙闽边界产业抱团发展的新路子。2018年5月,庆元县的安南乡、隆宫乡、竹口镇、举水乡、龙溪乡、岭头乡、江根乡,福建省政和县的岭腰乡、铁山镇,寿宁县的下党乡、托溪乡,松溪县的茶平乡、旧县乡缔结了乡村振兴联盟,在产业兴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随着四县十三乡镇乡村振兴联盟的缔结,一条产业共兴“大走廊”出现在浙闽边界,福建的人流、物流、商流呈现出为庆元所用、所供、所动的局面。
在庆元江根乡青田村,建起了100多亩高山蔬菜基地。当地百姓通过成立农村合作社流转土地,交由相邻的福建人负责种、收、运输和销售等。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5万元。
不仅如此,今年,安南乡旺源恒家庭农场还在政和县岭腰乡建立了20余亩基地,推广红托竹荪、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和日本黄桃、樱桃、黄金梨等高端水果,预计增加两地农户务工收入60多万元。与此同时,庆元还组建了“技能专家讲师团”,聘请了45名福建籍食用菌栽培、林下经济、茶叶制作技能讲师,推动专家互派、技能互享、产业共兴。
在浙闽边界产业共兴的“大走廊”上,龙泉红茶产业与武夷山红茶产业也进入了“喜结良缘”的新阶段。龙泉红茶的制茶技艺与毗邻的武夷山红茶本一脉相承,从2017年起,龙泉多次组织30多家茶叶企业的技术人员赴武夷山知名茶企学习制茶技艺,不仅与外界茶商形成了紧密联动,还打开了龙泉红茶的销售市场。
“随着衢宁铁路建成通车,丽水‘南大门’的交通网变得更加完善,沿线各地有了更多融入海西区的优势,可以通过重点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和关联度高的产业,有力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谢炳麟说。来源:丽水日报记者 付名煜 叶炜婷 吴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