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的陨落 txt9月14日中午12点半,热辣的阳光晒得皮肤刺疼,路上行人稀少。但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汉口江滩里凉风习习,十几位市民坐在树荫下聊天、打盹。正在遛弯的戴女士说:“家里不开空调坐不住,开了空调空气不流通。来江边风大,树多,不仅凉快,还有利健康。”
作为全世界都难以再找到的“浮在水面上的城市”,武汉境内,165条大小河流奔流不息,166座湖泊犹如一块块翡翠镶嵌。
依水而兴、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武汉通过将“水”盘活,为城市探寻降温“凉”方。
水网连通,通过改善水循环,使得清凉的长江、汉江水能源源不断流进武汉的毛细血管,利用温差给城市降温。
“大东湖生态水网”,将东湖、沙湖、北湖、杨春湖、严东湖、严西湖六个湖泊贯通,并通过港渠与长江相连,实现引江济湖、湖湖连通。
历史上,汉阳六湖曾连为一体,至今仍有沟渠“藕断丝连”。如今,汉阳六湖连通工程正稳步推动,从琴断口引汉江水入湖,最后从南太子湖的东风闸出长江,利用汉江冷水源为城市降温。
黄孝河,经府河汇入长江。武汉市正推进黄孝河府河水系与后湖、马家湖、任凯湖、麦家湖、新漖湖、汤仁海、鱼龙湖等湖泊连通。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工程重点子项——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达标排放的尾水也将作为生态补水,源源不断为黄孝河注入活力。
中国市政中南院正高级工程师孙巍说,城市内河(流)组成的水系具备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水的比热较大,在同样吸收太阳热辐射的情况下升温缓慢,水分蒸发时也会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实现城市降温的显著作用。”她说,过去,黄孝河水体曾经面临严重污染,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明显衰减。黄孝河治理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水系的持续向好,让治水成为实现城市降温的重要环节。
今年1月15日,南湖初雨调蓄及景观提升工程开工,以“地下蓄水池、地上建公园”为目标,新建约2万立方米下沉式初雨调蓄池及配套设施。项目负责人介绍,初期雨水含有灰尘、油污、垃圾等污染物,是污水源头之一,调蓄池可如海绵般贮存地表径流初雨,雨后再错峰排向污水处理厂。
“豹澥湖上游为豹澥河,豹澥河是由周边豹子溪、九峰溪等6条小溪汇聚而成。”东湖高新区环境水务局对每一条溪流周边的污水排放口“综合施策”,精细化雨污分流、改扩建老旧管网,新建豹澥污水处理厂二厂及配套设施,巩固提升污水处理水平。
豹澥湖、南湖等流域是武汉产业发展和人居较聚集的区域,水污染防治压力较大。武汉市正通过实施豹澥湖、严家湖、南湖、竹子湖、清潭湖等湖泊治理,通过清淤扩容、降低湖底高程、改善湖水自身上下层水交换等措施,降低湖泊上层水温。流域蓝藻水华生态修复工程也同步展开,一批批水下森林、水下草原扎根各流域,重塑和谐水生态,力保将一湖清水送入长江。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修复首席专家康玉辉说,水体自净能力提升后,有利于水生植被的恢复重建,通过岸带湿生植物、水中浮叶和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的共同作用,有利于水体降低温度,进而有利于环境温度的下降。
生态廊道,是缓解超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绿色空间,在通风降温、固碳降碳、提高城市韧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据媒体报道,通过In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对约46.8公顷的广州大观湿地生态廊道地区进行降温效益模拟,结果显示,大观湿地可对周围500米范围内地区产生明显的降温效果,如果湿地全部变为建筑物或硬质铺地时,地表温度可能升高1.4℃。
随着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武汉沿江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三环内两江四岸从原先的旧砂场、破码头、养殖场等,全部变成了各具特色的美丽江滩。
通过提档建设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武汉正构建起蓝绿开放空间网络体系,提升市民纳凉体验。
“蓝”即水体、“绿”即绿化。80余公里、830余万平方米的绿色江滩,成为促进江水冷源向陆地延伸的“清凉载体”,由此产生的绿岛效应,让武汉中心城区的热岛强度不断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