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无理小皇后编者按:很多人的童年都有河水陪伴:蹚着河中的水草捉虾,陪着母亲去河畔淘米洗衣。当年的那条河如今怎么样?
为了唤起大家对身边河流的关注,本报视点版策划推出“我的家乡我的河”全媒体特别报道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和网友提供身边河流的情况线索,讲述自己与家乡河流的故事。读者和网友参与积极,反馈踊跃。
5月26日开始,“我的家乡我的河”栏目先后推出《全国河流现状如何?》《清清洮河水 啥时能回来》《水脏了再治,晚了,难了》《治理一条河 靓了一座城》《刘帅,与湘江亲密接触16年》等5篇报道,有全国河流的宏观状况,有记者对河流的实地探访,有地方治理保护河流的实践探索,还有十多年从事河流保护的人物故事。
每一篇报道推出,都引起读者和网友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截至7月1日,人民网“我的家乡我的河”专题及系列报道页面总点击量已超30万,栏目多条报道的微博和微信转发回复量超千条。很多读者和网友发来留言评论以及照片视频,讲述他们与身边河流的故事。
本期,我们精心选取了三篇读者和网友发来的他们与河流的故事和记忆,以及部分照片,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共鸣,让更多人关注和保护身边的河流。
近期,我们还将推出记者对更多河流的实地探访,欢迎继续关注“我的家乡我的河”。
我的村庄紧靠着一条小河,小河自村子的西北角绕过村子的西、南两面向东流去。它先在郸城县境内汇入洺河,洺河在安徽境内汇入淮河的支流颍河,最终随淮河水一起流入大海。这条小河由于太小,人们都称它为宁平沟,郸城地图也没它的一席之位,但就是这条小河给了我童年的欢乐。
春天来了,最先知道的是河岸上的柳树,纷纷吐出嫩芽、抽成细叶。茅根草钻出了地面,长得河坡上到处都是。岸上的槐花、桐花、楝花开后,河两岸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夏天是小河最热闹的季节。晚饭后,河岸上陆续来了乘凉的人们。皎洁的月光下,凉风习习。人们听着蛙鸣虫唱,扯着家长里短。下小雨,是网鱼的好时机,我曾多次跟着叔叔在桥下网鱼。
秋天,河里的水草较夏天还茂盛,没有枯败的迹象。秋天的河水比夏天浅些,孩子们爱把河水用泥土分隔开,用脸盆把隔开的水舀出去。待到水快舀完时,鱼儿便露出来了。孩子们纷纷你争我抢地捉鱼。孩子们的身上溅满了泥水,但欢声笑语溢满了小河。
冬天,河水往往结成冰,越冻越厚,孩子们便在上面滑冰。上学、放学过河时,不再走桥上,直接从冰上过。冬天也是挖茅根草的好时候,孩子们在星期天纷纷用叉子挖茅根,大人也有来挖的。挖出的茅根被剥掉外面的绒皮,白白的,嚼在嘴里很甜很甜。
记不清从何时开始,村子里的草房变成了楼房,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清洁的小河变脏了,失去了往日的可爱。我的童年和青春随着家乡小河的变化而远去了,我的鬓角也生出了白发。
泗洋河,是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第二大河流,是清江的一条支流,是五峰所辖两个大乡——采花乡和傅家堰乡的生命线。流经“九岭十八湾”的群峰沟壑,全长120华里。
劳作归来的人们,来到她的身边,捧起清澈的水来喝上一口,疲劳似乎被赶跑了。夏日的傍晚,老人们在河边的树下聊着白话,小孩子们在湖里打着水仗,姑娘们在湖边洗衣服,嘴里哼着好听的歌儿,调皮的小伙子们却爱乘人不备,向河里投一个石子,溅起一簇水花,打湿了姑娘们的衣服,于是便招来一阵笑骂。
泗洋河边的孩子,没有不爱耍水的。小时候的夏天,总是偷偷地背着父母去河里洗澡,一群赤条条、光溜溜的孩子,扑腾扑腾扑向湍急起伏的大浪,一颗颗小脑袋在浪花里忽隐忽现,好不享受。那时,在一般的浪涛间漂浮是不过瘾的,抢着坐大浪才是我们的英雄壮举。就听听“坐浪”这两个字,你就可以想见我们孩子有多勇敢。也不知是谁先叫出的这两个字,反正一说坐浪,我们浑身就有一种英雄豪气。孩子胆儿大,是泗洋河赐予的。
到1990年左右,河畔农户纷纷建起了楼房,街道也大了,居民也多了,污水都直排下了河。一月月,一年年,随着人们所扔垃圾的增多,小河的水都变成黑色的了……
泗洋河的水把我养大,却变成了我不认识的泗洋河。我参加了工作离开了泗洋河,来到大江边,来到湖畔,来到海滨。我崇敬大海广阔无垠的胸怀,我赞叹江河奔腾澎湃的气势,但在我心中,永远深深铭记着家乡的我记忆中的泗洋河。
辽河入海口,有一片芦苇荡,我出生的小村庄就坐落其间。西沙河就从辽宁省盘山县坨子村的国堤外流过。赶上涨潮,一望无边的河面浪头很猛。在河边长大的孩子没有几个不会游泳、的。出去小半天,寻回来十斤八斤很正常。赶上汛期时,在西沙河滩上拴排钩,一晚上钓三五十斤鲇鱼也不算多。
想着从西沙河到家里的距离,也就半个小时,想着活蹦乱跳的各种鱼,一个小时后就在母亲的手中变成了充满香味的下饭菜,时间就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等待。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西沙河开始渐渐萎缩;曾经年年夏天如候鸟一样如期而至的人们,不再赶来亲近这条河。就像一座人都走了的空房子,檐下的燕子也不再重归旧巢。
最近,我回到了家乡,在京沈高速公路上看到的西沙河,变得只有一两米宽。河水污浊,没有生机。一道细瘦的深褐色水沟横在眼前,蜿蜿蜒蜒伸向灰黑色的泥滩深处。就连河中的淤泥,也被上游造纸厂的污水污染的由原来的黄色变成黑色,原来的泥土味道变成了难闻的腥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