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联盟qvod8月13日,广西大学甘蔗汁队球员在入场时展示当地美食。
当日,贵州榕江美食足球友谊赛(第一季)在贵州省榕江县开打。作为“村超”足球赛的延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支球队将在展示球技的同时推广当地美食文化。
8月13日,2023威宁草海高原半程马拉松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乌撒广场鸣枪开跑。5000名参赛选手在“高原明珠”草海湖畔体验高原长跑的独特魅力。
贵州威宁地处乌蒙山区,平均海拔2200米,夏季平均气温为18摄氏度,是不少国内专业选手耐力训练的理想之地。本届“威马”是威宁第二次举办马拉松比赛,由贵州省体育局、毕节市人民政府主办。今年“威马”首次升级为中国田协A类认证的赛事。
8月14日,两只黔金丝猴在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嬉戏。
时下,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苍翠,景色优美,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据介绍,梵净山分布着以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为代表的2700多种野生动物和4300多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达97%。2018年,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月14日,工人在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高温石膏粉生产车间工作。
贵州是全国磷矿主产区之一。磷石膏作为磷化工工业固废,不仅堆放占用土地,甚至对大气、水体、土壤还有一定污染性。
近年来,贵州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等方面不断探索,将磷石膏用于建材、路基、包材、矿山修复等领域,有效提高了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磷石膏综合利用约1100万吨,同比增加6.73%,综合利用率达96.43%,同比提高11.19%,创历史新高,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8月1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兴仁村,志愿者巡河护水、清理杂物垃圾。
当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各地开展活动提高人们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8月15日,游客在贵州省荔波小七孔风景区游玩(无人机照片)。
日前,前往贵州省荔波小七孔风景区游玩的游客激增,景区各部门通力合作,服务游客,每天迎客超过6.2万人次。
据悉,随着8月上旬贵南高铁贵阳至荔波段开通运营,享有“地球绿宝石”美誉的荔波迎来高铁时代。
位于贵州省赫章县韭菜坪上的风力发电设备(无人机照片,2020年8月19日摄)。
近年来,贵州省抓住新能源发展的机遇,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同时,贵州还充分利用光伏板下的土地种植农作物,带动有条件的农户发展畜牧养殖。截至2023年6月底,贵州省新能源装机总容量累计达2181万千瓦,这些“风吹日晒”产生的经济效益,正逐渐成为贵州山区发展的新动能。
8月16日拍摄的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无人机照片)。
初秋时节,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黄果树瀑布景区进入一年中的最佳观赏期。大瀑布奔腾而下、气势磅礴,前来观赏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8月17日,村民在贵州省贵定县德新镇新铺村黄桃种植基地的车间分拣黄桃。
初秋时节,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德新镇新铺村种植的黄桃迎来收获季节,村民忙着采摘、分拣、包装,供应市场。近年来,贵定县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黄桃种植基地,通过产业增收分红、基地务工薪酬、土地流转支付等渠道助农增收。
8月16日,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官院村村民在自家阳台翻晒红缨子高粱。(无人机照片)
入秋以来,位于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万余亩高粱良种繁育基地进入采收期,当地粱农抢抓晴好天气采收、晾晒粱种。近年来,随着酱香型白酒产业的蓬勃兴起,作为主要原料的高粱产业也欣欣向荣,红缨子高粱因其“粒小、皮厚、糯性好”等特点而成为茅台酒指定的酿酒高粱。基地种植的红缨子高粱是红缨子公司科技人员利用当地原生高粱品种,历经二十余年选育而成红缨子系列高粱,种子销往全国10多个省份和地区,种植面积近2000万亩,成为全国单一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高粱。优质、高产的高粱品种,既保障了白酒行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也为粱农增收起到了直接有效的作用。
改造后的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文明巷小区一隅(8月17日摄)。
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民生项目深入推进,优先解决老旧小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居民幸福感。目前,钟山区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293个,涉及居民4.78万户。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无人机照片,维护保养期间拍摄)。
日前,我国科研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从一颗脉冲星原本被认为“熄灭”的状态中探测到一批极其微弱的窄脉冲,这是“中国天眼”探测到的脉冲星辐射新形态,对揭示脉冲星磁层的极端物理环境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相关成果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
今年54岁的罗海香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摆谷村的一名布依族村医。1986年,从卫校毕业的罗海香被分配到当地公社卫生院工作。1999年,为了让乡亲们不再因路途遥远而耽误看病,罗海香选择回到摆谷村卫生室工作。
二十余年来,罗海香行医的脚步遍及全村13个布依族寨子。遇到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她不仅不收出诊费,还免去不少医药费。身为基层员的罗海香,一个人、一口药箱、一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心,守护着全村1600多名村民的健康。
村医吴昌喜(中)、吴涛(右)、项昌会在榕江县忠诚镇定弄村村口处合影(8月16日摄)。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镇,吴昌喜和儿子吴涛、儿媳项昌会都是村医,呵护着三个村820多户、3660多名群众的健康。
1963年出生的侗族汉子吴昌喜,1998年成为忠诚镇定弄村的一名村医,一干就是20多年。受到父亲吴昌喜的言传身教,儿子吴涛2009年进入贵阳市卫生学校学习,并在学校结识了现在的妻子项昌会。2013年,吴涛回到老家,成为忠诚镇盘踅村的一名村医。项昌会与吴涛结婚后也来到盘踅村生活,协助吴涛做村医的工作,每天走村串寨上门给群众服务。后来吴涛调整到忠诚镇怎丢村做村医,家里的3个人分别在3个村担任乡村医生。吴昌喜一家这份对行医薪火相传的坚守,在苗乡侗寨传为美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