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敢达合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浇灌银川平原的“生命河”。黄河银川段自吴忠市利通区与灵武市交界入境,贺兰县与平罗县交界出境,途经灵武市、永宁县、兴庆区、贺兰县等4个县(市)区,总长度83.8公里,占黄河宁夏段的21.1%。年均过水量300余亿立方米,形成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秦渠、东干渠等多条引黄干渠。
近年来,银川市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并举,持续开展黄河防洪抗汛、河湖水系连通、水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全面筑牢生态屏障,守护黄河安澜。目前,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在“Ⅱ类进Ⅱ类出”,9条重点入黄排水沟稳定达到Ⅲ类水质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全市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近年来,我市以“源头治理、中段提升、末端兜底”为思路,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岸上岸下综合整治,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
第二排水沟是银川市六大入黄排水沟之一,也曾是城市黑臭水体之一。起点为金凤区芦草洼滞洪区,流经兴庆区、贺兰县,在贺兰县立岗镇火星村汇入黄河,全长33.9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段长度为6.6公里。
据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介绍,2017年8月,银川市水务局投资1474万元在第二排水沟上游实施了清淤截污6万立方米,还通过沟道种植土换填、翻建沟道砌护、种植荷花和睡莲水生植物等措施,让第二排水沟焕发新生。兴庆区大新镇新水桥村村民杨月花和老伴马广亮一直负责第二排水沟新水桥段的环境维护,二排沟的变化她最清楚。“以前看着沟里脏,想清理都不知道咋清理,这几年政府下了大决心清淤、清垃圾,沟里才彻底干净了。”杨月花说完,继续巡沟去了。
记者了解到,2017年起,我市采用“一沟一策”的治理方法,开展银川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对挡浸沟、银东干沟等9条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2018年,全市已全面消除9条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过去的臭水沟经过截污纳管、清淤和水生植物的种植,变成了景色宜人的带状休闲湿地,供市民休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银川市水务局积极推进我市重点入黄排水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项目包含银川市第二排水沟和四二干沟两条沟道,预计9月底完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沟道年久失修、生态脆弱等突出问题,营造生物多样性,提升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董建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水务局通过开展中段提升,加大沟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以第二排水沟、银新干沟、西大沟为代表的沟道治理工程,通过沟道底泥清淤、水生植物种植、生物浮床等措施有效提升沟道水质。此外,联合农业部门开展农业“三禁三减”行动,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实现零增长,有效消除氮、磷超标,大幅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污水排放治理,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项目,推进农村改厕改水,加快推进农业污水治理,有效控制支沟向干沟排污。
漫步在位于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的黄河湿地公园木栈道上,可以清晰看到在水里欢畅游玩的鱼儿,时不时还能碰到来这里散步锻炼的村民……然而,几年前,这里还“又脏又臭”。
2018起,市水务局牵头实施了滨河水系连通工程,将入黄排水沟退水口由九处合并为北大沟一处统一入黄,串联中干沟、永二干沟、第二排水沟等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成南北贯通,长度为25.2公里,面积2492亩的湿地水系。“人工湿地里种植的水生植物和铺设的石墨烯光催化网膜等都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起到净化作用。”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吕金虎说,银川滨河水系沿线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常年稳定,完全达标。目前,入黄水体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黄河干流银川段稳定在Ⅱ类进Ⅱ类出,实现了水系湿地连通联调联净,构筑了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增强了滨河水系防洪、排水和生态修复能力。
夏日时节,在永宁县望远镇政权村的黄河边,村支书高万军正仔细巡查着河道。作为村级河长,他每过几天就要到黄河边排查河面是否有垃圾、河道是否有污染物排放。“中干沟、永清沟作为入黄排水沟,都经过政权村,2017年以前都是劣Ⅴ类水质。推行河长制以来,采取源头治理、中段提升、末端兜底的治水方略,取缔了非法入河湖的排污口。如今,中干沟、永清沟的水质检验全部达标。”高万军说。
高万军的工作,可以说是银川市全力推进河长制的一个缩影。按照“让每条河湖都有河长”的工作要求,2017年,我市启动并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建立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部门联动”组织体系和“跨界统筹、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全市河湖治理实现“长治久清”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河湖长制工作深入推进,全市各大河湖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河长制实行以来,全市近900名河湖长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开展巡河工作,并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合工作机制,河湖管理体系更加健全。2022年,全市各级河湖长开展巡河9万余次、里程达30万公里,巡河率达100%,解决各类问题112个,河湖管护更加到位。”银川市水务局河长办副主任岳晓燕介绍。
在深入推进河长制的同时,从2019年起,市水务局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及“回头看”行动,着力推进黄河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无缝衔接,去年以来共完成23处“四乱”问题排查整改销号。
此外,水利部、自治区反馈我市“清四乱”4处、黄河滩地10处林业看护房问题、黄河河道及滩地被占93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摸排各类建筑物1639处,完成5处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改,解决四二干沟林木阻水、桑园沟片林阻水、第二排水沟土坝截断沟道等妨碍河道行洪问题。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组建联合执法力量,运用联防联动机制、常态化巡查方式,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全市未发生河道非法采砂行为,有力保护了河湖岸线资源。
为确保黄河安澜,近年来,市水务局先后实施了黄河银川段标准化堤防、黄河二期防洪等防洪除险项目,建成标准化堤防113公里,黄河防洪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市骨干沟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黄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以堤防为主、河道整治工程相配套的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成功应对了2018年持续70多天3500立方米/秒的高水位行水,2019年历时100天2000立方米/秒的黄河过流及2020年3次洪水过境,有力保障了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搭建了坚实平台。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消除堤防安全隐患、稳定河道河槽是前提。为此,我市进一步完善“导、拦、蓄、滞、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将本市核心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3月18日,银川市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涉及贺兰山第一至第三拦洪库提标改造、镇北堡区域防洪体系、高个子沟区域防洪体系、贺兰金山拦洪库提标改造等重大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6.4亿元,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
5月26日,在距离贺兰山仅十几公里的银川市西夏区的一处拦洪库,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拦洪堤坝进行加高加厚改造作业,并且将原来的3个拦洪库连通到了一起,提高拦洪库的储水能力。“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是加快推动‘工程治水’‘生态治水’的具体实践,也是补齐防洪短板、保障城市安全、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董建华表示,市水务局将全力以赴抓项目、精益求精提质量、齐心协力保安全,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力争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银川保障、作出银川贡献、交出银川答卷。
董建华表示,下一步,市水务局将紧紧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结合“十四五”期间总体规划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