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东文qq在连云港石化基地末端,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特殊河道。这里种植着成片芦苇、香蒲、篦齿眼子菜等水生植物,形成交错的水下森林,仿若一条嵌着蓝宝石的绿丝带。这条“丝带”就是连云港徐圩新区东港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净化工程(一期),是
生态安全缓冲区是指生态空间中可以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抵御、缓解和降低生态影响的过渡地带,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等功能,主要包括生态净化型、生态涵养型、生态修复型、生态保护型四种类型。
早在2014年6月,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被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徐圩新区依托港产联动优势,吸引了盛虹炼化、中化国际、卫星化学等大型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成为产业投资的热土,工业用地日益紧张。徐圩新区高度重视石化产业基地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建设,一次性划出约643亩土地用来建设人工湿地,即东港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净化工程,对达标尾水做排海前生态净化。
湿地一期占地340亩,于2019年2月开工,2020年11月完成交(竣)工验收,通过“稳定塘+曝气塘+垂直潜流湿地+多级表流湿地”工艺,可以实现达标尾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消减。目前处理规模达2万m ³ /天,未来二期建成后可实现总处理能力6万m ³ /天。
工业污废水在徐圩新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处理过程中,通过再生水厂反渗透处理工艺,实现70%回用的同时,外排水盐度极大提升,达到苦咸水范围。外排水通过高盐废水处理工程后虽然污染物进一步消减并达标,但其中溶解有较高浓度的盐类,进入湿地后,对水生植物具有渗透胁迫等作用,导致湿地水生植物耐受要求高、选育难度大,也影响水生植物对氮磷等污染物消减效果。因而,高盐化工尾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工程实施的难题。
针对这些复杂问题,湿地一期建设单位通过湿地耐盐植物筛选与驯化、水质净化工艺优化等措施,不断破解高盐化工尾水生态湿地深度处理集成技术难题,并与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加强课题研究合作,构建科学合理的调试与运维方法,推动达标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有效实施。目前湿地一期出水主要指标基本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随着夏季的到来,湿地沿线芦苇挺拔,睡莲悄然绽放,各色锦鲤在水草中游荡,白鹭在浅水岸滩悠然驻足,不时还有野鸭从芦苇丛中钻出沿水面飞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如今,这里不仅成为鱼类的乐园、鸟类的家园,更是徐圩新区营造湿地教育的科普基地,打造工业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此外,徐圩新区还委托建设单位加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管理,不断筑牢生态安全绿色屏障。一方面会定期对水生植被进行收割、清理和维护,按需对区域内的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和密度进行调整,并不断探索优化品种,巩固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加强循环利用管理,将收割的水生植物作为全国同类湿地种苗,建设全国高盐苗种试点,将清理的水生植物作为能源物质、肥料等进行利用。
5月16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深入徐圩新区现场调研时指出,实践证明,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石化基地末端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是徐圩新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支撑体系的缩影,更是实现高质发展的底气和保障。作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徐圩新区大力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涵养功能,让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完美共生,让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同产业发展的“活力指数”同步提升。
下一步,徐圩新区将深入贯彻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建设上不断抓实抓细,在筑牢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主题教育 党建引领攻坚作先锋 科技赋能协同治大气——治气先锋联盟开展主题教育共建活动
主题教育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职环境监察专员孙立新赴南京江北新区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