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粮油种植茶叶种植竹木种植药材种植花卉种植植物种植苗木种植
相关文章
 植物实训总结范文
 农学专业实践心得专栏(三)
 湖师大学子暑期实践报告数字…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
 重磅!2021年中国及31省市跨…
 电商扶持政策再加码
 电商扶持政策 - 电商百科 - …
 政策扶持农村电子商务
 我国关于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
 大连商品交易所
 今日粮价小麦(小麦财经行情…
 水稻价格大涨2分钱2023年1月…
 都说谷贱伤农但是如果粮价上…
 粮价“联袂上涨”!5月18日全…
 物以载文--感受竹简文化
 手绘廉洁竹简 倡导廉洁文化
 最好看的竹子简笔画
 影视剧拍完不少都会举行“杀…
 竹简简笔画怎么画
 此花树我国特有家中种2棵开花…
 不耐寒花卉依其对温度的要求…
 别再只养桂花了此花一年能开…
 少抽两包烟此花也要栽2株-28…
 别再傻傻养绿萝了这种花卉花…
 棕榈股份涉信披违规被证监会…
 供应1公分纸皮核桃苗A级核桃…
 汝南县“美丽经济”“钱景”…
 锡林浩特签订合同销售无花果…
 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
 湖南古丈:电商助农 振兴乡村
 春茶集中上市:消费回暖 供应…
 陈汉乡:白鹤村建设茶叶加工…
 非遗大师牵手奶茶清明节卖出…
 西湖龙井主产区一成茶园遭受…
 种植蒲公英的农村人都赚钱了…
 2022年种植旱半夏的风险、成…
 2017种植什么最赚钱?盘点5大…
 【关注】挣钱啦!嵩县何村乡…
 今春种什么增产又增收?
 冬季滋补怎么吃? 多吃炖食和…
 饭桌上冬季限定美菜上市必定…
 冬季养生的最佳食物排行
 冬天吃什么好?最适合冬季滋…
 只属于冬季的盛宴应季蔬果大…
 小故事大文明丨老围社区22位…
 越城区“五育融合”践初心 守…
 回天有我 领秀慧谷社区:“植…
 密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百倍扩…
 让孩子与郁金香同成长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农林种植网 >> 植物种植 >> 正文
高级搜索
植物实训总结范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4 14:25:58 | 【字体:

  张国荣死亡照片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教授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教授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其目标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而这些能力正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在高校中推行项目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项目中任务是园林林欣实训场绿篱的整形修剪,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根据周边环境,结合实际需要,对学院园林林欣实训场的绿篱进行整形修剪;会熟练操绿篱机、枝剪等机械对绿篱进行修剪。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1次上课时,就将学生按组进行划分,每队6~7人,共8个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教师在这里以技术员兼监管员的身份出现。在上一次课结束时,给各组组长发本次课实训任务书,园林林欣绿化实训场的绿篱萌枝长出,影响了观赏效果,要进行相应修剪整形。

  各组长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绿篱整形修剪计划。各个组员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信息收集和计划的制定。因为绿篱修剪的形式多样,修剪的形式可以不局限原有的形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各队制定的计划进行指导,最后完成原有目标。

  各组按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实施绿篱的整形修剪。在实施过程中,组员间团结协作,尽量独立解决问题,只有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给予讲解和指导,任务结束后学生看到的是修剪后的绿篱,各组学生就自己的实训成果发表观点,并对其他组的实训成果给予中肯的评价。

  修剪后先由各组组长对整形修剪进行总结评价,再由教师对各队修剪的情况进行相应点评,并对此次实训项目进行总结,最后按已制定好的项目考核表给每位同学打分。

  本课程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并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而开展项目教学。

  第1模块“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包括:园林植物的种子检验、园林植物的穴盘育苗繁殖、园林植物的扦插繁殖、园林植物的压条繁殖、园林植物嫁接繁殖影5个任务。

  第2模块“园林植物的移植技术”,包括:草本植物幼苗的容器移植、园林草本植物大田栽培技术、大树移植3个任务。

  第3模块“园林植物的修剪整形”,包括:草本植物的整修修剪、行道树的整形修剪、花灌木的整形修剪、绿篱的整形修剪、藤本植物的整形修剪5个任务。

  第4模块“草花绿化设计与摆放造型”,包括:园林植物花境设计与摆放造型和草花绿化的色块设计与摆放造型2个任务。

  贯穿项目“园林植物的土、水、肥的管理”,主要针对各个阶段园林植物的需求进行养护管理。

  这些项目综合性强,在课本上都无法直接找到内容,必须要让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会体现出来。同时,可将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的职业工种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其职业能力为主。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个班级近50名学生由一个教师进行组织和辅导,同时完成检查、评价和总结,显得力不从心。可采用两个教师同时上课的形式,既可采用多种形式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的任务,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配套教材尚未开发,学生起初对项目教学法极不适应。采用项目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打破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按照工作内容重新设计教学,而学生手里仍然使用的是传统教材,听的是工学结合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内容,不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因此,建议在深入学习领会教学理论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发编写出适用的配套教材,满足课程的需要。

  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只有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根据企业生产和岗位需求选择典型项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生。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从项目提出到项目实施都是组织者,同时负责完成指导、评价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显现出理想的效果。

  实训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实训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训目标”主要是指以生产一种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一种任务,它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其目标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而这些能力正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推行实训目标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园林植物栽培养与护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园林植物的苗木培育、移栽定植、养护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课程。作为园林绿化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其实践教学是由若干个技能点组成的,每个技能点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明确的教学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实训目标来完成。实施实训目标教学法必须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

  在实训目标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的途径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目标”为中心。好实训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实训目标的选取非常关键。实训目标的确定可由几位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共同制定。实训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事项:

  2.最初实施的实训目标所涉及的内容应是学生较易掌握的,这样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实训目标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1)注意组织能力强弱、动手能力强弱的合理搭配。在进行小组划分时,任课教师应事先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以保证分组的合理性,继而保障实训目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个别后进生,由于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对此,可充分利用鲇鱼效应――以动带静,让学习好的学生对后进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再者,男女同学搭配,不但是体力上,而且在思维方式上是很好的搭配。

  (2)小组人数以5~10人为宜。若实训目标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小组人数以8~10人为宜,组成小组后,由学生推选组长、副组长、发言人、记录人等。进行适当的小组分工,让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

  学生分成10人一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用于做水培实训目标的植物,然后由学生自己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自己选中植物的水培配方,任课教师检查学生交来的水培配方可行后,实验员负责准备药品。学生在实验室按自己查得的水培配方配置营养液,配置完成带回宿舍营养液及水培器皿,放于宿舍中观察并记录水培植物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先由自己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再找老师解决,并认真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期末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出售或把水培的成果推向市场。学生交实训目标总结,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在完成实训目标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实训目标具体实施的解释。

  ①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重复。应该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也为学生独立完成实训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教师要解释清楚实训目标实施的步骤,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实训目标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在实训目标任务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获取资料、制定计划确定理论授课和实践培训的具体操作办法。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实训目标实施计划的提纲,然后由学生利用图书馆内藏书或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制定出实训目标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拟定的计划进行共同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统一标准。

  学生在完成实训目标的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实训目标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

  另外,在小组讨论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实训目标及教学苗圃苗木繁育与管理实训目标中应1周进行一次研讨,交流心得体会,这主要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小组长均每2周开一次会,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在学生讨论时,教师除做好记录,还应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指导,这样学生的发言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应以人为本,应注意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特别是成绩较差及与同学沟通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要格外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反思是不断创造的原动力。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扬长避短,才会有新的创造,才会上升到更高层次,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职校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专业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讨论是实训目标教学法的五个关键环节之一(讨论、实地考察、表达、调查和展示)。讨论穿插于实训目标活动过程的每一阶段,包括实训目标活动的设计、小组成员的分工、实地考察的准备和实训目标成果的分享。讨论可以提高职校生学习的激情,可以辨别正误,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点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实训目标内容讨论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实训目标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检查评估要以学生完成实训目标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更要关注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实训目标实施的结果来看,学生收获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把学过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掌握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1]。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它是一种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型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的是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员,所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环节的训练。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2-3]。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校内实训基地是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训设备、教学导师、实训教学计划、实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实训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涵盖了实验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教学竞赛承办、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技能培训、双师队伍培养、高新技术推广、对外增值服务等诸多服务功能[4-5]。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三段式,两联动”,它是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它是由园林工程技术的行业背景和要求所决定的,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形成的。其中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的学习必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训练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由于距离学校远、教学管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教学成本高等原因,不能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因此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制约本专业发展及人才输出质量的瓶颈。

  经过多次调研总结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景观设计与制图,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养护,花木生产技术员等3个工作岗位培养景观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园林花木生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根据这3个岗位群的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来建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

  2.1 实验室 本专业目前拥有植物生理、种子检测、园林植物病虫害、土壤4个实验室,可以完成《园林植物》《园林苗圃》《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实验项目。另有一个植物标本馆正在建设中,为《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技术》等课程项目中园林植物识别与考核提供了实训平台。

  2.2 实训室 2008年园林工程技术技术专业作为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专业建设了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插花与花艺装饰3个实训室。2014―2016年通过国家师资专业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对这3个实训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可以完成相关课程园林总平面图绘制、园林总平面图识图、小游园种植平面图绘制、居住区绿地设计平面图、花篮的制作、花束的制作等共46个实训项目的学习与训练。

  2.3 实训场 2008年学校在示范建设中,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园艺技术专业辐射专业,建成了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和园林工程实训场,由于投资所限,实训场设备不足,特别是园林工程实训场只进行了场地规整,园林工程设备及作为实训的园林工程施工要素未进行建设。

  2.3.1 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 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主要结合《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和《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进行园林树木、草坪、花卉的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等实训项目。有草坪修剪车、草坪修剪机、打草机、打孔机、修枝剪、绿篱剪、高枝剪、油锯、打药机、打坑机等仪器设备。

  2.3.2 园林工程实训场 园林工程实训场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该实训场包括设备维修保养实训室、沙盘工程施工实训室、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灌溉系统施工安装演练区、植物造景实训区。服务《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

  2.3.2.1 设备维修保养实训室 主要是存放和陈列存放、陈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必需的园林养护机械;园林机械的保养、维修、示范及练习;操作示范园林施工器械的现场教学;园林专业学生设计、施工作品展示。

  2.3.2.2 工程施工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 内有1个主沙盘和7个子沙盘。主沙P供学生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作为经典园林作品的示教道具和教研、教学活动中已完成的园林工程项目的展示。子沙盘主要是学生模拟操作演练区,可进行道路、广场、水池、坐凳、花坛、微地形、亭台、廊架、假山、雕塑的施工演练,所需材料由缩小规格的真实材料或仿真预制品代替。子沙盘均可进行安装拆卸,对学生通过模拟施工形成现代设计理念,积累竖向设计体验,对提供潜育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子沙盘针对园林施工的7项核心施工内容,供学生进行园林工程各施工要素的施工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学习,施工管理规范学习。

  2.3.2.3 园林施工放线范围作为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所用仪器及工具都已具备,不需要另行购置。该区主要用于园林测量教学、园林施工放线 灌溉系统施工演练区 在学校南区划定在2 000m2范围作为灌溉系统施工演练区,主要为学生提供园林绿化灌溉管线安装的练习,在该区域学生可以进行管材识别、各种绿化管网安装布置的演练。

  2.3.2.5 植物造景实训区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本地常见园林植物的造景方法和造景流程,通过实际动手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可以完成植物造景、立体花坛、绿雕的施工展示。通过展示植物造景的作品来体现高职园林工程技术学生的实践成果,同时可以锻炼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园林专业的在校学生按照班级划分片区,负责校园的绿化养护工作。后勤派出1名技术工人进行统筹协调,每个班级指定专任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技能考核,同时结合《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的实训项目和教学实习完成树木、草坪、花卉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移栽、浇水、施肥、越冬防寒等项目,保证校园干净整洁、生气盎然,体现农业职业院校的特点和职业氛围。

  2016年5月,园林工程技术专业2014级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时钟花坛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完成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项目的实训,同时将学生的作品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了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的专业水平。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完全由专业教师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与养护工作等都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同时是开展对外服务的窗口,每年开展对外服务项目20余个;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开展了8项校级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满足每年的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的需要;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承办了4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景观设计项目”技能大赛,这与本专业校内实训及的的建设和完善是密不可分的。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地基地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本专业在行业和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影响力稳步提升。

  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制图》等课程可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上提高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度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是息息相关的。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质量,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教师的培养水平。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与校园景观绿化养护的结合,对专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陈毓惠,汤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81-282.

  [2]戴桂荣,张泽.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9):23-25.

  [3]苏青,秦树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探析[J].科技导刊,2013(5中):244-245.

  [4]杨冬梅,谢华兴.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173-174.

  以就业为导向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对城市园林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素质和技能,据此设计课程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科学设计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体验性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过程考核和现场考核为主,改进考核方法。

  1.确立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体系。开设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城市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工作岗位是景观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种植设计员、花艺环境设计员。该“七大员”是园林产业中把握关键技术的几个主要岗位,亦是高职城市园林毕业生核心的就业方向。种植设计员是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

  通过对园林产业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重置。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基础模块、植物与景观要素的配置模块、城市小环境绿地植物造景模块、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模块。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以具体实例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科学设置教学内容。①内容编排脉落清晰。在进行课程体系制定时要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章、节和前后顺序,将教材中某些相关内容从纵向和横向结合起来,按照认识规律把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实训课程的安排按照渐进方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②明确教学内容与重点。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与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内容密切相关。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与重点的设置上应该涵盖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原则、自然环境与植物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景观设计等相关内容。③充实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尽量与园林设计紧密联系。植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植物造景的理论讲解,更多的是要把植物景观应用和园林设计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尽量突出植物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借景、引景等空间感的设计,使之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和植物配置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广泛联系实际,将植物景观设计知识与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⑤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内外植物景观发展的新动态、植物研究的新热点。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⑥突出地方特色。植物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因此,以植物为主体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地植物造景的相关内容,而其他地域植物造景的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授,并结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习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独立完成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现场教学。植物景观设计是解决如何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以及解决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置问题的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的绿地对植物群落或植物配置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②案例对比教学。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培养独立设计构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同时将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总结要点,启发学生。这样,可以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③多媒体教学。由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群落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等内容,可以达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效果。④互动教学。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我们采用参与式教学,每次课前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此项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①编制实训指导任务书。根据课程实训项目,编制了学生实训指导任务书,明确实训目的、实训设备、实训方法和实训要求,便于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整体把握,并做好实训准备。②讲练有机融合。有些实训项目采取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③采用小组协作模式。实训课程采取分组式。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训项目的训练,既便于提高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园林方面的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园林类中职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职学校面临着技能型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基地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如何破解当前困境,走出一条实践教学良性发展的成功模式,是当前中职学校园林专业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中职学校教学大多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实验教师配置少,实践教学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双师型”教师更为不足,多数教师没有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技能职业资格,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教师人才缺乏,现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二)符合条件的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我国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一直是制约中职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瓶颈。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虽有一定的实训室,但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基地并不多。

  (三)传统的实践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缺乏严谨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沦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辅活动。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研究重视程度不高,实践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实践基地缺乏,以致实践教学方法陈旧,缺少主动积极开发性思维的创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厌倦传统陈旧模式的教学实践,不能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实践教学管理不够完善。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缺乏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及管理体系。由于受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实践教学的投入机制、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等不够完善,教师对实践教学投入精力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一)重视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双师型”教师占比。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而且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广西桂林农业学校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实验教辅人员纳入教学教师队伍管理,同时通过经费及时间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教职工积极继续深造学习或到企业锻炼学习,并探索引入企业专家等外聘兼职教师进入课堂参与教学,不断扩大教学环节“双师型”师资人才比重。

  (二)改造升级学校自建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中职学校因经费有限等因素,学校自建的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极少。除了利用好学校本身现有资源条件加大对落后的甚至闲置淘汰的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尽可能为实践基地创造条件,更主要的是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利用学校本身优势与用人单位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在互惠互利前提下,充分利用企I资源,打造更多既符合职业学校教学需要,又能得到企业大力支持的教学实践基地。

  (三)融合德育促进实践教学,以成功校友树立榜样,激励学生。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对今后的前途迷惘,如何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自信,明确目标,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运用典范,树立榜样。以近几年从学校走出的成功人士为典范进行教育,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示范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一个人拥有金钱不算真正富有,只有拥有了知识和自信才拥有一切,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比如,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学生 A 毕业后,在桂林某旅游景点工作,由于他既有园林植物的知识,又有园林植物景观的知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进取,已从一名普通的员工而成长为“金牌导游”。他不仅讲解园林植物和景观,而且把园林植物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介绍给游客,让游客既欣赏了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又了解植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是其他导游做不到的。当上课学习园林植物应用一章内容时,学生都兴趣较高,不仅认真学习教科书中园林植物识别的知识,而且主动借助上网和到图书室查阅相关联的知识,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的班级同学还利用周六到该同学的旅游景点亲自去上门请教学习。

  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应运用典范和身边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让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忧郁、失落和彷徨的心理,对前途充满信心。如果说教材和历史中的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那么许多已从学校中走出的成功者就是学生人生前进路上的指示灯。

  1.1教学时数不足在以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下,教学为了面向就业市场,必须减少专业课的课时数,来增加基础课学时数。内蒙古大学高职最新教学大纲将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实践)教学三部分,理论和实验教学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通常每个实验必须在2~4个课时完成,因此只能安排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教师或课本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无法对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未能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环节是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完成后进行的,主要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蒙古大学在夏季学期集中安排7d(32学时)的时间进行实训,但由于学时数和植物生长季节的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育种途径和整个育种过程。1.2实训条件和实验经费不足园艺植物育种学涉及植物育苗、培育、繁殖、生产技术指导等多方面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靠大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内蒙古大学该课程的实验及实习基地仍处于一种调研拟建的状态,这使得种植观察实验都无法进行。实验室条件简单,实验安排只能因陋就简,以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为主,如进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花粉生活力测定实验等;需要较高级实验仪器的实验,如DNA亲缘关系鉴定、同工酶电泳检测种子纯度技术等均不能正常开展。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部分在实验室进行的,更多的是在田间进行。由于实训经费有限,加之学生人数较多,实训既无法租地进行,也不能到园艺技术先进的区外参观实习。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该课程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内蒙古大学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园艺专业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的措施。2.1改变实习方式,加强实训效果在园艺专业教学大纲中,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实习是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利用夏季学期7d的时间集中进行,无法顾及到主要育种途径和育种全过程。将集中的实训,分散安排在整个学期,由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既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来补充实训课教学时数的不足,又增加了该课程的开放性和有效性。教师授课过程中强化育种学课程实践性强的观念,并注重融入交叉学科知识及本学科发展前沿。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根据植物生长季节,结合科研课题,由任课教师列出若干实训题目,每个题目由一组学生完成,每组2~5人,经由学生讨论后自主选择。学生组成小组、选定实训题目后,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初步了解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对于拟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开花习性等知识进行详细了解,进而制定出适宜的实验方案。由于这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研实验之间对园艺植物育种全过程进行训练的教学实习方式,比以往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更接近实际的生产科研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实训过程中,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田间和实验室操作、信息采集、数据记录等工作,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撰写实习报告,不仅加强了基本技能训练,更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优化实训内容,提高专业兴趣由于教学时数较少,实验课内容尽量安排不需要连续观察的项目,如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花器结构观察、蔬菜食用品质鉴定(含糖量、含酸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等实验,而将需要连续观察的项目安排在实训中,2012~2013年的实训集中安排了花粉活力鉴定、柱头可授性鉴定、室内储藏花粉寿命检验、授粉方式确定、有性杂交技术及杂交后管理、花粉管法导入植物总DNA等实验。实训场所及所用植物主要由兄弟院系和友好实习基地单位或教师的科研课题提供。花粉活力鉴定、柱头可授性鉴定、室内储藏花粉寿命检验等实验根据植物自身特点,在观察花器结构和开花特征的基础上,一般选开花前2d、开花前1d、开花当天、开花后1d、开花后2d的蕾或花做鉴定,鉴定出活力或可授性强的开花时期后,再进一步分时间点鉴定,如青椒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最强,开花当天的花粉和柱头可于8∶00、10∶00、12∶00、14∶00、16∶00、18∶00六个时间点鉴定其活力,以准确确定最佳授粉时间;同时选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如花粉活力鉴定时采用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亚甲基蓝染色法、蔗糖琼脂培养法,以便筛选出最适宜的鉴定方法,同时各种方法相互印证,为有性杂交建立充分的科学依据。实训有性杂交技术的小组从实验设计到播种、育苗、定植、杂交母株及用花的选择、采粉、去雄、授粉、标记、登记、采种以及数据整理,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手完成,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育种周期后,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育种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性杂交技术是该门课程必须掌握的要点,实训要进行杂交技术训练,操作后调查杂交结实率,分析总结影响结实率的原因。由于各组的实验内容不尽相同,避免学生在实验的准备、操作、观察以及结果分析等过程中机械、被动地照搬或抄袭他人的现象,基本解决了学生对教师和课本的依赖,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为避免学生仅注重组内的实训内容,而忽略需掌握内容的相关性、连续性,在具体实验操作之前,带实训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集中讲解实验流程、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其它组的实训内容,更全面地掌握实训知识;在实训过程中举行1~2次交流会,以组为单位,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讨论,便于组间相互了解不同的研究课题及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方案,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3组织参观教学,扩大知识视野参观实习对于巩固专业基础、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专业兴趣、就职选择意义重大。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在我国旱区的山地、草原和荒漠生长的“蒙草”,其具有三节(节水、节能、节地)、三耐(耐旱、耐寒、耐盐碱)、两低(低碳、低成本)、一高(高存活率)的特征,再经过长期引种、驯化可使其抗逆特性更加凸显,更广泛地运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恢复和城市园林绿化中。其下所属的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建有近1.33万hm2苗木生产基地,拥有德国景天、石竹、紫花地丁、马莲和千屈菜等常规品种,同时还研发了蒙草抗旱特色品种,包括二色补血草、地榆、蓝亚麻、少女石竹、蓍草、桔梗、野罂粟、蜀葵、委陵菜、地黄鸭葱、野韭等地被类及柽柳、蒙古扁桃、蒙古犹、沙地柏和沙冬青等灌木类苗木品种[4]。组织学生参观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对种质资源进行观察和记载,并通过专家讲解,使学生集中、直观、生动地掌握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组织培养等的生产流程和园林绿化植物销售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前市场所需的种类、品种和类型以及育种目标的时效性等,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参观使学生对该企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切身感受,部分学生选择在所参观的企业做毕业实习或就业,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与平台。由于受学校实习基地和实验材料限制,全面进行杂种优势制种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参观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院可见大量的青椒、胡萝卜亲本及其组合,观察到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两用系亲本植株的花器结构特征,并通过主持课题的育种专家讲解,使学生了解选育过程及其在杂种优势制种中的应用,创建了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且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2.4完善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意识内蒙古大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训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计1学分。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实训的目的,将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三部分综合起来打分,全面评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实训效果。平时认真管理,使学生的操作过程规范,得出的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可评价性及科学性。同时在课程结业考试时,结合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知识要点与课程实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将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解答,增加分析题的比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基础薄弱、应付考试等现象。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训方式、结构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踏实肯干的作风,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素质和合作精神,为将来的工作或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生产需要,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课程实训、实习,掌握基本技能;其次,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进行4个月的阶段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的3~6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顶岗实习结束后,继续回校学习,完善和补充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第六学期再进行4个月的毕业综合实习,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得到提高。(一)课程实训、教学实习环节课程实训、教学实习环节包括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课程实训,即在理论课程进行的同时,结合农时和生产实际进行的阶段课时的实践,通常为两学时一次。教学实习是每门课程安排一周或半周的实践。如植保专业核心课程作物病害诊断防治、作物虫害诊断防治、农药应用能力等安排一周,进行集中实践,任课教师做出教学实习计划,对这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实践。(二)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以3月至8月农资销售及3月至10月病虫草害发生时期为主要工作阶段。具体实习岗位包括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植保技术推广、农资营销等岗位,学生可根据自己毕业后想要从事的技术工作岗位进行选择。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在32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如农资公司、农药公司、农产品加工厂、农技推广站等,在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边工作、边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以及生产管理能力。毕业实习前,学校向行业、企业推荐学生,学生与行业、企业通过双向选择,最终学生确定毕业实习单位。学生与行业、企业签订毕业实习协议书,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使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实现顺利就业。通过两学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养、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并参与专业建设。企业有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的权利,从而提高校、企、生三方的积极性,达到“互利三赢”的目标。

  (一)提高教学队伍“双师“素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型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4]。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5]。根据植物保护教学团队规划,每年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安排专业教师到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通过实践锻炼、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并对每年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进行详细讲解,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二)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教学1.显微镜室、植物保护实训室主要用于植物病害为害症状观察、害虫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及培养、杂草识别及标本制作,以及植保工、农艺工的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一座日光节能温室和2座内保温组装式温室,总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进行蔬菜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等实训实习项目。3.现代农业实训园占地约360亩,内有优质林果生产园区、设施园艺生产园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花卉生产园区、苗木生产园区,主要进行林果、农作物、蔬菜的病虫草害的症状、为害症状识别及防治技术等实训实习。4.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对学校和行业企业来说是双赢,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得到全面提高,并为就业奠定基础[6]。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与伊犁州行业、企业建有3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进行综合性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实践项目和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扩展合作领域,为企业提供服务,做到产学结合。

  实践教学这部分成绩由实训和教学实习成绩两部分组成,根据学生的考勤、技能考核、实习报告来综合评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成绩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实习操行成绩,包括出勤、纪律、劳动态度、工作完成情况等,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考核,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上登记;二是学生的实习日志,由企业兼职教师写出评语;三是实结,包括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业绩、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根据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一)组织管理由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农业工程系教学办公室及植保教研室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二)运行管理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设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各门课程有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和进行教学实习时要填写的实习手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有对应的顶岗实习手册和毕业实习手册。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以企业为主,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指导、监督、管理和考核。校企双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工作,学校指导教师不定期实地走访或电话抽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协调和解决实习期间学生遇到的问题。(三)制度管理学院和系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实训室是组织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基本环节。有鉴于此,课程组遵循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改理念,大力开展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天然药物实训室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新建了中药种植园、中药标本室、中药调剂室,配有常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500余种,植物腊叶标本近300种,常见植物浸液近100种。同时也进一步购置了实验实训设备,目前配备有显微投影系统、水分测定仪、切片机、烤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力特”2台、美国“安捷伦1260”2台)等,并通过课内实训、课外活动以及实验室开放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利于职业能力发展的训练,既提高了教学仪器的使用率,又促进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础上,还开辟了多家医院及社会药房等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见习、实习。通过见习、实习,使教学实训内容与社会需要接轨、与职业岗位挂钩,满足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兴趣,根据课程实训内容灵活采用实物对比、小组讨论、鉴定比赛、趣味教学、实验室开放、开展课外活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显微投影系统、精品课程网站及学校技术教育中心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的现代化和开放性。

  2.1实物对比法天然药物鉴定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尤其是性状鉴定,“百闻不如一见”,特别是针对性状鉴定特征容易混淆的中药,如茯苓与粉葛、党参与牛膝、半夏与天南星、玫瑰花与月季花,天花粉与山药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比观察,并讨论其关键鉴别点,教师再予以总结,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鉴定能力。

  2.2采取现代技术手段显微鉴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实训课中采用显微投影系统进行教学,使抽象的微观内容直观化,降低了教学难点的难度,也方便了教师的指导,并在实训中展示学生制作较好的标本片观察到的特征结构,辅以加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药物显微鉴别特征,提高了学生显微鉴定技能。为了促进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学习,课程组教师制作了“水合氯醛透化中药粉末显微标本片制作”、“中药微量升华”、“徒手切片法制备显微标本片”等视频教学资料,上传到校精品课程网站、校技术教育中心教学网络资源平台,方便了学生下载学习,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和现代化。

  2.3“以考促练、考赛结合”的促学模式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实践能力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例,达到了40%,并实行平时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实践能力考核的重点是考核学生中药性状鉴定能力和显微鉴定基本技能。具体来说,阶段性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中药性状鉴定的阶段性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实践技能综合性的终结考核,阶段性考核与终结考核按照一定比例计算技能考核最终成绩。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考核与中药鉴定比赛相结合,考核作为比赛的初选,同时对参加决赛的选手按照最终获奖名次进行课程成绩加分,以此达到“考赛结合,以考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通过考赛结合,既促进了学生的技能培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良好效果。

  2.4开展趣味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对中药的兴趣,我们采取了趣味教学法,实训课上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开展小组协作竞争积分制。教师设计3个趣味教学环节:猜药名、闻香识药、提示题。第1个环节教师将中药编写成诗让学生来猜,“看看又到五月中、家人买纸糊窗棂、丈夫一去三年整、家书一封无字空”。(打四个根类药材)从而引出半夏、防风、当归、白芷,继而再讲解它们的性状特征如何判断线个环节选取细辛、广藿香、黄连、甘草、狗脊、川芎等形、气、味特征明显的药材,让学生进行盲法识别,让学生手摸、鼻闻、口尝等鉴别方式进行鉴别。第3环节为通过老师给出的提示猜出药材,如提示1:桃金娘科植物的干燥花蕾;提示2:古代口香糖研棒状含挥发油;提示3:功效温中降逆,补肾助阳;提示四:不宜与郁金同用。学生通过提示猜出该药材为丁香,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来源鉴定、性状鉴定、化学成分、功效主治、十八反及十九畏等知识点。通过趣味教学,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气氛活跃,兴趣浓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中药鉴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5实训室开放实训室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潜能。课程组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开放实训室,给学生创造出更为宽松的实践空间,如开放天然药物鉴定实训室、中药标本室、中药饮片调剂室,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识别鉴定以及中药调剂训练。通过实训室开放,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2.6开展课外活动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我们联系专业教学实际开展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植物叶类标本制作并进行作品质量评比,参赛获奖作品在标本室中展出,充分利用我校中药种植园及校园绿化中的药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药用植物观察及采收中药环节,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对中药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药用植物的鉴定技能。

  《天然药物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为此,课程组教师基于国家教育部对于职业教育的整体要求,并密切结合职业岗位需要,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待继续完善,如增加中药伪品品种收集,完善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建设丰富的现代化、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等,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城市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要求较强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力度,一直是一门较难讲授的课程。本人通过7年的教学,从对教材的熟悉,上好每一堂课,到逐渐钻研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并通过与企业专家的合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为探求企业植保岗位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本人在课改前深入企业调查,确定学生的能力目标,依此调整课程内容。

  本次调查选择园林企业中从事病虫害防治指导的植保顾问,绿化高级工培训班学员,我校园林专业毕业2年以上,现从事园林养护工作的学生等三类不同性质的人员;其调查结果能够全面解读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和毕业生所掌握的植保技能与岗位需求的差距。以上调查对象均在上海养护水平较好的园林单位工作,如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静安雕塑公园等。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收回18份,其中学生问卷9份,企业问卷9份。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还有些差距,尤其是实训内容的设置上。

  适应高职教育改革要求和园林行业发展的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并为技能培养服务,详见表1,其中带*为增加或调整的授课内容。

  2.1 调整教学顺序 目前,在大多数院校,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是按照教材上的排列顺序进行次序性的系统教学,从而导致实践与理论的错位。昆虫及病原物都是活的有机体,它们会随着季节、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由此就决定了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安排必须与这种动态变化密切结合起来。因此,项目三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内容要打破教材原有内容的排列顺序,按季节、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

  2.2 重视农药知识 会使用农药是植保从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在以前的课程中,农药这部分内容往往不作为重点讲授。但通过本次调查,企业对毕业生的农药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很高,要求掌握病害、虫害的基本用药,关注新型农药,能够合理实施喷药计划,会设计药效试验,能够执行施药后质量监督检查等。因此,本课程要增加农药部分讲解及实训。

  2.3 增加预测预报知识 以往课程讲授中,并不将预测预报能力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认为这是植保研究所、植保站的任务,而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植保工作岗位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病虫防治中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而导致后期防治困难的增大。病虫害在各公园或绿地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课程中增加病虫害调查的方法、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了解预测预报的基本方法,对提高毕业生从业能力和预防病虫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4 调整理论实践的教学比例 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要能与实践联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基本保证每部分理论内容讲解后都配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保证学生植保技能的培养。

  3.1 项目化教学 几年的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人根据该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重新整合为6个项目(表1)。在这6个项目中,项目五是植保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而项目三是重点,其他项目内容的设计都紧紧围绕项目三的教学需求。项目三的教学是按照病虫害发生进展顺序贯穿整个学期。为开展项目三的教学,学生首先应能够识别病虫害,这是基础,因此项目三教学之前应先安排害虫、病害的鉴别技术教学。项目四、五、六是项目三的有机组成,但又相对比较独立,故单独设立项目,项目四、五、六穿插在项目三中进行教学。

  3.2 现场教学 本课程直观性强,适宜采用现场教学。将学生带到校园、公园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各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有了直观的了解,许多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现场观察一目了然,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本课程项目三的教学紧密结合上海市病虫害发生情况展开,一般每年病虫害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故本课程的开课时间应在每年的春季,这样方便现场教学的开展。其他季节发生病虫害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解决课程结束前无法进行现场教学的不足。

  3.3 总结教学 以季节为序进行病虫害教学,学生学习到的病虫害是零散的、孤立的、相互无关联的,这样的教学结束后,学生得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知识是庞杂无序的。因此,在课程结束之前必须安排几个课时的时间将一个学期学习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知识按虫害、病害分别归类,虫害防治技术按食叶害虫、刺吸性害虫、钻蛀害虫、地下害虫归类总结,病害防治技术按叶部病害、枝干病害、根部病害归类总结,使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4 企业技术人员进课堂 教师要走进企业,才能了解行业需求,掌握行业新技术。而教师由于长期在校内教学,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完全掌握行业的动态。因此,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专门抽出4~8个课时邀请植保科研单位老师、园林养护单位高级工程师等校外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参与教学,请他们做专题讲座,如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型农药的特性及施用效果、新发生病虫的特点及防治等。

  3.5 实训基地建设 有稳定的实训基地才能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而校内基地是最稳定的,本课程将实践教学训练的重点放在校内基地,充分利用校园树木园、植保实验室,逐年增加病虫识别标本,改善病虫害防治的工具等,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6 重视说课的作用 第1堂课的教学魅力是无穷的,是上好本课程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第1堂课采取说课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人将说课引入课堂,向学生说课,学生了解课程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成绩评定方法等,向学生介绍前几届学生的实习实训成果,引导学生进入病虫害防治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课程的魅力。

  我院为全国高职高专示范院校,其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创建于2004年。经过前期建设与积累,2008年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围绕江苏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诸多就业岗位群,培养能胜任药食用菌生产、植物种苗快繁、农产品分析检测、生物制品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发展江苏现代农业服务。其中,食用菌生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两门重要的核心课程,超过50%以上的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从事这两个方向。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并训练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从2008年开始,生物技术教研室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以2008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试点。对上述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步骤、有秩序地探索和改革,通过总结和优化,逐渐形成现在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所谓“产学结合”是指利用校内实训平台,即校内教学工场、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训练、结果分析、理论阐述、学生再实践的教学过程,使教学做结合,实现核心课程项目式实践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工学交替”即依托江苏农林职教集团平台和校内实训平台,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与工场师傅一起参与真实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活动,或以学生兴趣小组(或协会)为单位,对校内部分实训基地进行承包式经营管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1. 以教学工场为平台,模拟岗位工作情境,教、学、做一体化。以往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因时间、场地限制,只能进行一些具体实训环节的训练,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食用菌的接种、灭菌等实训,没法参与完整生产过程,掌握的技能自然要大打折扣。2008年我院食用菌教学工场的建成,彻底打破了旧的“课堂+实验室”的教学模式,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能全部安排在教学工场,实现教学和生产一体化。在教学工场,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由教师统一授课,实践环节是把参与试点的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生产菇房,有组织、系统全面地参与平菇和双孢蘑菇两种常见食用菌(具体食用菌品种根据市场行情与趋势决定)的整个生产过程,如表1。此时学生角色类似技术工人,生产要求与企业全程接轨,完全实战演练。通过整个产学一体化教学流程下来,学生对食用菌的生产、管理技术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而且面对自己生产出的食用菌获得了成就感,极大增强了就业和创业自信。

  能全面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校系统教学与社会简单技术培训的一个重要区别,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组利用教学工场平台开展一体化教学,重视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进行以突出能力应用为主的考核改革,考核模式如图1。以国家行业工种标准为依据,并与菌类园艺职业工种证书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考核,让学生参加本课程考核同时获得菌类园艺职业工种证书。

  2. 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与实训生产相结合。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另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我院建有完整的植物组培快繁中心,主要快繁生产园林绿化彩叶苗木(如火焰南天竹)、高档观赏花卉(如蝴蝶兰)及脱毒草莓苗等。与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所不同的是,植物组培课程对学生技能和环境(无菌)要求较高,如果技能达不到要求是不能直接进入组培中心参与实训生产的。因此,植物组培课程前期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快速掌握植物组培基本理论和相关实训技能,为后续进入组培中心进行工学结合生产实训奠定基础。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不再适合本课程,课程组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我院的实验实训条件,将原教学内容体系重新设计为不同类型项目,如表2,每个项目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工作任务和拓展知识四部分,按照计划学生通常用半学期的时间学完这些项目并经考核合格后,再进入组培中心进行生产实训。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流程是:教师先带领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来掌握实践知识,随后师生共同探究相关技术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性知识是对项目中工作任务所涉及知识的补充。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来完成各个项目的工作任务,最后以获得组培苗并完成任务报告结束项目学习。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优点是采用分派任务驱动学习,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方案实施者”、“技能学习者”的角色进行转换,大大提升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导师”与“策划者、主持人”的身份转变。项目教学在时间上一般一周集中安排两天教学,不受正常课时安排限制,合理紧凑,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任务”,教学所需时间比正常教学能缩短一般,可谓事半功倍。实际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八步教学法”,如图2,教师带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有机结合。

  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热情和效率上比以前有大幅度提高,真正享受到了学习、工作的乐趣。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上,不再机械地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手段,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使成绩评价更公正、科学,如表3。

  学生完成前期的项目教学内容后,将根据考核情况进入组培快繁中心,工学交替参加不同工作岗位的实训生产。实训生产一般为期1~2个月,有专门的实训教师负责日常工作安排与指导,期间学生在不同岗位要经历轮换,实训生产结束后初步具备胜任组培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能力,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3. 以创业协会、兴趣小组等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不同核心课程的特点,以组建创业协会和兴趣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工学交替活动,如食用菌协会、组培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会成员在课余时间也能进入实训中心和教学工厂,参与产品生产、锻炼创新、创意、创业技能。食用菌创业协会是最早成立的,其成员不仅亲自参与食用菌生产、管理,还成立了营销小组,向市场销售教学工场生产的平菇、蘑菇等食用菌,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有些成员毕业后自己创业销售食用菌,如我院创业典型郁宝峰同学自2010年毕业后,凭借在协会期间积累的经验自主创业销售食用菌,目前在句容市区已拥有三家门店,年销售额达150余万元。

  另外,食用菌协会还举行食用菌艺术产品开发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大家利用食用菌(如灵芝)的不同造型,设计制作了系列菌类创意产品,深受全院师生喜爱。其中,2008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陈文同学设计制作的菌类盆景被推选为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果,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现场展览,获得全国许多领导、专家的好评。除食用菌协会外,组培兴趣小组的活动也开展得丰富多彩,小组成员平时帮助教师管理实训生产,提高自身技能,也积极进行创意产品设计开发,锻炼培养创新能力。他们制作了如“试管玫瑰”微型花、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等组培产品和设施,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获得了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二等奖,并申报了发明专利。这些创意都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是学生自己跑市场、找材料、搞设计,付出艰辛努力实现的,更显得弥足珍贵。总之,通过课余的创业协会、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将课堂和课余有机的联系起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真正贯穿到整个学习阶段,不分课堂内外,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应有的帮助。

  针对核心课程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几年来,我院毕业生因技能突出、素质过硬,深受用人企业欢迎。如江苏天丰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评价认为,本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做事条理清晰、能充分理解工作的内容和职责,毕业生在其单位的不同岗位上均能有较好的表现;普遍悟性较好,遇事变通灵活;能较快地适应并接受企业文化,积极融入企业团队,共同协作;吃苦耐劳,勇于面对挑战和环境的变化。

  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是明显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需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这是合格人才培养、专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因为核心课程教学是难度较大的课题,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开发一个项目或整个生产环节涉及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懂理论、能操作、会经营的专业教师是我们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使他们既是教师,又是本专业的工程师。

  [1]夏金兰.生物工程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

  [2]李敏,陈芬.食品分析技术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开发[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植物种植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植物种植:

  • 下一个植物种植: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植物种植 植物实训总结范文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农学专业实践心得专栏(三)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湖师大学子暑期实践报告数字森林:树木信息扫…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小故事大文明丨老围社区22位青少年喜获“植保…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越城区“五育融合”践初心 守正创新育新人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回天有我 领秀慧谷社区:“植”得期待种下四季…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密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百倍扩繁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让孩子与郁金香同成长 (06-04)
    普通植物种植 妄想山海百年树苗种植方法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种植雪兔草莓苗种植方法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2018年桃树种苗栽培技术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种植方法薰衣草苗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惠阳区春丽桃树种苗栽种方法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水生植物勤换水盆栽绿植多消毒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潘银浩赴小港街道调研“千万工程”工作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资源优势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东台市南沈灶镇:植树增绿 扮靓生态底色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杭州植物园网红玉兰花渐开放 (06-03)
    普通植物种植 水生植物如何种植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