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伯乐英才网近日,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中,我省共计8家企业11个项目入选,为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先进适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治理过程中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助力“双招双引”发挥积极作用。
公园共分为二期,总设计处理量18万m⊃3;/天,其中一期项目设计处理量4万m⊃3;/天,实际处理量4万m⊃3;/天。
一期二期总面积约54公顷,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16.6公顷,二期占地面积约37公顷。
本工程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强化人工湿地+沉水涵养湖泊人工湿地系统,工艺流程框图如图下图所示。
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一级A类水通过厂外中水管道分别流经公园的潜流人工湿地和强化处理湿地,水通过两湿地并列运行后汇入表流生态湖泊深度涵养,处理后的水再通过泵站进入周边板城垾、保兴垾水系,以改善水动力条件达到活水保质效果。
(1)潜流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体,主要净化机理为介质填料的吸附作用以及填料中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顶部25cm的覆盖层为多种水生植物,其发达的植物根系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环境。
(2)强化处理湿地,通过曝气系统以及底部沉水植物,充分提升水体中溶解氧、强化脱氮、提升总磷的吸附去除。湿地每隔20m设置一条导流挡墙,依次布置漂浮植物+生物基、漂浮植物、沉水植物(营养掠夺型、耐污型、净水型),实现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削减,后通过珊瑚砂及砾石去除残留的SS。
(3)生态涵养塘设置控藻浮游动物、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等构建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形成“草型清水态”湖泊,通过食物链发挥其生态净化作用,并充分利用植物光合放氧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将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予以吸收、转化、再分配,进一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本工程采用多项技术和发明专利实现公园绿地景观提升以及中水深度处理,包括人工湿地技术、控藻类浮游动物、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以及便携式螺旋地桩技术。
(1)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对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是由植物、基质及微生物等共同完成的。植物为湿地“活体供氧机”能够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盐供其生长繁殖所需;基质是湿地中各种生物生长繁殖的载体,也是各种污染物净化的功能主体;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能完成处理过程中87%的脱氮效果。
(2)空藻类浮游动物,由一种大型枝角类浮游动物驯化而来,无外来物种入侵等风险。食藻虫经过十五年特殊的吃蓝绿藻习性驯化、提纯和复壮后,其具有野外稳定性增强、体型大型化(4-6mm),以及抗蓝藻毒素能力显著增强等特点,并且能够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3天左右透明度可达1.5 m以上,为沉水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3)优选改良的以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为代表的沉水植物具有矮型化、四季常绿、耐污染、耐弱光等特点,其根茎叶发达、光合作用强,可产生大量的原生氧,能够高效吸收、转化氮磷等营养盐,适用于我国各种水体,高低错落构建“水下森林”。
(4)螺旋地桩作为一种快速打桩桩型,能够快速高效的打入强风化岩层以及坚硬的地质,满足地桩的承载力。其能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施工,包括湖泊、河流、丛林等。本项目的应用保护了现状落羽杉林,减少传统钢筋混凝土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同时施工快捷方便,大幅度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
(1)首先引入控藻类浮游动物(食藻虫)用于水环境的治理,是最大的创新点,食藻虫经过十五年的驯化后,能够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3天左右透明度可达1.5 m以上,快速去除水面蓝藻,该项专利在实际应用中也效果明显,摒弃了传统药物投放产生的二次污染,水体治理稳定,采用生态环保的方式治理水体,绿色环保。
(2)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专利的应用很好的改进了传统苦草在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传统水草茎叶较高,收割频次高,运维成本高,且冬季易枯,不能发挥长久的治理效益,四季常绿矮型苦草的应用能够持续发挥处理功能,且不需要收割,大大降低运维成本。
(3)便携式螺旋地桩相对于传统混凝土桩,能够快速高效的打入强风化岩层以及坚硬的地质,满足地桩的承载力,质量可靠,并且移动方便,桩机两人即可搬运,能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施工,包括湖泊、河流、丛林等。施工过程中避免传统钢筋混凝土施工产生的二次污染,由于施工快捷方便,能耗低,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由实际检测数据可知,公园各个水体指标均已经达到地表Ⅳ类水的标准,部分已经达到地表Ⅲ类水的标准,超出设计预期标准,运行效果很好,无害化率较高,无明显固体废物,以生态环保的方式深度处理中水,绿色环保,提升效果明显,水体清澈透明,深刻见底,生态结构稳定,运行持续有效。
本工程在施工阶段本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园区内所有土方,内倒平衡,无外运土产生的扬尘污染,固体废物等;此外,运行过程中,由于采用生态修复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无污(废)水排放,无污泥外运,以及无飞灰、炉渣等污染。水生态治理过程中,水生植物收割养护产生的多余水草,将应用于农业制肥,以及作为畜牧养殖的饲料等,过程中无废弃物的二次污染排放。
本工程水处理工艺中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潜流人工湿地1d,强化处理湿地3.1d,生态涵养塘4.3天。设计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水的标准,具体标准参数为溶解氧≥3.0mg/L、化学需氧量(COD)≤30mg/L、氨氮(NH3-N)≤1.5mg/L、总磷(P)≤0.3mg/L
水生态公园水质处理后由一级A提升至地表四类水进行排放,具体水质标准参数为溶解氧≥3.0mg/L、化学需氧量(COD)≤30mg/L、氨氮(NH3-N)≤1.5mg/L、总磷(P)≤0.3mg/L。
公园自运行以来,水质处理效果明显,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性检查均良好,环境指标达标,排水数据通过水质检测设备实时进行检测报警,每日水质数据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公开透明。
本次工程年运行费用主要包括人工湿地运行及维护费用、中水回用泵站年运行费用。
潜流人工湿地部分约为91.0万元;表面流人工湿地约为78.0万元;渠道与湿塘维护约为30.8万元;年基本运维费用共计199.8万元;包含填料更换费用,总维护费用362.3万。
中水回用泵站年运行费用按泵站工程费用的10%计取,年运行费用为40万元。
公园运行成本对比于传统中水深度处理厂相对较低,主要成本产生有人员工资、设备维护保养、材料、管理费用等,运行成本较低,公园除去景观提升效果外,还具备水质处理功能,应用效益较高。
工程中产生碳排放主要源头为工程机械使用,相对于其他项目,该项目采用多种施工技术相协调,大大降低碳排放以及大气污染,栈道的便携式螺旋地桩的创新应用避免了大型机械施工产生的碳排放,降低大气污染。公园施工过程中,以土方景观为主,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产生碳排放,例如强化处理湿地采用松木桩进行支护,摒弃了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营造公园绿色环保景象,打造湿地绿意。
本工程在施工及运行阶段在绿色环保措施、绿色景观打造、水质提升效果等方面超出预期,成果斐然,结合多项高新技术以发明专利,打造一座景观与水体处理两大功能并存的湿地公园,处理达标后的水通过泵站排入板城垾水系及保兴垾水系,增大区域河道水系水环境容量,增强河道水系水体自净能力,为下游两大水系提供水动力。控藻类浮游动物、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便携式螺旋地桩以及透水混凝土海绵城市道路的应用响应了国家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多项新技术并存,打造科技新公园。
原标题:《双招双引 2021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展示:芜湖市江东水生态公园-中水回用示范项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