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乐丝袜黑龙江省万亩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活米机,可把糙米磨成白米,留胚率30%。
科技永远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在成本投入、品质延伸还是品牌建设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企业将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产业模式。
喷香的陕西肉夹馍、亮晶晶的现蒸东北大米、透着麦香的河南馒头随便逛上一圈保准你能吃个肚圆。放眼望去,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2200多家企业在展区里“吆喝”着各自的优质产品,引得参观者驻足,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年货市场。
这是6月21日在郑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现场。开幕式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在讲话中指出,各单位应以这次粮交会为契机,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领先潮流,离不开雄厚的科技实力。那么,怎样让粮食产业更“智慧”?如何用科技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现场走访了多家企业,倾听他们的“科技产粮经”。
农产品的第一属性为地域性,名特农产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想要品尝到美味可口的粮油食品,离不开对原料“母体健康”的保护。
交易会上,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从源头抓起,采用系列科技手段,确保大米品质。“公司在基地建设上重点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稻田的整治工作,通过平整、大量施用优质有机农肥,增施土壤改良剂、稻草秸秆还田等有效措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保水、保肥能力,进而为种植的绿色有机水稻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奠定了基础。”
“我们采用工厂化育苗和标准化种植,打造大米高端品牌。”这位负责人介绍,公司拥有10万平方米的工厂化育苗基地,采用无土育苗营养基质进行育苗,设有浸种、催芽操作车间,并配套进行地下管网的铺设实现自动喷淋,安装了温湿度检测一级视频监控等先进设施。
“而且,从育种、翻耙地、施肥、插秧到田间管理等,全过程都是机械化、标准化作业。”他说。
“好粮源带来好产品,好产品实现好效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为契机,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引导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粮食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优质粮源基地。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粮油加工企业建立优质原粮基地718万亩,关联农户190万户。贵州省实施特种优势粮油订单种植工程,带动种粮农户创造收益93亿元,惠及115万户,其中贫困户近30万户,户均收入3100元以上。通过发展优质粮源基地,“山西小米”平均售价从每斤5~6元上升到20元左右,加工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琳琅满目的展区里,新鲜出炉的馒头花色各异,格外诱人,一股浓浓的麦香扑面而来。
“这是原香馒头,我们从河南小麦优势产区选用优质中筋小麦粉作为原料,采用二次发酵工艺生产的多福多馒头很受市场欢迎,每月销售额达30万~40万元。”中原粮食集团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总办主任韩红军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为扩大粮食产业,企业积极主动寻求科技创新,无论在科研平台建设还是产业技术开发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韩红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该公司建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博士后工作站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平台,持续推进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开发,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依托科研平台,多福多拥有了大批高精尖人才。从2004年起,公司研发了多个系列的馒头、面条等智能化仿生主食生产线代馒头生产线,经国家鉴定,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公司还牵头起草了《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为产业规范发展、主食安全供应,提供了规则保障。
韩红军举例说,刚出炉的馒头蛋糕,内部组织结构松软、有弹性,口感良好,但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会出现由软变硬的现象。组织变得松散、粗糙,弹性和风味也随之消失,降低了消费者的口感体验。
“传统的保鲜酶虽然对保持馒头柔软度、减缓馒头老化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对馒头口感有一定的影响,使馒头黏性增加、弹性降低。为此我们公司调整了相关配方,研发了一种新型生物酶复合乳化剂,做出的馒头卖相好、口感质量佳。”他说。
如今,我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有2.2万家,年销售收入2.9万亿元,形成了一定规模,粮食科技取得了显著发展。
其中,粮食储藏应用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粮油加工工艺、装备和饲料加工装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例如,河南工业大学研发的新技术可远程实时监测粮食库存数量。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的节能减损自动化碾米机,可将整米率提高2至5个百分点。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取得一席之地,不仅产品质量“硬”,还得会“吆喝”。再优秀的粮油产品也离不开市场推广,而电子信息的迅速发展为产品的网络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撑。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李国强介绍,“吉林大米”坚持品牌化路线,从创建初期的直营店(商超专柜)1.0版本,到线上注册、线版本,逐步升级为产区到社区直通车3.0版本,实现了生产企业和销售终端的精准对接。
“去年,我们秉承互联网+农业基地+市场消费+体验新理念,推出了吉田认购专属稻田4.0版本的新营销模式,把卖米上升到卖生态、卖服务,通过优化产品供给,畅通直供渠道,强化安全归属,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享受,进一步促进了三产融合、三链协同和五优联动,推动大米产业提质增效。”李国强说。
“要酒香,不要巷子深。”河南豪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乃利告诉《中国科学报》,河南豪峰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低成本、高效率、智能化的经营模式,推动企业向现代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其中,智能化的“电商突破战略”是一大亮点。
2017年来,公司聘请阿里巴巴核心技术层人员牵头,组建了200多位年轻人组成的电商运营团队,推动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刘乃利介绍,传统的销售渠道很难听到消费者心声,为此公司与包括京东、淘宝在内的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助力网络营销和产品开发。
“我们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和地区。比如说某个产品用户多集中在女性学生群体,网络上也多有她们撰写的产品评价。这些线上信息,可以反馈给线下的研发、包装设计等部门,以便实现精准化投放。”他表示,海量的互联网数据为企业提供了大力支持,打造了系列网红产品,深受用户欢迎。
“科技永远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在成本投入、品质延伸还是品牌建设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刘乃利表示,未来企业将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产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