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下梢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村史馆是一个村落的文脉所在,走进海口城郊的一座座乡村,各具特色、乡土味浓郁的一间间村史馆展示着当地村容村貌、人文特色、历史沿革与生活变迁,承载着独特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
近年来,海口扎实推进村史馆建设,着力打造出一批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的有效载体,使之成为标记地名、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乡愁博物馆”,成为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和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打卡点”,丰富了和美乡村内涵。□本报记者陈丽园邝晓霞陈钰婷赵汶
林木叠翠,古庙宇、门匾古韵悠悠10月20日,走进龙华区龙桥镇的道贡村,宜居、宜游的和美乡村景色展现在游人眼前。在道贡村的村史馆里,最先映入来人眼帘的是一块刻有“三世一肩”字样的牌匾,深具古韵的成色彰显出道贡村久远的历史文化内涵。馆内陈列的文字和图片展示了该村的历史沿革、村容村貌、风土民情、文化特色。
“我们道贡村明朝开村,迄今逾550年,这块牌匾是我们的镇村之宝。”道贡村党支部书记吴英胜告诉记者,清朝乾隆年间,庠生吴儒珍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和年迈的双亲,妻子陈氏以柔弱的双肩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奉养双亲至终老,供养一双儿子读书考取功名。陈氏的事迹广为流传,乾隆皇帝为之感动,亲自挥毫手书“三世一肩”的评价,以此称赞陈氏。
“村史馆融入了我们村的乡情记忆,记载了村庄的发展历史和名人事迹,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道贡村村民吴英山说。如今的村史馆,为村民们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让大家无论离家多远,都有“根”可寻,有历史可回望。
同样,美兰区演丰镇北港村委会通过注入“乡土味”和“文化味”,建起一座新的村史馆,反映村落历史变迁,记录村史,留住乡愁。
“北港村历史悠久,这里原不是小岛,它和明万历年间(1605)琼州大地震陷下海的72个村庄是连在一起的”村史馆内,北港村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凌云介绍着这座古老渔村的“前世今生”。他告诉记者,在北港渔村乡村振兴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下,该村史馆于今年刚建成,成为村民和游客了解村史的重要窗口,同时展示着本地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村史馆的建立,让村民有了归属感,也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好去处,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市民章诚细细阅读馆内的村史故事,“沉浸式”感受北港生活、体验北港魅力,“我很喜欢这里,馆内不仅展示了村民世代的生活方式、工艺,还介绍了岛上的红树林、鲸鱼墓等特色旅游景点,通过参观,我更加了解北港村的历史。”
10月21日,大三学生王蓉和同学慕名来到美兰区灵山镇仲恺村,他们走进村史馆,在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一件件古老的历史物件中,感受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实地接受一场别开生面的革命洗礼。
位于美兰区灵山镇的仲恺村,绘满红色历史故事的村墙打造出浓浓的革命历史学习氛围。海口日报记者 杨鹤 摄
“古风古韵的老房子、老物件、老照片,在我们眼前鲜活起来,这一趟来值了。”王蓉发现,仲恺村的红色记忆不仅留存在这座小小的村史馆内,还被绘制成百米画卷,展示在村道的围墙上,中共琼崖一大召开、琼崖纵队成立一段段红色记忆在白墙上鲜活重现,村干部和村民也对红色故事谙熟于心,大家都可宣讲红色故事。
“红色历史是我们仲恺村的旅游招牌,这几年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作为村庄的一份子,我也想为村庄建设出一份力,让更多人了解仲恺的历史。”村民吴多禹说。
据了解,如今的仲恺村村史馆不仅是村民追忆历史、留住乡愁的一方天地,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该馆也成为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各级党组织到此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中小学校也纷纷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位于琼山区大坡镇树德村委会塔昌村的村史馆,同样成为了乡村红色旅游“打卡点”。“村史馆记录着我们塔昌村的革命故事,也是塔昌村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载体。”塔昌村村民小组组长张建新告诉记者,在开展琼崖革命的艰苦岁月里,仅有150多人的塔昌村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全村先后有50多名员、90多名群众为琼崖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出一首首英雄赞歌。
如今,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到塔昌村追寻革命足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而当地的村民也依托这一红色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仅开发出青金桔、胡椒等采摘体验活动,还开办农家乐,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10月22日,虽下着雨,但并没有阻挡游客前往施茶村观光的脚步。施茶人家村志馆是当地旅游打卡地之一,游客们在这里与历史进行“跨时空交流”。
10月23日,秀英区石山镇施茶人家村志馆迎来市民游客参观学习。海口日报记者 石中华 摄
压咸菜的火山石盖、刨木薯用的陶瓷刨子、蓄水缸在馆内,各式各样的老物件被镌刻上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记忆有序地陈列着,与新旧对比的图片墙相互映衬,向游人讲述村落的历史、文化以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才发展、绿色发展历程。“通过参观,我能切身感受到施茶村从昔日贫穷的石头村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迸发出强劲发展动能。”游客赵秋霞感慨道。
建成村史馆后如何进一步“用活”村史馆?记者发现,海口乡村立足本地历史、文化、产业等元素创建村史馆,凝聚起乡村“文化魂”,激励干部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琼山区云龙镇云阁村委会高园村,村民周发森为村民挖水井、开办榨油坊,带动村民致富的故事,经由一代代乡亲流传至今,被记入高园村的村史中。
在琼山区云龙镇云阁村委会高园村的村史馆中,记录了村民周发森带领村民挖水井、开办榨油坊,带头致富的故事。海口日报记者 苏弼坤 摄
“周发森带动村民发展的故事,成为当地村民发展产业、先富带动后富的精神源泉。”琼山区云龙镇云阁村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珊介绍,村史馆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精神源泉。
近年来,云阁村充分利用“合作社+村委会+公司”模式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已种植花卉8000余亩,年产值达上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几千元增长至2.3万元。
“在三世一肩所歌颂的传统美德指引下,道贡村将持续做好和美乡村建设,更好地弘扬本土历史文化、提升村庄知名度和影响力。”吴英胜说,近年来,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大家在游览古村的同时,也通过参观村史馆,来了解更多本地文化,“我们将用好村史馆,打造为旅游观光点,深化文旅融合,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凝聚新力量。”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史振卿:村史馆对乡村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是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有力地推进了和美乡村建设。
史振卿建议,海口各乡村在建设村史馆时,要深入、全面地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动能。同时,建设村史馆时应遵循简约原则,要重点突出村史与乡村文化,而不是外在建筑风格。此外,要充分发挥村史馆的作用,敞开大门供市民游客参观,通过开放村史馆,让本村村民充分了解到村庄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底蕴,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以及精气神,为当地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陈恩:村史馆陈列的实物、图片等文化遗存是村民集体记忆的展示,通过村史展示叙述村庄变迁过程,帮助村民集体建立起本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之间的联系。
陈恩认为,村史馆对促进村落社会形成、巩固和重建生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道德共同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村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需维持和重建乡村社会的道德秩序,重塑村庄内部整合团结向心力,实现乡风文明的发展目标,以上都基于本村村民形成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村史馆就具有生产认同和建构归属的功能。因此,村史馆是建立和美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