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物语力士加点10月20—22日,沈阳农业大学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凌源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凌源)花卉产业高端论坛”在中国北方花都辽宁省凌源市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出席论坛并在专家座谈会上做总结发言,沈阳农业大学陈启军校长、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刘青林会长在开幕式致辞。中国(凌源)花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组织了产业参观、专家座谈、大会报告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
会上,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高俊平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应邀做大会主旨报告,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吴华瑞、马男、宁国贵、孙红梅等做大会专题报告。来自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综合实验站站长、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专家、辽宁省园艺学会专家、国内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行业协会代表、当地花农和合作社代表、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示范基地代表和研究生、凌源市有关副县级以上领导、各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新闻媒体代表400余人出席论坛。
花卉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凌源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花卉生产和销售基地。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沈阳农业大学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资源,与凌源在设施园艺方面的科技合作,对辽宁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进步,尤其是花卉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沈阳农业大学在凌源地区开展了球根花卉种球繁育工作。新世纪以来,沈阳农业大学百合团队扎根凌源,潜心挖掘产业难题,推广示范科研成果,助力百合产业良性发展。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卉栽培技术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孙红梅教授在大会报告中分析了百合产业发展的关键卡点和技术难题,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种球繁育和设施优质栽培方面成果推广、示范和应用情况,指出休眠品质是种球品质的重要内涵,休眠调控是国产百合种球质量提升的核心问题之一,介绍了未来与凌源深化合作的攻关方向,并对深入挖掘、打造和凝练百合文化、推动百合产业深层次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思路。
孙红梅教授率领的百合团队20余年长期深耕百合产业技术创新,创制了适用于各种百合的广谱体细胞胚离体再生方法,突破了传统组培方式以不定芽途径诱导小鳞茎繁殖系数低、生产周期长的瓶颈,建立了“胚性细胞鳞茎”繁殖技术体系,使成苗系数较传统组培方式提高数百倍,不仅显著提高了繁殖效率,且操作简便、大量节省繁殖材料,为我国百合种球原原种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孙红梅教授团队建立了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实现了种球数量和品质的平衡调控,不仅缩短了子球培育周期,同时也实现了单个小鳞茎球型、鳞片抱合度等综合品质显著提高,尤其是成功控制了小鳞茎的休眠与萌发,实现了种球的周年生产。在种球质量监测方面,孙红梅教授团队系统研究百合了商品种球发育和低温贮藏过程中“淀粉-蔗糖”代谢过程,建立了不同种类百合和不同贮藏目的的低温控制模式,显著降低种球低温贮藏成本,以淀粉含量作为指示因子,建立了百合种球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显著提高种球质量检测的精准度,使检测程序更具可操作性。
在助力百合产业发展、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方面,孙红梅教授团队多年来扎根凌源,不断深入开展百合栽培试验技术摸索,在百合生产实践中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土壤改良模式、肥水管理和环境控制模式。通过百合优质种球繁育技术体系的推广示范,逐步提高百合优质种球自主繁殖的数量和品质,降低百合生产成本,提高百合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建立技术核心示范区,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百合生产和管理者的专业化技术水平,促进花卉产业转型升级。
在花卉人才培养方面,由孙红梅团队教师带领研究生扎根凌源百合生产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解决方案。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根据当地政府、企业和生产需求提供专业化人才培养和输送模式。开设技术培训班,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提高花农专业化生产水平。
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启军校长到孙红梅教授在凌源的百合科研成果示范基地检查指导,陈启军校长在凌源市百合研发中心与凌源市委书记王志刚共同为孙红梅教授申办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挂牌。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聚集了国内花卉领域的高端人才,搭建了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针对我国花卉产业急需突破的关键问题,广集优思良策,为我国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