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神医杜名对于心怀“江南梦”的寻访者来说,无锡南长街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胜地:泛舟于悠悠古运河上,清风拂面,暑热一扫而空;河上古桥行人云集,两岸古街店铺林立,古寺、古塔、古窑等众多历史遗迹,承载着千年锡城记忆;粉墙黛瓦,青石铺路,游客宛若置身于江南水墨画世界。
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今天的南长街已成为无锡古城数千年吴文化、水文化、佛文化凝聚而成的缩影;坐落其间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江南水乡,更是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创刊85载的《新华日报》始终钟情于这条老街,以生动的文字记录下南长街的岁月变迁。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杰作,蜚声海内外。图上的不少景点,与南长街上的一些古迹不遇而合。”在1993年4月23日的《新华日报》第三版,《〈清明上河图〉将在无锡重现》以百来字的篇幅,报道了不少海外游客带着《清明上河图》的复制画,到南长街寻觅古迹怀旧。
始建于北宋,被列为“梁溪八景”之一的南禅寺妙光塔,飞檐翘角、古朴庄严,是游客们心中大运河畔最独具特色的古寺庙建筑之一。
兴建于明朝,清雅秀丽的清名桥如长虹卧于碧波之上,也有当地人称其为“清明桥”。上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作曲家中山大三郎来此游览后创作歌曲《清名桥》《无锡旅情》,向世界唱响这座江南石桥的独特魅力,更是在外国游客心中深深埋下了“无锡情结”。
街上的黄泥桥、日晖桥、镇塘庵以及牌坊等古建筑,镌刻着这条老街的厚重历史,满目皆是江南民居和沿街店铺,行人拥挤,热闹繁华,如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串联起古与今。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与魂”。近年来,无锡如何保护传承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住南长街美丽记忆?从《新华日报》中可窥见一斑——
“去年,无锡市决定重修妙光塔及该塔所在的南禅寺。目前,寺内天王殿、藏经楼、长廊和塔院内10多处亭台楼阁均已整修如新,成为无锡市区一处别具一格的古典建筑群。”1993年9月29日,《新华日报》03版刊发《北宋名塔今重修 无锡又添新景点》,记者江锡民提笔记录下妙光塔修葺一新后的盛景。
强化资金保障,助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995年12月8日,《新华日报》03版刊发《把资金集中于大项目 无锡市一批重点工程竣工》,其中介绍了无锡将南长街工程纳入重点建设项目,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集中资金,保障项目顺利进行。1996年1月2日,《新华日报》03版《无锡市20多项市政道桥工程全面竣工》中提到,无锡打通交通“瓶颈”“卡口”,将南长街北段拓宽为30米的街道,两侧铺的是彩色道标,路中分设“四快两慢”6车道,改造后的这条老街不再狭窄拥堵。
2002年《新华日报》刊发报道,随着南长区旧城改造接近尾声,经过修缮的无锡一景——水弄堂,像水灵少女一般,重现在游人的面前。无锡邀请了有关专家规划打造“古运河观光旅游带”,在尽量保持水弄堂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进行合理修复,同时规划新建一条新南长大街,使水弄堂的保护范围得以扩大。
2003年7月28日B01版《无锡修复四大历史街区》、2003年10月29日B01版《无锡保护五大文化历史区》、2004年2月6日A03版《无锡用政府令保护历史街区》、2006年10月12日A03版《无锡两大历史保护街区规划通过专家论证》……《新华日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着南长街保护工作进展,记录下可喜的变化。
在做好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无锡立足于南长街丰厚的文化积淀推进开发利用,不断擦亮古运河畔的文化名片。
1996年1月16日,《新华日报》03版《中心繁花似锦 片区各有千秋 城郊店家成网 无锡构筑现代商贸中心城市格局》,提及南长街和南禅寺相衔接重现“清明上河图”。“区域性商业中心结合行政区划逐步拓展,朝着门类齐全,各有侧重,建筑和经营方式各有鲜明特色的方向发展。”
1997年7月10日,《新华日报》04版《瞄准市场空白点 开发商贸旅游区 无锡将兴建大型花木城》,描述无锡瞄准市场空白点,结合开发南长街古运河商贸旅游区,提出“再现《清明上河图》盛景”的目标,决定在南长街改造地区,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一个占地8600平方米、以鲜花盆景为主的花卉交易批发市场,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其发展成为含鱼类、鸟类、宠物、苗木种子、园林机械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商城。
1999年6月19日,《新华日报》B02版《无锡古运河将再现“清明上河图”》,再次擘画了大运河畔古今辉映的锦绣画卷。无锡酝酿构筑“古运河风貌区”,连结千年古塔、南禅古刹、清名古桥、南长街等历史遗存。其中规划设计以江南园林艺术与水乡民居独特的建筑手法结合,通过打造特色水上旅游风光带、打造古香古色的江南建筑、专建民俗博物馆等一系列举措,“把悠久的京杭运河无锡‘精华段’,修建成为全流域最具吴越风貌、江南水乡特色的‘闪光点’。”
2000年12月16日,《新华日报》A04版《无锡投资亿元兴建南禅寺文化商城》介绍,无锡打造了“寺市合一”的南禅寺文化商城,吸引全国700多个文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众多中外游人前来观光,已成为无锡城灿烂夺目的又一颗“夜明珠”。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享誉海内外的古运河穿城而过,我区南长街和‘水弄堂’又是其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精华地段,依托文化积淀建成的南禅寺文化商城,现已形成‘寺市合一、文商交融、商旅一体’的格局。”2001年10月12日,时任无锡市南长区委书记许卫国在《新华日报》A04版发布《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一流城区》,提出要进一步发掘和保护好南长街、古运河“水弄堂”的历史风貌,力争把南禅寺文化商城建设成为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遥相呼应的大型特色市场。
“大约步行15分钟,往北行是锦绣繁华的中心商务区,朝东走是灯光璀璨的千年南禅寺,向西去是现代化的太湖广场,而我独爱一路奔南——顾自蹀躞在灯光暗旧的十里南长街。”2007年4月3日,记者江锡民再次提笔撰写了《城南夜色》,记录下自己眼中无锡南长街的发展变迁,既保留了古色古香的老街韵味,又巧妙地融入现代城市功能,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一展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
经过改造提升,南长街这张江南文化名片愈发闪亮。2004年,以《无锡旅情》《清名桥》《梅之歌》三首歌曲为线索,中日两国携手拍摄了无锡太湖风光、运河风情、蠡湖新景、中日梅文化观赏园等并制成节目,向世界展现无锡美丽风光与地域特色。2006年11月18日晚,“《无锡旅情》唱响二十周年暨中日友好歌会”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深化招商引资、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不仅唱响一条老街,更唱响了一座城市。
2010年4月15日,《新华日报》刊发报道,全国15条古街巷入围“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选名单,江苏占据其中4席,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便位列其中。游客乘运河画舫游历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从南禅寺出发,有跨塘桥、中国丝业博物馆、清名桥、水仙道院等12个节点。为延续清名桥历史街区活态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有超过300户民居在改造过程中被保留下来,居民们依然过着“江南水弄堂”里的悠闲生活。“在这里,我们既可以随处感受到历史的细节,让浮躁的生活慢下来,又能在现代化生活的体验中触摸到时代的脉搏。”同年6月,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我从小住在这里,亲眼看着这一带整修翻新,大大小小的店铺开起来了。”2022年1月,家住清名桥附近的刘东林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历经16年内6轮规划,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内200余处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焕发了新生,一批文化创意、休闲旅游、非遗体验产业培育起来,目前已形成南长街休闲一条街、南下塘老字号特色街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当地最具江南文化特色、最显运河古韵风情的绝版之地。
2023年7月24日,《新华日报》2版刊发《无锡将习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实践指引 以忠诚感恩之心全力以赴干事创业》,其中提到:位于无锡古运河畔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古河古桥、古街古弄与商业街区、文创园区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有机结合。梁溪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荆洪明说,将深入学习习重要讲话精神,以大运河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纽带,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街区资源,在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和城市更新中激发街区发展活力。
对于心怀“江南梦”的寻访者来说,无锡南长街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胜地:泛舟于悠悠古运河上,清风拂面,暑热一扫而空。河上古桥行人云集,两岸古街店铺林立,古寺、古塔、古窑等众多历史遗迹,承载着千年锡城记忆。粉墙黛瓦,青石铺路,游客宛若置身于江南水墨画世界。2023年7月24日, 《新华日报》 2版刊发《无锡将习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实践指引以忠诚感恩之心全力以赴干事创业》 ,其中提到:位于无锡古运河畔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 。 (江南时报记者姬传涛).
more
more
more
more
苏宁易购旗下多只债券大跌凸显债务困境 公司拟大手笔回购维护债券价格稳定
华恒生物实控人股权再遭司法冻结申请 司法部门以恐影响公司IPO进程为由被暂缓执行
more
more
more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南时报社主办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举报电话 江南时报社广告刊例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