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光漏底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平凉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建设“三基地两区”目标定位,持之以恒抓项目、优环境、兴产业、促发展,全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
砥砺奋进启新程,满目生机日争新。从加快项目投资建设到抓牢工业压舱石;从年可加工15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项目生产到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条延伸;从灵台电厂建设到五举井田项目稳步推进;从优质肉牛生产繁育基地建设到打造“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今年上半年,平凉市实施9大重点产业链项目428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6.9亿元,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化平凉建设的根基。
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走进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生产设备有序运转,智能化的操作流程,将一袋袋精加工的玉米产品在智能生产线上计量包装、自动传送、智能搬运。
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重大项目和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平凉智能制造产业链生物制造业重点项目。2021年,平凉市充分发挥玉米种植的资源优势,招商引资这家西部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平凉。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目前已经投产运营,二期在建,明年3月全部运营。
“上半年实现总产值约6.55亿元。”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宜澎说,今年上半年共生产玉米淀粉15.13万吨,玉米蛋白粉1.15万吨,玉米皮2.46万吨,玉米胚芽1.21万吨,玉米油0.2万吨,玉米浆0.6万吨,同比增长37%。公司将发挥生物制造产业链“链主”带头引领作用,今年力争完成淀粉产量43万吨,工业产值17.4亿元。
平凉煤炭资源丰富,紧紧围绕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3659”思路目标,坚定不移推动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建设,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深度转化、一体开发、延链增值,推动煤电工业向载能工业品转化,实现煤炭资源“吃干榨尽”,努力构建绿色、低碳、清洁、循环、高效煤电化产业体系。
邵寨煤矿是灵台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的重点链主企业,是灵台矿区规划建设的第一对绿色智能化矿井。“今年以来生产原煤86.8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5.4亿元,工业增加值3.8亿元。”邵寨煤矿相关负责人崔德金介绍。
正在建设的灵台电厂是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重点配套电源项目,是灵台县的煤电化产业链重点项目。项目规划总容量为4×1000兆瓦,由山东能源集团盛鲁能化公司投资,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建设2×1000兆瓦,总投资78.23亿元,采用高效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计划2024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消纳煤炭约414万吨,产值达30亿元以上。
紧扣打造陇东能源基地核心区这一目标,灵台县按照有链强链、短链延链、缺链补链,全力推进煤电一体化产业建设。在第28届“兰洽会”上签约的甘肃永润集团煤基新材料项目年可消纳原煤约44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7.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0.4亿元。目前正积极推进新集水库及工业园区配套输水管道建设,确保年内建成,与灵台电厂同步投运。
崇信县已探明煤炭储量18.8亿吨,引进山东能源等大企业投资兴业。由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有限公司和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平凉五举煤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47亿吨,建设规模至年生产能力300万吨,配建年洗能力500万吨的洗煤厂。今年以来,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年内完成项目验收,转为生产矿井。
素有“煤城瓷镇”之称的华亭,近年来依托资源和产业两大优势,推进城市由“黑”变“绿”,形成了以煤电化为龙头,陶瓷、建材、冶金、新型制造为补充的新型工业体系。今年,华亭市将以构建华亭特色优势绿色建材产业体系为目标,重点打造装配式建筑、3D打印技术、固废综合利用、陶瓷建材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条,有力有序推进绿色建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以强工业行动引领实体经济发展,从产业突围和创新突破两方面入手,打造链主企业全力推动强工业行动落地见效,为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是发展的载体。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平凉红牛肉质细嫩、大理石花纹明显、香气独特的优质肉牛种质资源禀赋。2018年,平凉红牛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专供牛肉,2019年取得活牛直供港澳资质。近年来,围绕平凉红牛产业发展,从崆峒区到泾川,从崇信到静宁红牛基地建设不断突破,养殖规模不断提升,效益稳步提高。
静宁县界石铺镇的锡航农业界石铺镇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由江苏锡航农业产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是锡航农业在全国布局的6个养殖产业基地之一,定位为肉牛养殖中转基地。“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的落地,是静宁县推动牛产业发展的重大成就。”静宁县界石铺镇镇长陈兵兵说,该项目的落地推动了当地牛产业发展,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畜带草、以草兴畜、畜肥还田、融合发展,带动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和粮饲兼用玉米种植,提振发展产业信心,增加收入。
泾川县鼎康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肉牛育肥、种质研究、种质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带动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标准化肉牛育肥场,目前平凉红牛存栏850头。通过严格把控进栏肉牛种质标准,筛选纯种平凉红牛进行繁育,全程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养殖技术,牛肉品质达到了A5级水平。按照“企业带动、农户扩繁、保种增量、延链提质”的思路,泾川县深入实施“万千百十”工程,今年新建标准化千头肉牛养殖场2个,新增养牛1万头,牛饲养量达到7万头,牛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4%。
“吃遍天下苹果,还想静宁苹果”。9月以来,一颗颗静宁苹果走出甘肃,迈向全国,直奔海外。“海拔高,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这里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区。”静宁县果业办公室主任贾军平介绍,目前,静宁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建成了李店河流域、葫芦河流域、平定高速沿线个果品专业村,户均果园面积10.6亩,人均果园面积2.34亩,成为“全国苹果规模化种植第一县”。
今年,静宁县全面抢抓省上壮大提升平凉—天水—庆阳优质苹果产业带,围绕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按照“一基地六中心”发展目标,以打造“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为契机,扎实开展“十大转型提质”行动。谋划产业链项目34项,总投资16.32亿元,新建苗木繁育基地2000亩,老果园更新改造2万亩,提质增效管理7万亩,建成高新集成技术推广示范园7个,加快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和国家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实施一批苗木繁育、生产管理、贮藏保鲜、品牌营销、电商物流、配套服务等链上项目,辐射带动链上企业抱团发展,预计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15.5亿元。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华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全市野生及家种药材共有249种,年均栽植独活、大黄、川芎、当归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面积在5万亩左右,产量在1.7万吨左右,产值可达1.8亿元。正在建设的中国大黄城是华亭市全力打造的集药材种植、研发、精深加工、贸易等环节的全产业链项目。近年来,华亭市把药材产业作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采取政策扶持、宣传培训、龙头带动、市场引导等措施,强力推进药材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目前,华亭市共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9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现稳定在6万亩左右,产量达到2.1万吨,产值达到2.88亿元。
甘肃旭翔德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20万吨的黄花菜订单,让泾川县黄花菜的种植面积从周边50公里扩充到了150公里。公司采用“种植基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间接带动1000余名农户就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近年来,泾川县围绕“一园三区三带”布局,精心打造泾汭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王村、汭丰核心区和玉都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区,年内新建日光温室204座、钢架大棚1000座,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蔬菜总面积达到4.5万亩,产量达到10.5万吨,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6%。
庄浪县南坪镇水洛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园里,利用苹果树废枝及玉米芯等原料制作菌棒种植黑木耳的增收项目格外引人关注。“产业园占地508亩,已建成日产10万棒菌棒生产线一条,一期建成黑木耳吊挂示范种植大棚262座、晾晒棚128座。”庄浪县南坪镇党委书记宋平江介绍,每棚产值近8万元,收益2.5万元,镇上还积极推进黑木耳产品包装、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全力推动黑木耳全产业链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崇信生态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46.64%,享有“满城公园满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之美誉。凤翥山下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水韵文化特色民俗村梁坡水街,是崇信县以“美丽幸福汭河畔生态特色民俗村”为建设目标,将水环境系统治理融入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崇信县盘活人文资源与河流保护一体推进,发展嵌入式高端民宿、乡村旅游等,把汭河沿岸乡村串珠成链,实现经济、民生、生态效益融合发展。
“田在地上,天在田中,人行其上,如登天阶。”到了庄浪,身在其中,才知梯田之壮美引人入胜。庄浪梯田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文物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梯田生态产业开发示范区,满眼的郁郁葱葱,层层梯田飘果香。依托梯田资源优势,该村充分挖掘本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了“生态梯田有机苹果基地、种养加循环特色产业区、和美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带”三张名片,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一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探索挖掘内涵,内外兼修,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硬实力,扩展乡村旅游区域延伸,带动庄浪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庄浪县申报了省级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样板村建设和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补助。同时,还申请了30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涉及韩店石桥村、通化陈堡村、郑河上寨村、永宁葛峡村、朱店吴沟村、水洛吊沟村等多个旅游重点村,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
截至目前,庄浪县已建成以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康体养生、农事体验等多业态聚集的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带动发展乡村休闲和采摘业态20多处,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更加广阔,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逐年增加。
依托崆峒山国家5A级景区的优势,地处崆峒山下的西沟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使这个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偏僻小山村,走出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西沟村村支部书记朱学引领村里乡亲依托崆峒山旅游促销土特产,开办农家乐、小饭馆、小旅店。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村民的收入。全村先后建成西沟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广场、休闲活动广场等,建成了半山村落、甘家坟2个农家乐集中区,17家餐饮户可接纳5000多人用餐,发展民宿客栈5家,床位200多个,建有儿童亲子乐园、罐罐茶文化体验基地、垂钓园等设施,还建成生态经济林600余亩,包括采摘园、滑翔基地等。今年已经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0多万元。
立足“留住乡愁、做足特色”的目标定位,西沟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等资源禀赋为依托,一体编制村庄规划,形成了以党群服务中心周边休闲养生产业园为带动,辐射半坡农家乐集中区、甘家坟农家乐集中区、圆顶山农旅融合体验区联动发展的“一园三区”发展格局。
在平凉,像吊沟村、西沟村这样主打旅游牌,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还有很多,已成为平凉旅游的一大特色,通过“农旅融合”正融出乡村振兴的好风景,已成为平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