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敏离婚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黔中大地,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一批批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各地群众的主要增收门路和支柱。
如何继续扬起农村产业振兴的“帆”?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彩贵州网记者采访了几位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答案。
大专毕业后,张顺勇一直在广东、上海等地务工。经过一番历练,2015年回到家乡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抵耳村创业。
与多数创业者的选择不同,张顺勇将目光投向了山中丰富的野生资源,一边学习技术,一边着手做起本土蜜蜂养殖。
经过前期市场调查,他了解到黄精、三叶青、重楼等中药材的市场价比较高且稳定,他便尝试在自己的100亩基地里,对黄精、三叶青、重楼、皂角等中药材进行培育。
“创业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我的中药材种植发展得不错。”张顺勇说,这几年他还通过参与各类培训学习,不但提升了技术,也让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张顺勇的中药材基地在原生态的山岩地中,种植不施加任何化肥,完全仿野生种植,种出来的药材质量好、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靠着“蜜蜂养殖+中药材种植”的新模式,张顺勇的事业越做越大。
2019年5月,在政府的协调下,张顺勇得到了10万元无息贷款,正式成立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自己发展起来了,张顺勇没有忘记村民。从大田整地、播种到后期管理,他都优先聘请本地村民务工挣钱,每年仅支付劳务工资就有30多万元。
“以前,我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村里有了中药材公司,在这干活,能有一份收入不说,还能跟着学中草药种植技术。我准备来年也试着种一亩地药材。”村民杨万德来基地工作半年,对明年的活计有了新打算。
“我们基地通过种出优质的中药材,免费提供给当地村民种植,等有收成后,基地统一回收、销售,让种植户没有后顾之忧。”张顺勇表示,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他结合种植产业政策,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建立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既提高了土地产能,又增加了农民效益。
当地政府还积极引导村民采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农户订单种植等多种形式,规模种植黄精、重楼、白芨、黄柏等中药材,并且建立了260亩中药材种苗培育基地。仅黄精种苗基地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00万元,直接带动15000余人次增收。
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始终是张顺勇关注的内容。提到未来发展,他满怀自信:“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依托本村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不断开辟种植中药材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把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让中药材产业成为抵耳村特色支柱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突破点,开出乡村振兴致富的‘良方’,为家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