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王的野妃近年来,人们对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也多次出台意见推动中医药产业建设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依托当地丰富的
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中药大多以自然生长的草本木本植物和动物等作为原材料,悉心培育,及时采摘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中药材。近年来,人们对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也多次出台相关意见推动中医药产业建设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有着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山西,进一步打造中药材特优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谓正逢其时。山西依托当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通过推进中药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创新发展模式、建立特色专业镇等方式,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生产营销全产业链。
山西海拔落差大、土壤种类多、降水分布不均匀、无霜期相对较短。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道地药材。据统计,山西有中药材资源1788种,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100多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5位,是我国中药材主产省份之一,素有“北药宝库”之称。
当前,山西已初步形成太行山、太岳山、恒山、吕梁山、晋南边山丘陵5大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也是“晋药”主产区和优势区。
2021年,山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48万亩,约占全国的4%,较2012年增加200万亩。
中药材种植万亩以上的品种有连翘、黄芪、柴胡、黄芩、山楂、远志、菊花等,种植面积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92%。
“十大晋药”中的连翘全国种植面积约240万亩,山西省种植面积在全国排首位,约135万亩,其中长治市平顺县、长子县、晋城市陵川县、临汾市安泽县占55.2%。“太行药乡”陵川县是全国连翘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居全国之首,连翘分布面积多达117万亩。当地人对连翘视若珍宝,到处流传着“金连翘,致富宝”的顺口溜。
黄芪全国种植面积约170万亩,山西省黄芪种植面积在全国排第二位,约45万亩,仅次于甘肃。其中大同市浑源县、广灵县、朔州市应县、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占82.4%。黄芪之乡浑源域内有黄芪种植户5487户、黄芪种植和药材加工企业1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65个、家庭农场8个、社会化服务组织17个、工业企业2个,带动种植、生产、研发相关从业人员1万余人。
为了确保中药材生产质量,近年来,山西省持续推进源头、过程、标准等多方面管理。
标准种植方面,截至2022年,山西省已制定地方标准73项,基本覆盖主要药材品类和重点环节。同时,临汾市安泽、襄汾、古县等中药材种植大县,大力推广“五统六化”模式。“五统”即统一种子种苗、生产资料、栽培模式、生产技术、储藏加工;“六化”即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作业机械化、管理精准化、产品品牌化。
标准化基地打造方面,实行生产、加工、经营等全程可追溯、可监管。目前,建设300亩以上的标准化基地97个,建设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4个。
2021年,山西省中药材产值82.8亿元。产值1亿元以上的品种有黄芩、柴胡、地黄、远志、连翘、山楂、菊花、黄芪等,产值占全省中药材产值的85.2%。“十大晋药”(不包括酸枣仁、桃仁)中药材产值49.99亿元,占全省中药材产值60.4%。全省中药材产值前五的县为闻喜县、万荣县、夏县、绛县、襄汾县。
产量提升、产值增长,吸引了更多药农和企业投入到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中,如何完善相关产业链,让更多人在中药发展过程中受益,成为了当地中药材行业的新挑战。
202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当地中药材资源,形成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等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支持利用中医药资源,开发药膳、药茶、药酒等产品,创新发展模式,建设特色康养小镇。统筹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发展、中医药强省、企业技改、科技研发等项目,重点支持中药材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产地加工、科研推广、仓储物流、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
长治市新培育中药材市场主体450家,集中打造了81个2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平顺西沟、龙溪等3个产业强镇,平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7个中药材产业园和示范园,推动形成了中药饮片、中成药、药食同源、药茶、中药化妆品等9大类500余种产品。有效带动中药材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
临汾市持续加大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扶持“链主”企业。大力发展种植基地、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健康服务等为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引领中药材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平顺县龙镇村建立潞党参、香菇等合作社,推进药菌种养循环发展,带动300余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