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妹妹情人江口县国有林场,原江口县凯马林场,始建于1957年,管辖范围环绕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东南面,管护林地面积6.34万亩,森林蓄积量58万立方米。
1957年,17岁的胡新江作为第一批林场工人,与同期80名青年男女被分配到凯马林场植树造林,要在这荒山下种出绿色海洋。
“土地贫瘠、人烟稀少,黑湾河有4户人家居住,盘溪也仅有2户人家居住。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大部分工友都得了肠道疾病,前前后后在林场干了半年才逐渐适应。”胡新江回忆说:“当时交通不便,进出靠双腿,运输靠肩膀,生活特别地艰苦。刚开始,每个人每个月要完成造林10亩地任务,每亩地要种240棵树苗,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开荒造林,要先把杂草杂树砍掉,然后烧成灰烬,再开始耕地植树。那时,山里没住处,只能由林场工人自己搭建茅草屋居住,每逢刮风下雨,外面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茅草房里还时常有蛇出没,那一批林场里有三名工友被毒蛇咬伤落下残疾。
“1965年,我与另一位同事陪同贵州省林业厅林业科教研究所在梵净山对面的凤凰山采集《贵州树木学》标本。夜晚,我们在凤凰山下支流龙塘附近休息,偶遇了一只金钱豹,当时大家都非常害怕,有人用猎枪鸣了一枪,把金钱豹吓跑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胡新江记忆犹新地回忆道。
梵净山森林广袤,野生动物众多。林场工人上山时常会遇见毒蛇、棕熊、豹子等野生动物,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除了住处条件简陋,生活方面也是困难重重。
每次进山,得先走35公里从家里背米上山,在山上一待就是3个月。没菜吃,就吃山上的野菜,一顿只吃一个菜,一年365天,有300天都是在山上植树。
那时的林场没有大型运输机械,主要依靠肩挑背磨,胡新江与工友们白天植树造林,开垦荒山,晚上就聚在茅草屋里,在煤油灯下学习《语录》《思想》等。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植树面积的扩大,前期种植的苗木已长成参天大树,看到有利可图,部分群众也打起了林场的主意。
那时有人盗伐树木时有发生,为保护林场的树木,职工们会组织巡逻,防止盗伐者。偶尔会与群众产生矛盾,甚至上升至肢体冲突,但胡新江一直都不怕。“只要我还在林场一天,我就要对林场的每一棵树负责任,这是国家资产,我要保护好”。胡新江说。
夏季炎热,此处独清凉。乘车奔驰在梵净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国道x508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高大的乔木林就像抖擞的士兵整齐列队,微风拂面送来阵阵清爽。
李明生是江口县太平镇寨抱村院子组人,现为江口国有林场副场长,他从17岁开始参加工作,已经在林场工作了40年,他们延续着第一代林业工人所做的工作:育苗、栽植、抚育和巡山护林。
每次上山,即使包裹再严实,巡山回来双腿总是布满蚊子、山蚂蝗留下的烙印。潮湿、阴冷的工作环境让他患上了关节炎、风湿病。而当笔者问起他对这份工作有什么特别感情时?他挠挠头说:“看到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我觉得特别自豪。”
姚玲俊,县国有林场退休人员。“在我三四岁时,母亲背着我上山植树。她植树我就和小伙伴玩,太阳下山时,母亲会把采摘的野果给我充饥,记忆非常深刻。”她接着又说:“我的儿子也是重复我小时候的轨迹,我上山工作,他也是在山下等我,每次上山种树就是7天, 7天的粮食要自己备足。当时条件艰苦,工资少,养活一家人都很困难,但是我从来没想过离职,一咬牙,就挺过来了。”姚玲俊微笑着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与大山打交道久了,林场人身上隐藏着内敛而坚定的性格,用他们的汗水浇灌了大地,常年留守在深山中育林护林,坚决完成自己的使命任务,做前行的“奋进者”。
吴乃刚是国有林场第三代人,现任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他的祖父吴文胜是第一批林场职工。父亲吴祥光是第二代林场职工,受父辈们的影响,他选择继续护林。
“小的时候,祖父经常给我们讲在林场工作时的经历,并叮嘱我们:要好好读书,更要好好做人。人的成长就像树苗一样,管理不好,会长弯,不成材。”吴乃刚说。“从小听祖父讲林场故事,看父亲在植树造林,毕业后,我毅然选择到林业站工作,这一干就是 23 年。”
“从林场的发展来看,我们祖孙三代所做的是培育、采伐、保护管理,因为我的祖父是从林场成立初期就投身到林场建设中的,那时候主要是从事栽植树木、培育树木;在我的父亲参加工作时,树木已经成材,正处在采伐利用阶段;而我参加工作时,正值国家实行天然林禁伐,全部以保护为主,现在主要也是利用林下林地空间,推进林旅、林药、林蜂等林下经济。”
林业事业发展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今天江口的森林覆盖率达77%,就是老一辈林业人用脚步丈量、双手刨出来的。为更好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江口县国有林场持续转观念、变模式,创新摸索出林下经济“+N”模式,发展“林+中药材”2000亩、“林+养蜂”800箱等林下经济产业。江口县国有林场场长向先锋介绍:“我们主要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森林景观改造工程、木本油料林示范种植、树种结构调整基地建设;并以国有森林资源为依托,大力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中药材黄精、茯苓、淫羊藿,发展林下中蜂养殖、种植食用菌竹荪,为社会提供健康的生态产品;还与铜仁市林业科学院、铜仁学院、贵州省林业科学院共同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建设梵净山特色林业科研基地,助推县林业科学化发展”。
时下,江口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森林旅游、林业碳汇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预计到2025年,林业综合产值突破80亿元,推进了江口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发展。
丰富的森林资源、兴旺的森林旅游业正在成为江口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这几年,每年有超百万名游客来梵净山旅游。以梵净山旅游为龙头,以亚木沟、寨沙侗寨、云舍、太平河为核心,以梵净山村、快场村、云舍村、寨抱村、太平社区等梵净山周边村寨为辐射面的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倍受游客青睐。今年旅游收入持续增加,像梵净山脚下的这些周边村落,群众年人均纯收入都在1.3万元以上。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代人的执着坚守,66年的接续奋斗,让荒山变成了绿海。胡新江、李明生、吴乃刚他们时常还会回到曾经工作的地方去走走转转,这是他们与山的约定。时序虽然对他们来说不甚清晰,但何时种树、何时浇水却记忆深刻长长久久。从梵净山的芋头塘到沙坝河工区,还有许多的林场人还在默默地坚守奉献,守护着这一方青山绿水。荒山变茂林,正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树,走过的一步步的路,才让绿色在这里续写新的。(图/文 余润娜、谢红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