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和尚诗集9月27日下午,中国竹产业高端论坛在眉山举行,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副司长黄正秋、中国竹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智勇、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首席专家于文吉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科研处处长吴良如等全国知名的竹业大咖共聚一堂,分享了新时代的竹业发展思路和行业前沿思潮。
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全球竹子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具有悠久的竹产业发展历史和灿烂多姿的竹文化,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副司长黄正秋介绍,中国竹林面积已达641.16万公顷,竹产业总产值2456亿元,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国约有755万农民直接从事竹林培育、竹制品加工,竹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林草业重点发展的十大绿色富民产业之一。
“竹子是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产业融合性强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兼具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林草局重组材料工程中心主任于文吉介绍,竹子已是我国除木材以外最大的生物质材料资源,具有壁薄中空、纤维细长、纹理美观优雅、力学性能好的特点,全国竹材每年砍伐量约1000万吨,2018年产值达2456亿元。
“尽管我国已跃居全球竹业大国,但竹业整体依然面临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附加值低的现实。”于文吉坦言,竹林运用上,我国以利用毛竹为主,小径竹难以工业化利用,而毛竹的一次利用率也仅为20-50%;此外,传统的竹篾和竹条加工技术,须去除竹材青黄,难以大规模机械化;竹产品性能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也长期存在,整个行业亟需可大规模工业化利用的竹材产品与新技术。
看到挑战的同时,也应看到机遇。专家认为,竹业界要抓住政策机遇、生活方式变革机遇和新技术更新换代机遇,顺势而为,做大做强。
中国竹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智勇分析,当下竹业界的政策机遇包括美丽中国建设,脱贫攻坚等;生活方式变革机遇包括户外用竹增加,素食消费成为潮流,森林康养方心未艾等。
中国检科院中检美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静丹表示,全国已有5省,50余县出台竹业支持政策,竹子在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休闲康养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作用,例如天然林禁伐,造成了市场上绿色木质材料的需求旺盛,这是竹制品可以替代的。
“我国竹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户外市场,包括建筑结构和景观建设等,这两个领域目前的年需求增长率为50%,为此竹子要加大工业化运用,这是增加产业体量的基础。”于文吉认为未来户外产业中,竹子将主要有三大运用方向,即圆竹的利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运用和竹集成材料的运用。
圆竹经过防腐处理后,可广泛运用与房屋搭建,例如北京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园展馆搭建采用了大量圆竹,而成为世园会上的一道风景线。
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了竹产业由半手工、半机械化到机械化、连续化的转变,它可被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竹集成材料,用无裂隙的展平技术将原竹展平,再加工成单板,它可制作成竹门、竹茶盘等,它的崛起将支撑小家居产业。
“竹林康养也值得研究,竹林兼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研究表明竹林与其它林分类型相比具有较高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陈其兵认为,当下产竹区应开展竹林内适宜活动的康养功效量化研究,形成竹林康养适宜活动菜单,在具体操作上,可利用穿带传感器、健康管理云平台、健康大数据和医学测量手段,获得竹林区与非竹林区游客、居民等的长期动态健康数据,揭示风景竹林短期和长期的养生功效。
“竹笋被誉为中国素食第一品,在欧洲‘被列为世界上5种最流行的健康食品之一’,竹笋已然融入到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成为日本消费者的‘刚需’消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科研处处长吴良如认为,随着世界上素食的流行,竹笋得天独厚的食药禀赋,必将成为世界人民的首选。
竹笋及其产品的国内外需求量将会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70%以上的水煮笋出口日本,但目前国际市场上,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握定价权,各地可借鉴花卉交易市场及其它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竹笋产品交易市场/平台,赢得竹笋定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