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至尊女主角初中,对于孩子,这是一个重要节点,自此,人生已经不再是童趣盎然,竞争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被放在跑道上,等待的是发令枪的枪声,并且会一直跑下去,没有尽头。
关心教育,不仅基于教育本身,也带有房价考量的因素。对于有学区属性的小区,房价亦随成绩波动。有人说,这是教育的堕落,教育成为高房价的帮凶。但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不是如此呢?只要是公办教育的就近入学,房子和学校的关系就绑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美国的私立学校,那更是身份与金钱的门径。
南京的初中在入学上比小学有量化成绩的一点在于,南京小学基本还是公办主导,择校趋严的情况下,小学入学基本靠;而初中还用成绩和证书作为凭据,至少初中格局上,南京的民办已经在均分层面占优,这是普通小学子弟的一个通道——至少机会上存在。
(一)南外:依旧那个南外,优中择优,南京牛蛙集中营。南外的存在让南京的家长多了一个超级非高考的路径,提前录取+竞赛成绩+海外名校留学,三项指标领先全省甚至。当然,也因为这些南京牛蛙绝大多数不参加高考,直接导致南京高考在全省高分段人数上的逊色,事出有因。
(二)树人:不再领先,但依然非常出色,目前于其他公办初中。但也有一点,很多家长对树人抓得“比较松”的教育状况表示担忧;
(三)公办如新城、汇文、29中、钟英等,成绩继续靓丽,也成为区域内的好公办初中,成绩稳定。尤其新城初中,连续多年成绩傲人,这是新城区崛起的个正宗名校,如果说2013年中考状元是一种偶然,但均分的连续稳定则令人信服。奥体的整体高房价也确实筛选了很多家庭,经过多年孕育,新城初中已经成为全市级的初中名校。当然,反过来也会提振房价,区域的整体宜居+教育属性,成为部分家庭的考虑。
(四)民办如玄外、仙外、江宁南师、秦外、郑外、东外、育英二外等,均分层面一直在崛起,而高分段人数也在趋强,谁是民办?意义并不大。因为每年民办都在变化,不变的是它们的均分都很强。各自都在区域里聚拢好生源,基本上,这几所民办都在同一档次,上哪个往往取决于地段。比如城东学子,一向认郑外,而老秦淮的,则上秦外,江宁的则是东外和江宁南师,而以后,河西的可能更多选择河西南外民办;
(五)一中初中部PK钟英。很有意思。一中初中没公布均分,肯定弱于钟英的577分,但高分层面,一中初中:650分以上16人,640分以上44人,630分以上90人,620分以上126人。而钟英:660分以上5人,650分以上22人,600分以上244人。两个学校巧妙的避开直接对碰,分数统计错层,但一中初中的高分并不逊色于钟英。一中初中部的师资很强,高分生源强大,但同时也有区域内的差生;
(六)金中仙林。在仙林板块一炮打响,均分576.9分,高分段比例也不错。这从之前我的文章中就分析出来了。现在出了成绩,有利于其发展。但目前的人数是82人,有点少,以后随着学区生的涌入,也会存在变数。但这个学校最终不会差,过程是曲折的;
(七)雨花台中学。以500人统计(除去部分特长生),总均分达586.4分,这个均分蛮骇人的,秒杀其他公办。其实,南京人很想知道,部分特长生这个“部分”有多少。如果算上,均分会是多少?
(八)南师江宁。这个学校在崛起的过程中,成绩越来越好,这就是民办的优势啊,公办是真没办法。江宁板块内,家长是没有什么好学校可供选择,很多家长工作在江宁,房子买在江宁,把孩子送到南师江宁读书是一个重要考虑;
(九)29中。位于鼓楼的29中班级很多,人数达900人,如此庞大。还收拢了拉力琅作为小学学区,总体而言,好中差生都有。
►狂欢的喜报与名校。初中成绩公布一片混乱,分数本身倒没问题,但选择性截取数据就让成绩失去意义。关于分数,大家各玩各的,都是喜报,都是创新高。数字就像一个小姑娘,怎么装扮怎么来。目前这些成绩数据,很多是经过修饰的,部分学校习惯于通过数据编制来打造名校口碑,可谓“数字里狂欢的名校”。这样做的结果是:声誉上,吸引生源,并间接推动了所在片区的房价。
►均分的意义。均分在于平均,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其实并不靠谱。比如很多学校的考生设定,动辄去掉所谓特长生成绩,只计算部分,均分就像橡皮泥随便捏。另外,基数也不同,几十个和几百个考生,这本身就有区别。关于统筹生,一般而言,放弃家门口的学校而选择区里统筹安排的,生源家庭不会太好,有些学校被塞入的统筹生多,这个学校就被埋入了隐患。何况,很多初中也不公布均分,就更模糊了。因此,均分只是参考意义,要透过均分看到本质。
►公办看高分段人数,民办看均分。这种观点越发明显,公办看高分段人数,即所谓好班,配备了最优师资,而一流生源也往往倾向于公办初中好班;民办看均分,因为民办不受学区束缚,可以择优录取,故而差生较少,对均分有利。对于考试成绩,往上是有瓶颈的,而往下,成绩能低到尘埃里,一个差生的分数抹杀掉五名好生的努力。
►用均分做排名,公办被学区差生拖累,相当吃亏 。而用高分段排名,公办占优。对此,公办初中的宣扬对策是扬长避短,若均分好,就宣扬均分 ;若高分段好,就宣扬高分段或者选择性的设置一条自己最有利的分数线来做数据性喜报。
过去,冲外上树是江湖神话,南外和树人是南京双霸,但随着树人的民转公,大量普通生源通过购买的方式上到传说中高不可攀的树人。因此,树人涨了,而树人均分则低了,此种效应在未来几年必然出现。树人师资仍在,依然精华,但家长的信心有所分化,随着区域内鼓楼实验中学崛起,其他初中也在抢夺生源,现在的高分生源选择也多元化了,并非过去的“要么南外、要么树人”二选一。
这点,从2016年入学的新生次期中考试成绩就能看出来,树人的均分落后于鼓实和一中求真,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当然,树人的底蕴犹在,高分段人数众多,甚至均分也还高高在上,只不过从过去垄断的“冲外上树”双霸之一,降为普通的“超强”公办初中。
南京的好小学基本都在鼓楼,但初中,则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各区都有自己的初中,只要能聚拢优质生源,初中的崛起比小学要容易。
老城区(鼓楼主城、玄武、老白下、秦淮),新城区(龙江、建邺/奥体、仙林),很明显,新城区的初中如果是高中集团自上而下做名校分校,注入了真实师资,同时区域没有老破小,如果都是高房价小区,生源就齐整、纯正。这种名校分校,往往也是九年制一贯教育机制,长时间的稳定居住其实也很重要,70后能忍受老破小,80后勉强可以,90后则部分愿意选择宜居的小区和不那么死楸的教育方式。
新城区初中的真正崛起,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或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比如2013年位于奥体的新城初中,出了南京中考状元魏一凡,非常显著的扩大了知名度。但状元是偶然的,成绩确实扎扎实实一年一年拼出来的。新城初中的崛起,意味着随着南京板块分化,新城区房价(奥体)超过老城区,新城区人口日益增加,初中也会越来越好,毕竟相比较小学的固化,初中更多受生源影响,波动性较大。
在南京,小学的格局改变很难,因为南外有的定价权。只要南外不作出重大调整,继续和它的抱团小伙伴们(拉力琅芳银金南北游等)把这个游戏玩好,新的小学崛起很难,因为冲外是一个有传统、有技巧、有机制的游戏,而传统名小有优势,何况高房价和马太效应加强了这种优势。
教育和房价不同,有其滞后性。但,初中是转折点。2016~2017,的变化就是一批民办从原先的20多名、10多名到现在几乎占据均分排行榜前列,对于这种变化,公办校无能为力。“初中,优先民办但公办保底”在未来,还真不是一句妄言。
这是上海的初中排名,民办为王,公办为辅。上海的初中格局早就是“民办时代”,而南京的未来也是这个趋势——不确定性在于公民同招等措施的是否实行及其他因素。
但,公办是否失去意义?不见得,公办的意义在于保底之心理慰藉,若无一套公办初中,赤裸裸去拼民办,好的初中甚至5%的录取率,1:20,一旦失败怎么办?
股票跌了,还能纠错。房价跌了,大不了置换。孩子的成长,是单箭头的一个过程,唯有前行,无法倒带。要分析家长的心理,打个比方,没有买,随便上家门口学校,过几年有钱了有能力了,可能会后悔当年没有咬牙弄一套,对孩子是否有辜负,此种负疚心理,特别是6月,随着各校报名和入学的确定,有一批家长后悔了,开始找人、花钱,但大多为时已晚——这几天,就有家长纠结。
有人认同,有人不认同,事实上,对于乃至于初中的观念本身也是筛选机制之一,孩子上什么学校,取决于3点:1 是否认同学校平台的重要性;2 是否认同的合理性;3 有没有能力。
中国一二线城市,也是此趋势。这很残酷,意味着成熟社会的到来。换句话,寒门难出贵子,再换句话,阶层社会。
对于我们这些父母而言,在子女教育上的诚惶诚恐是对的,毕竟不可能有大量的经验。
、教育的不均衡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全市资源都分布在主城尤其是鼓楼,这种现象短期内很难被改变,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与其拼命盼着改变不如顺势而为。
其次,教育办的好不好,不是看生源而是看家长。一般来说,家长质量比较高,学生成绩不会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家庭背景是自身硬实力之一,拼爹这条捷径,该用则用。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厉害的爹妈,那至少自己努力给子女创造好点的条件,让子女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这没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