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狂魔乌兰察布市大量农机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农耕全程机械化作业。在高标准农田里,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滴灌谷子播种机在没有人操控的前提下,方向盘自主转动,不断调节前进方向,匀速前进。滴灌谷子播种机一边铺设滴灌带一边播种谷子,机器驶过之处,开阔平整的土地,被自然分成整齐划一的长条形垄,垄背笔直,垄与垄的间距宽度相等,转弯后自动精准对行,黑色的滴灌带也同时埋到垄下。
在毛乌素沙地腹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为了能让插秧机作业更高效,今年插秧机新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宽窄行插秧机插得匀不说,还比往年多插出了将近10%的行数,这样既通风透光抗倒伏还能增产。
呼伦贝尔使用自走式的电动平移式喷灌机进行灌溉作业。喷灌机横跨整片田地,多个喷头向四周均匀地喷洒水雾,在让作物“喝饱水”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灌溉用水和劳动力。此外,这里还因地制宜设置了指针式喷灌机、浅埋滴灌、深埋滴灌等节水灌溉新设施,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智能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借助灌溉系统,将液体肥料或可溶性固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相比一般的水肥施用方法,水的利用率提高15%,肥料利用率提高20%,农作物品质更佳,同时省工省时,利于大规模种植。
不仅如此,水肥一体化也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关键措施之一。与传统灌溉模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具有节水节肥、省时省力、减少污染、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农田灌溉施肥问题的关键。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让农作物吃上了“精细粮”。
在乌兰察布,一个技术员,一台电脑,管理8栋智能温室!过去,一个产业园需要几百号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如今通过“数字”赋能,宏福现代农业产业整个园区仅需65个技术人员,便可以轻松为450亩温室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赋能不仅破解了田间管理的难题,还让蔬菜产量、品质有了质的提升,大棚内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设施能够更好地掌握好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秧苗的成活率。
智能温室大棚很方便,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实时查看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状态,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完成通风、补光、浇水等作业。
据介绍,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应用营养液精准灌溉的种植方式比传统农业节水近75%。算下来智能温室年总产1.2万吨,这是传统栽培产量的10倍左右。
在扎赉特旗,无人驾驶水稻收割机是由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的社会化服务,该水稻收割机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驾驶系统,通过定位、规划、控制,远程操控即可完成作业。
天上飞着无人机,手里操作着app,好多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民从会种地升级到了“慧”种地。
在巴彦淖尔临河区车站粮库,粮食住进“空调房”。登上6米高的梯子,进入粮库后,阵阵凉气逼人。
据介绍,粮库下方安置弧形地上笼,笼顶距地面40厘米,以防粮食与地面接触。仓库外墙底部设置通风口,利用风机注入冷风降温。
位于杭锦后旗头道桥镇的中储粮巴彦淖尔直属库,仓房安装着电子测温、智能通风、智能安全监控、内环流控温等系统,粮温常年保持在15℃以下,利于粮食保鲜,抑制害虫和霉菌的生长繁殖。
一部智能手机、一台补光灯、一个支架,再加上优质的农产品,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电商+直播+农特产品”的新兴业态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火了起来。不少农牧民摇身变成“新农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云卖场”助推“内蒙古味道”香飘四海,通过利用流量效应搭建农产品输出的新渠道,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兴安盟主要特色粮食作物实验材料随神舟十六号飞入太空!5月30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搭载实验项目中,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和引进的野生大豆、彩色小麦和荞麦种子实验材料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启动空间搭载实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三粒小小的种子飞入太空,连着“国之大者”,藏着兴安盟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道路上为“中国碗”装更多“兴安粮”的志气与“芯”愿。
除了神舟十六号搭载的实验项目以外,在2020年和2022年,兴安盟的水稻、燕麦材料就分别参加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搭载实验项目被送入太空。目前,全部材料已播种,正在进行下一步研究,即将为兴安盟种业“增光添彩”。
原标题:《“无人驾驶”“自动收割”......看内蒙古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