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彬雨(一)区位情况。宜章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湘赣粤边界,位于南岭山脉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湘南暴动的策源地,曾经是国家级年贫困县。平和村位于宜章县杨梅山镇北部,该村交通便利,紧邻夏蓉高速路出口,距郴州市区约27公里、宜章县城22公里、汝城县沙洲村30公里、莽山风景区120公里,明显的区位优势,使得平和村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二)资源禀赋。平和村海拔较高,四周高、中间低且平坦的独特地势,造就早晚温差大的独特气候。平和村有农田3800多亩,多为沙质或沙淤两合土质,且有优质水源,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土质、水质条件,平和出产的农产品大都含糖较高,且天然无污染,红薯、萝卜、马铃薯等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如红薯干、红薯粉享誉郴州乃至湘赣边区。宜章县鑫威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流转土地10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蔬菜等。
刘忠松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早熟育种材料创新”岗位科学家,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油菜生物学与遗传育种三熟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湖南油菜综合科研试验基地主任,2015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18年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22年评为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年入选湖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他数十年潜心油菜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实现了“理论、技术、品种、产品”全链条创新。2019年,应宜章县扶贫办邀请,带领团队对口帮扶宜章县平和村鑫威种养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制定油菜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宜章县乃至湘南地区的早熟油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做出了贡献。
立足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优化种植模式,利用杂交水稻制种田轮作种植油菜,种植面积扩增至3000余亩。送去新选育的黄籽高油、早熟高产系列油菜品种,含油量高达52.86%,一斤菜籽半斤油,亩增产油20-40斤,亩增收300-500元。仅种植油菜一项,鑫威合作社每年可增收30余万元。根据黄籽油菜不含原花色素,在加工时不需要脱色,不仅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保持了菜籽油的原生态风味的特点,引导合作社延伸产业链,协助建立菜籽油加工生产线,创建了“平和村杨氏”菜籽油品牌,年销售黄籽菜油10万斤,每年新增利润50万元左右,新增就业岗位10个。此外,发展油菜生产,促进了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提高,与种植油菜之前相比,制种产量高10%以上,亩增收达300元。
宜章县地处湖南省南端,光温资源丰富,适合油菜-早稻-晚稻一年三熟种植,团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与宜章县农业农村局、科工局合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建设我国最南端的油菜科研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早熟油菜品种“湘油420”和“湘油228”等,通过两年的试验,摸索出一套综合利用短生育期油菜品种、早熟早稻和早熟晚稻品种配套的新技术体系,促进宜章县油菜种植面积由5万亩增加到10万亩,翻了一番。
刘忠松教授团队2020-2021年将新选育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农大1号”在平和村试种,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合高海拔山地种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22年大面积推广种植,菜薹售价每斤约5元,一亩菜薹地能收益7000至8000元,鑫威合作社2022年秋季种植20亩油菜薹,收入达15万元。“农大1号”油菜臺新品种能周年种植,与萝卜等高山特色蔬菜一道远销郴州、湘赣边区乃至广州等地市场,创建了宜章高山蔬菜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平和村东邻郴州市区,西临红色沙洲,有夏蓉高速出口,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团队将新培育的红、白、紫、粉、桔等彩花油菜品种在平和村推广,大力发展乡村游产业,以花为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花海经济,除了春节赏花踏青、夏季收籽榨油外,还带动当地餐饮业和农产品销售。截至目前,宜章县已在平和村成功举办三届油菜花节,成功撬动文旅融合的大产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花海经济”已成为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惠及约6000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2022年2月20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宜章:利用冬季闲田,巧种“四色油菜”》为题进行报道;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红网等媒体也进行了多次报道。此外,彩花油菜已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衡阳县、长沙市望城区、溆浦县等省内十余地以及广东省东莞市、上海市奉贤区、福建温州市、西藏林芝市、宁夏自治区临川市等多地推广,其中苏仙区成为2023年湖南省油菜花节会场。
(一)政府支持。2019年,时任宜章县驻平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亲自带队联系刘忠松教授,并积极协调宜章县科工局和湖南农业大学组织部,推动选派刘忠松教授担任省科技特派员,对口联系鑫威合作社。全县整体脱贫后,平和村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委书记直接牵头联系,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此后,平和村成为省直工委乡村振兴联系点,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二)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是基础,有了产业,农村才有人气,发展才有底气,只有产业发展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平和村原先是个贫困村,传统种植作物主要为水稻,兼种少量的蔬菜和红薯,但是由于技术措施不当等原因产量不稳定,村民收入没有保障。通过深入调研,刘忠松教授建议,在保留水稻制种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黄籽油菜种植和深加工,创立地方菜籽油品牌。同时,扩大高山蔬菜等高效益农业规模,延伸产业链。
(三)技术支撑。刘忠松教授担任科技特派员后,与学校油菜栽培育种、水稻制种、农机和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专家开展深入交流,并组建了一个对口帮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建议在不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把水稻插秧期推迟半个月,让油菜充分成熟,保证菜籽品质;二是指导建立菜籽油加工生产线并优化加工工艺;三是指导种植油蔬两用油菜并完善配套种植技术;四是指导彩花油菜种植并通过电视台、报纸、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宣传推广。
(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根据平和村高山盆地气候和交通便利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一是稳定传统优势产业水稻制种和蔬菜种植;二是调整水稻插秧期实现稻油轮作,增加一季油菜收入;三是种植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在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增加菜籽油供应;四是利用区位优势种植彩花油菜发展农旅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
(二)合作社牵头带动农户。充分发挥当地人才、管理、渠道和经济优势,借助合作社平台,推动实现技术成果快速落地,高效提升生产力及生产效益。同时,发挥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引导广大农户加快生产模式和技术变革,以先进高效的生产模式,推动实现自身增产、增收。
(三)学科融合提升能力。湖南农业大学是一个以农科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油菜团队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刘忠松教授基于油菜栽培育种特长,积极争取水稻制种、农机和食品加工等方面专家的支持,并协调落实谭太龙副教授担任省“三区”科技人才,对口联系宜章县,有效提升帮扶团队实力,为平和村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一)做强产业。一是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使宜章县早熟油菜面积进一步扩大;二是优化油蔬两用油菜种植技术,保证菜薹品质,并探索菜薹加工工艺,增加产品类型。三是改进菜籽油、高山蔬菜加工工艺及产品设计,区分不同价格区间定位,打造平和农产品特色品牌,扩大品牌效应,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四是做强水稻制种产业,为保证国家粮油安全做出新贡献。
(二)扩大产能。一是扩大菜籽油加工能力,增加菜籽收购和菜油供应量。二是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新鲜菜薹和干制菜薹供应量。
(三)拓展销路。一是通过实体店和批发等基础渠道确保销售量。二是依托湖南省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郴州)和油菜花节等活动,提高平和农产品知名度,吸引外部订单。三是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商渠道,通过直播带货增加销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