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王牌狐臭长江流贯湖北境内26个县市,自西向东,在这里绵延1061公里。让湖北成为她径流里程超过一千公里的唯一省份。
而湖北的山,或许不是最高耸的,却也担得起五千年绵延不绝,文明秀美,景色动人——
鄂东大别山、鄂南幕阜山、鄂西南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和鄂中大洪山,五大秀美山峰连绵,恩施、宜昌、咸宁等重点产茶区藏于其中;
还有,“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华中屋脊”神农架、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的齐岳山、映红人间四月天的麻城龟峰山等揽不尽的荆楚壮丽华章。
这其中的武陵山,绵延了渝鄂湘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湖北境内的武陵山区,覆盖了11个县,包括宜昌市长阳、秭归、五峰,恩施州巴东、建始、鹤峰、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利川。
2022年茶业百强县域名单中,湖北15个县域上榜,其中7个来自湖北武陵山区。
武陵山区是我国三大地形阶梯中的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位于北纬27°10—31°28,是云贵高原的东部延伸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米左右,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地方占全境约70%。
武陵山脉是乌江、沅江、澧水的分水岭。该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平均温度在13℃—16℃之间,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无霜期在280天左右,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
武陵山区各族祖先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颇有特色的武陵文化。不仅有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利川)等4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有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撒儿嗬、恩施扬琴等6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量的文物古迹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名胜文化资源,既是这里茶旅发展的增长极,又是茶文化传承的助推器。
武陵山在湖北境内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恩施、宜昌两地。均是湖北数一数二的重点茶产区。
目前,恩施州茶园面积180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51.59万亩,位居全省第一位,在全国地市级产茶区居第四位,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去年全州干毛茶总产量12.3万吨,综合产值达224.4亿元。
全州按照“母子商标、双牌经营”的模式,形成了以“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以“恩施玉露”“利川红”特色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全州共有11件茶叶商标获评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伍家台贡茶”“恩施玉露”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而宜昌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稳居全省第二位。茶叶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产量超11万吨,农业产值约55亿元、加工产值135亿元左右。
“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区域公共品牌相继面世,赋予了宜昌茶两张通达四海的“通行证”。同时,作为农业农村部规划的“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中国传统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茶”和“万里茶道瑰宝”——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的主要原产地,宜昌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国际茶叶最具魅力城市”称号,五峰获评“世界茶旅之乡”,“宜昌宜红”揽获“世界经典红茶”殊荣。
在鄂西南武陵山的群山峻岭之中,一条饱经风霜的山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开辟成了由楚入蜀的交通要道。
它起于恩施城,经建始、巴东、长阳等地到达宜昌,不仅是官道,也是商道、茶道,这便是施宜古道。
据考,清代及清以前,以现恩施州城为中心,主要修建有6条古道,施宜古道是最早最长最具的一条。
施宜古道何时兴建,为什么兴建已不可考。但早在战国时,巴蜀联军攻楚滋方(今松滋)之战,巴蜀联军即从该路线通过。算起来,这条古道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另据文字记载,施宜古道在1888年、1939年、1941年、1947年先后进行了四次整修和扩建。山区的茶叶、桐油、土漆等山货不断输出山外,山外的盐巴、布匹、针线等百货则走进山里。
马帮的铃响,人声的喧闹在山间热闹起来,也推动了餐饮、驿栈业的发展,让施宜古道呈现出“五里一小店,十里一大店”“灶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的繁荣景象。
如今,宜昌、恩施两地的情谊仍因茶而延续。“茶”合作的日趋紧密,让他们在促进茶产业健康、科学、生态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2021年,宜昌、恩施联合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申报打造“湖北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成功获批,为两地茶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项目涉及宜昌市宜都、五峰、长阳3地和恩施州利川、宣恩等6地,共有茶园面积218万亩,年茶叶产量超过16万吨。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使项目区产品加工水平大幅提升,核心品牌力显著增强,市场营销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支撑更加有力,茶文化建设更加活跃,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把鄂西南打造成全国生态名优茶核心产区。
武陵山让这两座城市,过去齐走施宜古道,今日共饮一杯茶,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谋发展,助力湖北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