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瀚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焦敏龙)6月24日,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的石头河水库灌区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里,一根根黑色水管出水孔密集地向上喷出水源,润湿了猕猴桃果园的土壤,迎着充沛的光照,拳头大小的猕猴桃果实长势旺盛。
今年30岁的林斯佳是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猕乡缘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创办者,2016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曾在家乡福建省福州市的教培行业创业,2021年后跟随丈夫回到其家乡眉县,投身当地的猕猴桃产业创业。
林斯佳参加当地的一次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会了解到,猕猴桃是当地传统种植产业,但“小而散”的果农中几乎没有年轻人,都是60多岁、“还能干得动”的村民,他们不愿流转土地、把地承包给规模化发展的猕猴桃果园,依旧在靠各自惯用多年的经验种猕猴桃来补贴家用,对抗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弱。
创业启动后,林斯佳推出会员制运营模式吸引果农加入。果农以每年每亩地约1700元的会费入会后,可以使用合作社提供的农资;合作社同时为果农提供施肥、打药、检测、派工等全流程生产服务,共享水肥一体化设施、打药机、割草机等服务,减轻他们的体力负担。
“我们对果农提供‘一园一方案的科学生产数据依据。”林斯佳介绍,借助农机仪器,合作社会帮果农检测猕猴桃果园土壤中的酸碱度和盐化程度,据此得出科学的配肥施肥方案,引导农户避免给果园“上生粪”后产生过多热量“烧坏”树根;在人工授粉环节,改变果农“单纯将花粉怼到母花上”的方法,改用农机设备观察猕猴桃果树花粉的活性强度,相机精准授粉,提高猕猴桃的开花结果质量。
经过大约3年的发展,林斯佳的合作社托管了3万多亩猕猴桃果园、服务果农8000多户,为果农亩均节省投资约200元、亩均增加产值500元。
目前,林斯佳的合作社在眉县的金渠镇、汤峪镇、常兴镇、首善街道成立了4个直营服务中心,线下组织果农到田间地头学习种植技术;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全国的猕猴桃果农,分享不同农时阶段的种植要领技术。“未来计划开拓更多线下服务点位,方便果农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交流、共享使用农机具。”林斯佳说。
“我自己是猕猴桃产业的受益者。”创业青年辛磊是陕西千裕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企业把猕猴桃果实制作成果酒、果汁、果酱、点心,并推向市场。他介绍,猕猴桃果酒的酒精度是8度,推向珠三角地区城市后,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认可。
“现在,眉县的猕猴桃产业生产领域和工种越做越细了。”辛磊说,在眉县,猕猴桃果农专心负责种植;合作社等社会化组织负责提供种植技术服务;采收、冷链储存、销售环节,当地都有了专业服务团队。当新鲜的猕猴桃卖不动时,深加工企业是负责为猕猴桃产业兜底的“最后一道屏障”,“猕猴桃产业领域细分的好处是,从业者可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能让猕猴桃坏在农民手里。”
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青化管理站站长蒙力浩介绍,猕猴桃喜水,雨水正常的年份里,每年从春灌到8月25日采摘,要灌溉5次。过去,眉县果农种猕猴桃,采用大水漫灌,浇1亩地要用80-90立方米的水,2018年以来推行喷灌技术后,每亩地的灌溉用水减少到约50立方米、水费比原来节省13元。
“村里几乎家家都种猕猴桃,喷灌技术是政府推广的。”眉县横渠镇青化村五组村民张富社今年65岁,种了15年猕猴桃,家里有一块6亩的果园。2018年以前,他每年都去当地的石头河拉水浇地,“现在浇水方便多了,坐在板凳上就能看喷灌设施浇地。”
张富社介绍,今年气候干旱,果园需要喷灌浇地,3小时的水费约60元,预计今年的灌溉水费千元以内能搞定。他的猕猴桃不愁卖,每年都有商贩开着货车来果园收购。正常年份,每亩地的收益能有1万元。
记者了解到,围绕着猕猴桃,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种植、技术培训、农资农机服务、果品加工、销售产业链,现有猕猴桃种植面积30.2万亩,全县91%的农户都在种植猕猴桃,2023年全县的猕猴桃总产量有53.1万吨、综合产值突破了6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都来源于猕猴桃产业。眉县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办了猕猴桃试验站,正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训超10万人次猕猴桃果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