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魔法怎么用原标题:【在苍梧遇见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为进一步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非遗生生不息、代代薪火相传下所绽放的新时代光彩,县文化馆和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在苍梧遇见非遗”专栏,带领大家体验、深入了解苍梧的非遗文化及传承故事,见证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迸发的新的生命力,感受非遗的魅力!
六堡茶制作技艺是苍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劳动创造及智慧结晶。其采用当地种植的六堡茶芽为原材料,经过采青、摊青、杀青、揉捻、堆闷、复揉、烘干、挑拣、陈化等工序,制造出外观色泽黑褐光润、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等品质特征的六堡茶。
六堡茶发源地位于广西苍梧县东部,属梧州辖区,境内气候温和,酸性泥土疏松肥沃,是种养茶树上佳之地。清康熙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在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 、醇的四绝品质及特殊的槟榔香味闻名遐迩,入选中国24种名茶,畅销粤港澳地区,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成为中国茶叶行销史上的一个。
六堡茶凝聚了我国南疆黑茶类制作技艺的人文历史和技术精华,有着宝贵的历史、文化、经济、工艺及研究等价值,以其耐于久藏、越陈越醇之品质及养生保健的作用,深受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爱,成为我国茶叶中的“侨销茶之王”,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为使六堡茶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其2008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2年11月29日,六堡茶制作技艺与其他省43个茶类的相关项目组合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目前,六堡茶制作技艺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1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达201人,“中国制茶大师”1人,“中国制茶能手”1人。部分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全都有自己的制茶茶厂和产品销售商标。目前,苍梧县现有茶园面积17.78万亩,六堡茶已经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
苍梧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极其适宜在由沙岩发育而成的酸性土地上种植六堡茶茶树,茶树种植3年后就可采摘。每年有几个阶段为最佳的采茶期:3月,摘“社前茶”(2叶一芽,也为最好的原叶茶)3次;4月,摘“清明茶”(2、3叶一芽,叶片较大)3次;5—8月,摘“生产茶”( 带茎2寸5、6叶)多次;10月,摘“霜降茶”(又称老茶婆,叶片变为微黄的老茶叶片)。
采摘茶叶的季节、时间、方法都有讲究。只有新长出的嫩芽才可以用来做茶,新芽生产一段时间后就会变粗,茶树必须定期采摘。茶叶的采摘须非常小心,以免破坏植物细胞,导致释放出酶引起茶叶发酵变成棕色。
采摘后的茶叶不能受挤压,不能堆得太高,当天采摘的鲜叶不能过夜,必须在当天全部炒完。
炒青用铁锅,炒青温度约为160℃-220℃,翻炒的时间控制在5-6分钟以内。用高温蒸发掉鲜叶水分,让茶叶褪色,当炒至叶质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发出茶香即可。
手工揉捻讲究手势,诀窍是用掌心的力度,一手用力推,一手将茶叶揉成圆团,手势和力度都是熟能生巧,老手靠手感,新手靠练习。另外一种方式是用木制磨盘或者专用的揉捻机代替手工,划圆而动,对新手来说更容易施展均匀的力道。
将揉捻好的茶叶放进竹篓进行发酵,利用本身的湿热和微生物的作用,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和其他物质的转化,初步形成汤色变红、味变醇的品质。堆闷要在12小时以上,由天气决定时间长短。堆闷的最佳温度是在50℃左右,最高不能超过60℃,茶堆的高度通常控制在33-35厘米,在堆闷的过程中翻堆1-2次,促使质变均匀。
进一步做形,三炒锅温比复炒时更低,约130℃-150℃。三揉,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烘干成条打好基础。
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打毛火,烘温为80℃-90℃,要求“高温、薄摊,快干”,烘至六七成干后,再进行摊晾;第二次打足火,要求“低温、厚摊、慢烘”,烘温为60℃-70℃,干燥程度以手折茶梗即断、叶片一捏即碎,握茶有声响为度。
此时茶叶已经成形,剥去茶叶中的夹杂物、茶籽、茶梗、茶筋条和老叶片以及稻谷、砂粒、竹屑等,以提高茶叶净度。
将成品六堡茶入仓陈化,保持仓内阴凉、通风,室内温度控制在28℃-34℃,相对湿度为85%。为保证品质,六堡茶最少要陈化一年半载。且陈化时间越长,品质越好。
传统的六堡茶包装大多使用牛皮纸和竹制品,目的是让六堡茶在贮存时便于通风,使茶叶能继续地陈化。随着茶叶销售的需要,现在的六堡茶有了许多靓丽的包装。有松木桶、竹编篮、软纸盒等。忌用铁、铝器皿及气味浓的物件来包装。古时六堡茶是用瓷瓮和陶瓮存放。近代以来用于置放六堡茶的容器增加了玻璃器皿、竹框、藤篮、葫瓜瓢等。贮存时不宜密闭,应略透气,忌太阳照射及高温烘焙。
(2)制茶。有泥砖灶、木棍叉、簸箕、棉线手套、炒茶铁锅、擦焙竹刷、凉茶木架、竹笪、麻包袋、砖茶木压板等。
(3)包装、贮存。有牛皮纸、棉纸、宣纸、松木桶、竹编篮、软纸盒、玻璃器皿、竹框、藤篮、葫瓜瓢等。
(1)品种。有两种称谓,以季节划分为“社前茶”“清明茶”“生产茶”“霜降茶”;以民间民俗称为“女儿茶”“陪嫁茶”“老茶婆”“茶谷”。
(2)类别。由六堡茶原产地生产的六堡茶质量为最佳,经长期流传,以手工制作的六堡茶形成三大类茶系,分别为“黑石茶”“恭州茶”“芦笛茶”。
苍梧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明朝确立了以苍梧六堡乡命名的六堡茶在我国茶系中重要地位后,六堡茶生产得以蓬勃发展,并且盛名远播,也使六堡茶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长期得以良性传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六堡茶制作工艺流传至其他周边地区,但由于所使用的原材料不同及制作工艺的不一致,造成生产的六堡茶也有所变异。
真正能保持传统六堡茶手工制作的还是在六堡茶原产地的塘平村、不倚村、四柳村、理冲村、山坪村等。那里几乎每家都种植有茶树,并且大部分家庭都可以进行六堡茶的制作。传承的方式都是家族、家庭之间由上辈口传亲授。制茶工艺传承关系可追溯至清朝末期。据苍梧六堡镇山坪村旭沟组祝氏族谱记载,祝姓(瑶族)家族祖祖辈辈以种茶为生,制茶工艺世代相传,至今为止,祝氏的后人还在以家庭茶作坊的形式进行传统六堡茶的生产,不仅成为当地六堡茶传统手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族群,近几十年来,家族中的制茶高手还向附近村屯的年轻人传授制茶技艺,培养出几代优秀的接班人,现以这一支系的突出人物为代表,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韦洁群、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祝雪兰、石濡菲等。
1、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