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妇孔菲据中消协官网8月22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起“破冰行动”,并联系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发出倡议:饮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倡议中提出:“若饮品存在确实无法去冰或饮品为特定的冰与配料结合等情况,餐饮经营者应在点单页面明确标注或在点单时提示消费者注意”。海口街头的饮品店目前的执行情况如何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8月31日,记者对海口市面上的水果饮品、咖啡等品牌店的手机APP点单页面进行扫码登陆,查看点单饮料的“冰”选项。在某某堂的点单APP中,记者先是选择了“桂花玉露葡萄”“斑斓海石花”的果汁饮料,在“温度”一项中有“冰(大杯)”“少冰(大杯)”,并没有“去冰”一项选择;在“蜂蜜柚子茶”的饮料中,温度除了“冰”以外多了“热”,但规格从(大杯)变成了(中杯)。在点单页面上,店家并没明确标明为何有些饮品去冰后规格也随之进行了变化。
记者来到了海秀路的某幸咖啡店,该店要买咖啡只能通过点单APP下单购买。记者看到,在该店销售的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产品中,在“温度”一项中只有“冰”与“热”,规格为大杯,翻看整个下单界面,并没有相应的“少冰”或“去冰”选项。
为了得知加冰的咖啡中有多少冰块,记者下单购买了一杯“冰”丝绒咖啡。约十分钟后,工作人员将制作好的咖啡准备进行打包,记者发现,一整杯咖啡中的冰块几乎占了一半的位置。
该店工作人员坦言称,差不多有一半的冰块,是按照“标准冰”来添加的,如果要少冰的话,在点单时在页面下方的“备注”一栏备注“少冰”即可。记者重新登录该店APP查看,发现在订单备注一处有两个选项,为是否需要“无接触配送”“纸巾”等,在下方有一处备注栏内,可输入30个字以内,消费者若需要去冰可在此输入备注说明。
至于部分饮品为何不能选择“去冰”,在这些点单APP中的醒目位置并没有明确的标注,从而方便供顾客自由选择。
在海口市美兰区大英村路一家饮品店内,记者分别购买了一杯“少冰”与“正常冰”的柠檬红茶,记者向店员询问“正常冰”是多少冰块,店员答复说是按标准来添加。随后,记者将两杯柠檬红茶中的冰块分别倒出,饮品中所加的冰块呈方块状,内呈空心。“正常冰”大约有近10块冰块,约占杯子的1/4,而“少冰”的则比“正常冰”少3、4块冰。在“x雪的茶”饮品店内,记者购买的红茶饮品中,“正常冰”的数量约为6块冰左右。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通常店家所说的“正常冰”均按其店家自己制定的“标准”来添加,而个别店家则明显表示,其制作的标准只有“正常冰”与“少冰”,而无法做到“去冰”。
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金龙路的一家“X雪冰城”,记者购买一杯柠檬饮品,当记者提出“去冰”要求时,遭到该店家的拒绝。“我们这里的饮品只能做到少冰,无法做到去冰。”该店店员称,“去冰”和“少冰”是两个概念,他们的品牌没有“去冰”的做法,“去冰”是要把所有冰块挑出去的,没有如此的制作流程。
记者观察发现,该店所张贴的各类推荐口味的饮品中,并未在宣传页中明确解释其制作标准,以及拒绝“去冰”的理由。
冰块含量占到饮品总量的一半,饮品喝完了还剩半杯冰;通过手机APP下单时看到“温度”只有“冰”与“热”,连选择“少冰”的机会都没有;想要完全“去冰”,却遭到饮品店的直接拒绝记者随机对部分市民进行了采访,有市民就饮品加冰问题频向记者吐槽。
市民林女士每隔一两天都会到公司附近的一家店铺购买一杯拿铁咖啡,但每次购买时,发现这款咖啡只有“冰”与“热”两种选择。“我到店内购买时,在APP上已经备注了去冰,同时也告知了店员,但是连续三次购买,拿铁里仍旧有冰块。”林女士认为,作为消费者,她有权自主选择,去冰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要求,但得不到店家的满足,她认为这是店家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在饮品内加冰。
有着同样经历的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此前他到一家饭店内点餐,因为孩子有点感冒,他在点餐时就明确要求所点的西柚柠檬茶要求去冰,结果服务员端上来的饮料里,冰块占了一大半。“服务员给我的说法称这是公司所要求的,可以帮忙将里面的冰块挑出。”李先生回想到,去掉冰块后,那一整杯的饮料只剩下一半。
记者从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消费者因店家制作的饮品存在“无法去冰”的情况而进行的投诉时有发生。今年7月31日,市民小张(化名)在海口市龙华区金龙路某饮品店内购买6元饮品,却发现饮品冰块过多饮料太少,其与商家沟通被告知“这是该商家的饮品标准”;今年8月7日,市民小陈(化名)在海口美兰区美苑路某咖啡店内购买生咖饮品,购买前与店员一再强调不加冰块,结果店员同意后制作好的饮品有一半都是冰块,店员表示,若不加冰块咖啡不满杯。
买的饮料是否一定要加冰?商家能否拒绝消费者的“去冰”要求?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李剑。据李剑介绍,针对中国消费者协会发起“破冰行动”,其中在倡议中涉及到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与服务时,知情权是最主要的基础性权利,知情权会直接影响消费者是否会选择购买商品与服务。”李剑解释道,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消费者的知情权则是一种告知的义务,从目前消费者反映饮品店存在“冰块过多”“无法去冰”的情况反映出,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完整全面的保护,从而造成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作为消费者,在选购一份消暑饮品时,要注意店堂的告示,或通过相关饮品品牌的APP,了解冰与饮品之间比例的相关规定或企业标准,从而自主决定选择购买。
李剑说,对于饮品“正常冰”“少冰”“去冰”的问题上,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商家为消费者提供饮品前,应事先明确标注或显著提示其饮品的成分、规格,这样也为消费者起到了告知义务。
李剑表示,饮品商家对于饮品的规格有“中杯”“大杯”的区分,那在“去冰”与“不去冰”的情况下,都应该满足明示相关比例中的份量要求,若商家在明示饮品的制作标准后,不按照其标准来制作,与提供给消费者的饮品份量不一致,这就涉嫌欺诈,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他建议,商家可以将饮品制作标准和液体饮品的计量公布出来,比如原料应该占比多少,在一定比例内,冰块不影响饮品的量。“如果故意将冰块占比过大,超过了商家公示制作标准中的饮品比例,那么商家就涉嫌构成了欺诈,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从而维护自身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