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高高心寥寥2019年我国茶叶进出口稳定发展,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出口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大关;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8.1万t,比上年增长0.94%;出口额为21.74亿美元,增长14.01%,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5%(注:本文中我国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绿茶、红茶、其他茶(指茶、马黛茶的浓缩精汁及以其为基本成分或以茶、马黛茶为基本成分的制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双增长;乌龙茶和普洱茶出口量小幅下滑,但出口额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花茶出口下滑。绿茶仍是最大宗出口茶类,出口量达30.39万t,比上年增长0.34%,占出口总量的79.78%;出口额为13.18亿美元,增长7.8%,占出口总额的60.61%(表1)。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六大洲129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非洲是我国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市场,合计占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80%以上。对非洲出口量最大,贸易形势平稳,出口量20.18万t,增长0.59%;出口额6.72亿美元,减少0.42%。对亚洲出口额最高,且保持较高增幅,出口量11.19万t,增长4.23%;出口额11.86亿美元,增长35.01%,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54.55%。
我国茶叶出口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0个主要市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合计为30.57万t和18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量和总额的80.24%和82.78%。按出口量排序,五大出口市场依次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中国香港、美国和加纳;按出口额排序,依次是中国香港、摩洛哥、越南、马来西亚和美国。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表2)。
2019年,按出口额排序,我国茶叶出口前十的省区依次是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和河南。浙江出口量和出口额仍居全国第一,但均出现小幅下滑;福建和安徽分别为出口额第二和出口量第二大省;贵州和湖北是出口量增长最快的省(表3)。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均价为5.71美元/kg,比上年提高12.95%。各茶类出口均价不同幅度提高。(表4)。
2019年,我国茶叶进口延续增长态势,进口量4.56万t,增长19.3%;进口额2.06亿美元,增长1.55%。从茶类看,增长主要来自于红茶,红茶进口量增长23.29%,进口额增长6.55%。绿茶和乌龙茶进口量也出现增长,分别增长28.52%、14.48%;但进口额与上年基本相当。其他茶、花茶和普洱茶进口量均下降10%以上(表5)。茶叶进口均价为4.51美元/kg,比上年下降14.88%(表6)。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格局可概况为4个“没有变”,以亚非为主的市场结构没有变,以绿茶为主的产品结构没有变,价格继续增长的趋势没有变,以东南沿海为主要出口基地没有变。但是,除对北美洲出口量小幅增长外,对欧洲、北美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出现下降。下一步我国茶叶出口在稳定非洲、扩大亚洲市场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发达国家市场的营销力度,借助“国际茶日”和“一带一路”的影响,加大饮茶健康的宣传力度,加快创新出口产品,积极培育发达国家消费群体。
亚洲市场的重要性提高,占出口总量和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由于对亚洲出口价格远高于非洲,总体上对提高出口效益有利。对东盟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23.55%、48.08%,尤其绿茶出口量达1.04万t,增长49.84%,极大缓解了对非洲出口增长停滞的窘境,对消化新增出口绿茶产能有重要意义。红茶对中国香港、东盟和欧洲等主要市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实现增长,且出口均价提高到9美元/kg以上,远高于国际市场红茶均价,反映我国红茶的竞争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贵州、湖北、湖南、云南等省政府对于茶叶出口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强,出口企业逐渐培育壮大,茶叶质量稳步提升,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出口效益开始逐步显现。下一步,各茶叶主产省要以建设生态茶园、推进生态种植为核心,进一步夯实出口茶园基础,集成绿色生产模式,确保出口茶叶质量稳步提升,提升产品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