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最新章节原标题:临沧:生长着迄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龄达3200多年
9月27日上午,COP15云南省筹备办在海埂会堂召开“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专场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跟着小布看临沧部分。
临沧古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古茶树及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广泛,有野生茶树面积40多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达11万亩,是世界古茶之都,有冰岛、昔归、白莺山等一大批优质茶资源。
临沧市凤庆县生长着一棵树龄达3200多年的、迄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围5.8米,树高10.6米,树幅10×9.3米,被誉为“锦绣茶尊”。
以“锦绣茶尊”为中心生长着诸多古茶,已探明超千年树龄古茶3000多株,如众星捧月般簇拥“锦绣茶尊”,这里的古茶树以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充分展示着生物多样性的神奇。
临沧是全球最适宜多种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境内分布竹种达25属58种,是云南乃至全国竹种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现有竹林面积209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巨龙竹”的自然生境地,被誉为“中国特色竹乡”。
铁力木分布区域狭小,是热带珍贵树种,也是世界上珍贵的特殊工业用材和油料树种。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四方井的铁力木,是我国唯一连片自然生长的铁力木林,是中国铁力木之乡,面积共计111.9亩,其中有树龄200年以上的铁力木300余株,为国内外之最,最具代表集中成片的铁力木共620株。
一是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14—2030)》和《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14—2030年)三年工作方案》。成立临沧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制定和出台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林地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管理等多种政策和规划,有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
二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通过“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发放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资料,在公众平台刊发《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集中开展讲座、知识竞赛。
三是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县级1个;建成自然保护小区1个,有效保护了全市特有的原始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建成各级森林公园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建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开展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绿孔雀及栖息地调查、野猪资源、兰科植物、古茶树资源等专项调查,编制完成《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成果报告》《绿孔雀及栖息地分布情况调查报告》。组织开展以亚洲象、绿孔雀、巨蜥、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等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成自然保护区巡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邀请国内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组成专家团队,深入实地开展临沧生物多样性系统评估工作。加强极小种群保护工作,特有珍稀物种种群数量趋稳、质量向好。组织开展了以亚洲象、绿孔雀、巨蜥、黑冠长臂猿等稀有动物和四须鲃、巨魾、云纹鳗丽、南汀爬鳅等特有鱼类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成自然保护地巡护检查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实施西黑冠长臂猿保护与监测项目并组织验收。实施亚洲象拯救保护行动,清理完成亚洲象食物源试验基地800亩,实施了防护栏和避象亭等建设工程,编制了亚洲象保护行动计划。
五是严控外来物种入侵和野生生物疫情。制定出台《临沧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集中普查工作方案》《薇甘菊防治方案》,以核桃有害生物防治、红火蚁防治、薇甘菊防治和种苗产地检疫等为重点,扎实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建成临沧市、云南南滚河、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镇康南捧河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制定印发《临沧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方案》,有效开展野生动物养殖场所检查排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工作。积极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合作,进一步提高救护能力。实施“划片分包”管理,全市7800名护林员全部投入到巡山护林、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巡查监测及森林防火宣传,对山区林区进行网格化巡查,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密切监测、收集野生动物活动情况。与缅方签订双边合作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共同制定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机制以及火灾防范和扑救措施,并加大对边境地区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力度,提高防灭火能力。
六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全面贯彻“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制定实施《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划定临沧市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6%。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市共划分各类环境管控单元70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4个,面积1941.31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例8.22%。根据不同管控单元,提出了相应管控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七是严格落实各项配套工作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制度,坚决落实环评五不批原则。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成立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制定了《临沧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临沧市建立健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扎实开展在养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处置工作,全市共处置在养禁食野生动物73676只。
八是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联合执法机制,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需要实施综合行政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走私、无证养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自然保护地矿业权清理排查整治。全市涉及自然保护区的52个矿业权退出已完成市级验收,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矿山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完成复垦复绿生态修复恢复矿山39个,共195.51公顷。
● 2021年云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出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