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造车记插牌、分苗、栽苗、记录……5月8日下午,在洛阳伊川甘薯科技小院的试验田里,来自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研究生正和村民们一起栽种甘薯。
“一定要注意‘一插二平三抬头’,深度为6厘米左右,株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这样栽种不仅亩产高,而且长出来的甘薯又甜又好看。”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老师赵哲一边示范一边指导。
12年前,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在读本科生,赵哲曾被派驻到禹州小麦科技小院——那是河南省建成的第一个科技小院。如今,科技小院在中原大地遍地开花,已成为“三农”人才的“生产线”、农业科技的“广播站”和乡村产业的“加油站”。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22日、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河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收,强化科技支撑和产业引领,推动农业创新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根基。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在河南广袤的田野里,学子们扎根村庄农家,深入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淬炼青春。
“宇蒙,这块地是你负责的,你来说说小麦的生长情况。”近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来到兰考小麦科技小院的实验田里了解情况。
“老师,对比看来,我们这块试验田里同样的品种,小麦旗叶、麦秆、麦穗都更加壮实,说明我们改良土壤的集成技术有明显效果。”拿着从临近两块田地里拔出的小麦样品,许宇蒙对比道。
许宇蒙是河南农大研二学生,本科最后两年,他就主动申请来到这里,每年在科技小院坚守200天以上。
“在学校做实验,面对的是瓶瓶罐罐、药品试剂,不少实验与农情脱节。而到田间做实验,更多的是面对农民,不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农情农事,学到乡土技术,而且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谈起在科技小院的收获,许宇蒙两眼闪烁着光芒,“只有‘会’种地,才能‘慧’种地。”
作为河南科技小院的首创者,叶优良教授介绍,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科研,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从创建之初,它就在努力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脱节、科技人员与农村农民脱节问题。
“学农的,一定要下田!”叶优良表示,“通过下田干农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学理论,再带着理论解决问题。”
科技小院带动了涉农高校深化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青年农业人才的同时,也为农户提供了“零距离”的科技指导和服务,帮农业解难题,为农民保丰收。
近年来,河南省依托119个已建在建科技小院,组织动员421名涉农高校与院所导师、专家,带领3561名入院研究生、实训本科生、技术骨干,开展了3000多项科技咨询、培训讲座、调研论证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汪老师,你们那个专用肥,再给我送些吧。按照你指导的,趁着最后这个月,我再追追肥。”4月29日,开封市杞县的种蒜大户吴士领给河南农业大学的博士汪洋打电话。很快,肥料送到了地头。
吴士领种植大蒜在当地小有名气,规模种植十几年来,提起种蒜,从来没有服过谁,可自从遇到了杞县大蒜科技小院的汪洋,他是心服口服。
“2021年,汪老师来我们于镇做科普讲座,他说通过研究我们这儿的土壤成分,发现我们用的肥料不太适合大蒜生长,如果改良一下肥料配比,能增产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吴士领笑着回忆道,“我当场就说他吹牛,从来没有听说换肥料能有这么好的效果,肯定是来推销化肥的!”
到了当年的大蒜收获季,眼前的事实让老吴悔不当初:用了汪博士推荐专用肥的农户,不光大蒜的个头比他的大了一圈,每亩新蒜的产量也比他的高了千把斤。
“杞县有上百年大蒜种植历史,大规模种植也有30余年了,我们刚来时认为它的种植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后来发现大多数农户还停留在经验阶段,尤其是水肥管理。”汪洋说。
他带领团队对当地大蒜种植乡镇的土壤取样1200余份,经过实验室化验,摸清了当地大蒜喜欢什么肥料,土壤中还缺什么养分。
“这两年,用了汪老师推荐的专用肥,行情正常的话,每年少说也得比之前增收十几万元。”吴士领说。
河南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小院让涉农高校和院所的专家、学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一个小院落,几位师生,数十亩农田,这是一个科技小院的“标准配置”。小院虽小,却蕴藏着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时下,位于黄河岸边的新乡市封丘县迎来金银花的采摘季。走进“中国道地金银花第一村”贾庄,一株株“豫金一号”金银花在田野中迎风摇曳,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丰收已成定局。
贾庄金银花技术研发中心院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智能烘干设备,其独特的低温阶梯静止烘干工艺,吸引了国内多地金银花种植户的采购;与此同时,在该县一家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个大型智能双效浓缩器正在“拼命”提取金银花中的药用成分——这些药用成分,将被用于牙膏、泡腾片、固体饮料等多种畅销产品。
从品种培育到设计烘干设备,再到金银花相关产品开发,封丘县金银花科技小院李建军教授躬身其中。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的教授,他带领的团队多年扎根在金银花育种栽培一线。
“科技小院不能止步在改良品种、升级种植技术层面,要有产业链思维,将研究成果与市场结合起来,让农户赚钱,让产业兴旺,让地方振兴。”李建军表示。
“作为农业专家,李教授培育的‘豫金系列’让农户增产增效;作为高校教师,他联合其他专业老师,共同设计开发烘干设备,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同时,他还积极走访有关企业,为农户和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串起了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封丘县金银花协会会长刘保彬评价。
“科技小院一直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并在广袤的田野落地生根。其服务模式已从最初帮扶一家一户的1.0模式,发展到如今通过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3.0模式。”叶优良教授表示。
深深扎根于农村大地的科技小院,正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科技小院正释放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大能量,昭示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