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长青简介时序更替、四季轮回。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平凉,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大手笔谋划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以菜生财,以菜富民,以菜谋兴,助力平凉经济高歌猛进、乡村全面振兴。
春光正好,收获正酣。一株株蔬菜拔节生长、果实满枝,一车车设施蔬菜订单生产、直供直销。放眼望去,在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处处升腾着绿色的希望。
“同样是一亩地,设施农业暖棚的蔬菜比露地蔬菜年收益要高得多,还不受季节制约。”十二吐乡设施蔬菜产业链链长、政府副乡长朱良骥说。
四通八达的林三线贯穿达康产业园区南北,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如今,大伙儿对于设施蔬菜种植的信心倍增,达康产业园区的设施蔬菜产业成了远近闻名蔬菜产业的‘金名片’。”设施蔬菜产业正在迈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快车道”十二吐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吉日木图说。
近年来,十二吐乡倾力打造306沿线乡村振兴建设示范带,建好建强环城区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带,不断为十二吐乡新发展添赋势能。
“西瓜苗喜钾肥,温度控制在35℃;菜苗喜磷肥,控温28℃;温度、湿度,是育出好苗的关键……”在达康产业园区示范种植基地,技术员赵云飞正在细心指导。
施肥、打药、浇水、温度、湿度,全凭经验和感觉,传统的蔬菜种植全靠人工,不仅辛苦而且人工成本高。
菜农孙红玲是当地有名的种菜“土专家”,去年借着政府老旧棚改造机会,她家也配置了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和自动化卷帘等,蔬菜种植收入可观。
现在,现代化新型大棚,配套智能化物联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滴管、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综合检测等技术,通过实时监控系统,菜农只需按动开关,就能掌控蔬菜的生长情况。
“十二吐乡已发展设施农业8年,让村民满了‘菜篮子’,鼓了‘钱袋子’,而现在的智能化、科技化让老百姓学了新技术,宽了致富路。”十二吐乡西山根村党总支书记刘占林感慨的说。
融入科技,打造新型农业基地。下一步,十二吐乡将全面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拓宽销路。同时,融入科技新手段,大力推广“智慧云”网络平台,采取“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运营模式,实现“云种植、云认购”,逐步形成集种植、观光旅游、发展采摘和研学基地及一体化的“新农业”基地。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数字技术,已在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的大棚里普遍运用,悄然推进当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特色蔬菜产业链增了春色,添了活力。
常年围着大棚转,十二吐乡西山根村菜农贾润莲虽苦犹乐。这段时间菠菜上市了,他只需要进行简单分拣打捆,即可将菠菜送往园区交易市场批发销售。
“一年下来能挣八九万元。”说起收成,这个土里刨食半辈子的菜农,露出了笑容。让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推动工作,为了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近些年,十二吐乡紧扣“强链条、树品牌、拓市场、增收益”发展思路,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建示范基地,完善配套功能,聚力打造全链化园区,全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中小企业为配套、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广大菜农参与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如今,十二吐乡发展农户种植1100栋,企业和合作社种植经营300栋,带动本村农民就近就地务工增加收入,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共赢发展。截止2022年底,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覆盖的4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均突破30万元。
伴着和煦的春风,十二吐乡蔬菜产业带迎着奋进的号角,集基地建设、集约育苗、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科技支撑、质量安全等为一体的全链条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伊和高勒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多长时间去你家一次?和大家关系怎么样?” “民警隔三差五上门走访,忙的时候帮我们干活,还普及法律知识!就是派出所离一些牧民家有点远,有了‘护边驿站’,民警和大家的距离就更近啦!” 6月1日,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伊和高勒苏木,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基层调研工作组人员和群众唠着家常,并认真倾听记录大家的意见建议。 大兴调查研究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习在内蒙古考察时围绕“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为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殷殷嘱托,牢记心间。…
|